王瓊南

商界奇才

王瓊南是一個經商奇才,大學沒畢業就做起了生意,他到一位海南同鄉的廠里打工,幫忙賣二手機器,同時做木材出口生意。他做生意講信用,深得歐美客戶的信任,生意越來越紅火,開始出口圓木,後來又開辦鋸木場、家具廠和地板廠等,出口家具、地板等各種木製成品,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泰國號稱“森林之國”,出產柚木、紫檀、花梨木等名貴樹種,是有名的木材出口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柚木年出口近10萬立方米。當時,還在大學裡讀書的王瓊南先生就開始和朋友一起做起了木材生意。那個時候,許多搞木材生意的人,不識英文,無法直接和外國人聯繫木材買賣,只有被動地等著外國人上門來買。王瓊南的英文很好,許多做木材生意的人請他幫忙寫英文信,跟他合股做生意。憑著自己通曉英文,又重誠信,王瓊南贏得了不少木材商的信賴。1960年,讀了兩年大學的他決定暫休學業,開始創業。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瓊南結識了一位從義大利來泰國採購柚木的巨商。這位商人有很大的工廠,王瓊南就幫助他採購優質柚木。王瓊南流利的英文、處事的機敏和為人的誠實,不僅贏得了這位巨商對他的信任,也把他當作自己可靠的商業合作夥伴。賺了大錢的那位商人,直言不諱對王瓊南說:“在泰國我只跟你一個人購買柚木!”最後,他把自己在緬甸的生意也交給王瓊南去管理。不久,王瓊南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在泰國的柚木商人紛紛來找他商洽買賣柚木。柚木的出口,給王瓊南先生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他也被同行稱為“柚木專家”。
在1997年東南亞的金融風暴中,王瓊南的生意也受到衝擊,但因為講誠信,重實幹,僅僅經過兩三年,很快就得到了恢復。

建設家鄉

解放以後,王瓊南和太太再次回到家鄉海南已是1986年。他說,那時候回來,鄉下很窮,路都沒有。後來回鄉每次都發現新的變化,祖國的繁榮富強,是令海外的華僑華裔最感自豪的。祖國是他們的後盾,祖國逐漸強大,華人的地位也在逐漸提升。在泰國,很多華人會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中國人!我的祖先是中國人!並以此為自豪。
已經事業有成,本可以在家裡享受天倫之樂,王瓊南卻說,工作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一種“樂在其中”的享受,他喜歡安排自己的工作。王瓊南在社會上擔任的職務,都是義務工作,他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能為社會為集體服務,儘自己的一點綿力,他說:“犧牲個人一點時間換來大多數人的歡樂、團結,共創一個和諧社會是值得的。”
在事業有成後,他積極興辦公益事業,回報社會,並從培養華僑後代的戰略出發,為海南省和泰國的華人青年教育架橋。
2005年5月,68歲的王瓊南先生當選為泰國海南會館第二十九屆理事長。3個月以後,這位新上任的理事長率領泰國海南會館訪問團,一行21人,於8月13日開始對海南進行了為期5天的訪問考察, 這是該會換屆後第一次組團訪瓊。這次訪問團中有很多企業家,他們都希望了解海南的投資政策和投資環境,以尋求在海南的投資機會。他們都同心希望海南能迅速發展,並樂意為海南發展做貢獻。王瓊南說,他率團訪問海南高校所寄的願望是,海南省能派遣中文教師到泰國海南會館屬下的華文學校任教及培訓當地中文教師,讓更多的泰國華僑學好中文。
王瓊南說,華文是世界除英文外最重要的語言之一,泰國不少華人家庭選擇把子女送到英、美等國家接受教育,這些華人子弟回國後已被西化,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中文更是一竅不通。因此,泰國海南會館為鼓勵當地的華人子弟到中國學習,特別是回到家鄉學習,讓他們通過親身感受,把中國文化注入心中,不忘祖宗。
泰國海南會館訪問團向海南高校捐款90萬人民幣。其中,以會館名義給海大和海師分別捐款20萬元人民幣,理事長王瓊南先生個人向海大捐款50萬元人民幣。2006年4月1日,王瓊南又向海南省華僑商業學校贈送了一輛車。
他還多次捐款建設演豐當地的學校、醫院。“為建設家鄉捐款,就和建設家庭一樣的感覺,我從來沒計算過到底花了多少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