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文

王瑋文,女,副研究員。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神經免疫學研究;早期應激與成年抑鬱症易感性的腦機制研究;應激誘導的前額葉認知障礙的分子機理研究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性 別: 女

簡歷:

2005年-至今   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2005年-至今  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分會理事

2000年-2004年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生物心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1998年-2004年 中科院心理所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1994年-1997年 瀋陽藥科大學藥物分析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0年-1994年 新疆醫學院藥學系,獲學士學位;

研究領域:

社會任職

2005年-至今 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分會理事

2005年-至今  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分會理事

2000年-2004年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生物心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1998年-2004年 中科院心理所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1994年-1997年 瀋陽藥科大學藥物分析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0年-1994年 新疆醫學院藥學系,獲學士學位;

研究領域

社會任職:

2005年-至今 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分會理事

代表論著

王瑋文 邵楓 劉美 金簡 林文娟.慢性應激損害大鼠信號逆反學習能力:一種新的T型水迷宮檢測方法.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 2009, 15(1): 42-44

金簡, 王瑋文, 孟慶軒, 劉美, 邵楓.不同發育階段社會隔離對成年大鼠潛伏抑制的影響.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4: 80-84

王瑋文, 謝希, 邵楓. 早發性抑鬱及其神經基礎. 心理科學進展, 2008,16(3):411-417

劉美, 王瑋文, 金暕, 邵楓. 青春期阿撲嗎啡注射對大鼠潛伏抑制和高架十字迷宮行為的影響.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2008, 17(3): 196-198

王瑋文,邵楓,林文娟. 不同時程應激對大鼠行為、免疫和交感神經系統反應的影響.心理學報, 2007, 39(2): 292-298

王瑋文,邵楓,劉美,孫萌,林文娟. 慢性應激對大鼠行為和免疫細胞HSP70表達的影響. 心理學報,2007,39(5):500~510

王瑋文,邵楓,劉美,林文娟. 衰老、慢性應激與免疫細胞熱休克蛋白70反應抑制.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2007, 10:951-953

王瑋文,邵楓,劉美,林文娟. 早期應激對抑鬱相關行為及神經內分泌反應的長期影響. 心理科學進展,2006,14(6):907-911

王瑋文,林文娟. 交感神經系統在應激免疫調節中的特異性作用.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12(6):706-708

會議論文

管西婷,王瑋文. 阿司匹林的抗抑鬱作用及其機理研究 (2010). 第十屆全國生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 浙江.

謝希,王瑋文.氟西汀和丙米嗪對應激誘導的青幼期大鼠抑鬱行為的不同影響. 全國心理學大會,2009,濟南。

專利

王瑋文;林文娟;邵楓;楊震.一種多水平客觀測定動物學習能力的行為實驗系統和方法. 中國, 2005 1 0086956.9(發明專利)

王瑋文;林文娟;邵楓;楊震.一種動物學習能力的行為測試用的水迷宮.中國, 200520142005.4(實用新型)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 中國科學院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 “心理疾患的早期識別”,2011-2013,120萬,主要成員

2.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展基金項目"青幼期應激對成年大鼠抑鬱行為和神經可塑性的影響",2009-9011,20萬,負責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熱休克蛋白70在抗應激所致免疫細胞功能改變中的作用",2006-2008,25萬,負責

4. 中國科學院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子課題“青春期精神分裂及抑鬱樣行為的分子生物學研究”,2007-2010,30萬,負責

5.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與健康院重點實驗室引導性課題“天敵應激接種對大鼠抗應激能力的影響及其神經內分泌基礎”,2009.3-2011.3,5萬,負責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早期隔離應激誘導的擬精神分裂症顛倒學習障礙的神經生物學機制,2007-2009,25萬,合作

7.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畫(973)項目“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機理研究”子課題”疾病的腦高級功能障礙”,2007-2011,300萬,主要成員

盤點中科院心理所科研人員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前身為創建於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1951年重建。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心理學綜合性研究所,主要研究心理活動發生、發展規律及其神經和遺傳基礎。心理所現有職工150人,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共127人,包括研究員23人,副研究員30人。其中,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百人計畫入選者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