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璽[書法家]

王玉璽[書法家]

王玉璽,1939年出生於山東滕州市。曾任山東省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墨子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先後出版《王玉璽書法選》、《王玉璽書七體千字文》、《墨子名言》、《墨子兵法》、《王玉璽八體書古今名人評墨子》、《王玉璽書墨經》、《王玉璽臨帖選》等書法作品集。

基本信息

介紹

山東原省副省長王玉璽山東原省副省長王玉璽

王玉璽,字寶齋,1939年10月出生,山東省滕州市人。1958年12月參加工作。196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現為中國墨子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老年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

他自幼酷愛書法,數十年臨池不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他把書法藝術與墨子研究相結合,使“藝術為墨學增輝”。他先後出版7部書法作品集,其中《王玉璽書七體千字文》、《墨子兵書》、《王玉璽八體書古今名人評墨子》獲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殊榮。王玉璽不僅善於書法,而且愛收藏,藏硯近500方。


生平簡歷

山東省副省長王玉璽同志(右一)山東省副省長王玉璽同志(右一)

1958年12月-1964年01月,在解放軍6023部隊任戰士、班長、文化教員、副排長;

1964年01月-1965年04月,任滕縣姜屯公社萬福樓窯場場長;

1965年04月-1967年08月,在滕縣人武部工作;

1967年08月-1971年11月,任滕縣金莊公社人武部助理員、部長、公社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組長、革委副主任;

1971年11月-1973年12月,任滕縣姜屯公社黨委書記、革委主任;

1973年12月-1975年03月,任滕縣縣委常委、縣革委生產指揮部副主任;

1975年03月-1975年05月,任滕縣縣委副書記、縣革委主任;

1975年05月-1977年06月,任金鄉縣委書記、縣革委主任、人武部政委;

1977年06月-1983年09月,任濟寧地委副書記;

1983年09月-1986年06月,在省委黨校幹部專修科學習;

1986年06月-1988年01月,任濟寧市委副書記

1988年01月-1991年07月,任濟寧市委書記、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

1991年07月-1993年04月,任省政府秘書長、黨組成員、辦公廳黨組書記兼省政府機關黨工委書記。

1992年當選為中共十四大代表。曾任五屆省委委員。

1993年04月在省第八屆人代會上當選為副省長


成就榮譽

山東省副省長王玉璽同志題詞山東省副省長王玉璽同志題詞

王玉璽先生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臨池不輟,臨秦摹漢,追晉仿唐,兼及後代諸賢,博採眾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他的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國家級展覽,並被11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收藏。先後出版《王玉璽書法選》、《王玉璽七體千字文》、《墨子名言》、《墨子兵書》、《王玉璽八體書古今名人評墨子》等書法作品集,在書法界、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受到啟功、沈鵬、任繼愈等書法名家和墨學專家的高度評價。他寫的八體書古今名人評墨子,先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山東展覽中心展出,並對全部展覽作品無償捐贈墨子研究中心,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

《王玉璽書七體千字文》、《墨子兵書》、《王玉璽八體書古今名人評墨子》三部作品入選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其中《王玉璽書七體千字文》和《墨子兵書》兩部作品分別以“書體最多的千字文”和“第一部墨子兵書”為項目名稱入選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其中《王玉璽書七體千字文》又獲得了2001年度基尼斯最佳項目獎。

近十幾年來,王玉璽先生把書法藝術創作與墨學研究結合起來,用書法藝術形式弘揚墨學,在書法界和墨學研究領域是一個大的創新。他花費三年多時間,用楷、行、大篆、小篆、隸、魏、章草、今草八種書體完成的116幅“古今名人評墨子”書法作品,是書法藝術與墨學研究相結合的又一力作,2001年7月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展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2002年9月6日,在濟南舉辦的“王玉璽八體書古今名人評墨子書法展暨作品捐贈儀式”上,凝結著王玉璽先生多年心血和汗水的“古今名人評墨子”全部書法作品由他本人無償捐贈給山東大學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這充分體現了王玉璽先生高尚的品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也充分體現了他為之感佩的墨子境界——“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

硯台收藏家

王玉璽捐贈藏硯開展暨墨硯館開館儀式王玉璽捐贈藏硯開展暨墨硯館開館儀式

2002年,王玉璽同志將《王玉璽八體書古今名人評墨子》116件書法作品無償捐贈給家鄉。2006年6月25日,又把近五百方藏硯無償捐贈給山東大學滕州墨子研究中心,充分體現了他無私奉獻的精神。

王先生說,這次展出的藏硯,是他數十年精心收藏的結晶,凝結了他全部的心血和情感。他說:“硯台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是承接和反映祖國文明的重要載體。但是到現在為止,全國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從古至今的硯台系列。基於這一點,我就想做一個中國仿古硯系列。所謂仿古硯系列,是從新石器時代的研磨器開始,一直到清末,到現代,以此反映中國的硯台史、文明史。2001年7月,我請啟功先生為‘墨子硯’題名。之後,我多次找著名藝術家石可先生請教、商談藏硯捐贈事宜,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他的藏硯蔚為大觀,堪稱“硯台博物館”。其特點有四:

一是“全”。他的藏硯,縱貫古今,門類齊全,品種繁多。有新石器時代的研磨硯、漢晉的磚硯、瓦硯、瓷硯、銅硯等;有唐宋元清至今的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等中國四大名硯和各省名硯;從材料來看,既有石材硯,又有磚、瓷、陶、漆、木、鐵、銅、玉、竹、水晶、瑪瑙、鎏金、景泰藍等硯;

二是“史”。他特邀治硯專家精心仿製新石器時代至清末的名硯120餘方,展現了中國硯台發展史,為硯史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三是“大”。他將墨學與硯學融為一體,創意策劃,並請啟功先生題名、石可先生和石盾先生設計製作的“墨子硯”,長460厘米、寬260厘米、高176厘米,重2.5噸,是世界最大的銅硯,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四是“新”。他的藏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較多,既有實用性的普及品,也有觀賞性強的藝術品,充分展現了新型硯材、新的雕刻技法、新的硯品種類、新的藝術視野等新時代的創新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