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涼[西影廠著名劇作家]

王涼[西影廠著名劇作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學畢業就下鄉,參加高考卻落榜,40歲又下崗……西影廠著名劇作家王涼的人生之路走得很不平坦。然而,他憑藉自身不懈的努力,40歲時人生“大轉彎”,從此,他的名字和傅彪、戈治均、倪萍、巍子、邵兵的名字連在一起,一次次出現在了銀幕上。

基本信息

王涼檔案

出生日期:年國家: 中國大陸

王涼簡介

22歲落榜40歲下崗

王涼生於1955年,1973年下鄉。4年之後,他作為返鄉知青參加高考,但兩度都落榜了。王涼說:“那時就想考文學和導演專業,但都沒考中,後來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考試上,於是我參加了工作,到印染廠當了一名工人。”雖然工作了,但喜歡看書的王涼一直沒有放棄學習,後來他調到西影大酒店工作,沒想到1995年酒店倒閉了,40歲的王涼也下崗了,他的人生走到了十字路口。

銀幕處女作贏國家大獎

作為西影廠子弟,王涼從小就浸染在電影中,在下崗之後的四五年里,他一直寫劇本:“我真的很感謝家裡的支持,那幾年,我沒有分文收入,就靠父母和姐弟的接濟生活,但是家人沒一句埋怨。當時顏學恕導演也給了我很大幫助,經常給我指導。”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涼的劇本《押解的故事》被導演齊星看中,很快就拍成了電影。這個低成本電影成了2002年第10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的大贏家,一舉囊括了最佳導演處女作、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三個獎項,我省演員戈治均因此片成為影帝,傅彪也由此贏得自己第一個金雞獎獎項,而王涼也獲得了最佳編劇提名獎。雖然當時人們將目光聚焦在明星身上,但王涼還是深感欣慰,自己的努力沒白費。

作品受名導們青睞

王涼性情穩重,不愛張揚,不寫劇本時,他也到一些影視劇組幹活,早些時候,他做道具、服裝,有時也拍攝劇照,現在他在劇組做些美術方面的工作。

王涼說:“我喜歡用筆寫下故事,其實劇本就是要反映人間的世態炎涼,而我對此深有感觸。”王涼的作品每部都受到名導們的青睞:描寫陝北說書藝人的《日出日落》,去年被導演滕文驥搬上銀幕,由巍子、邵兵主演;剛剛在甘肅景泰關機的電影《雪花那個飄》,是導演楊亞洲約他創作的,一個關於電影放映院的故事,為此,王涼在陝西、甘肅等地走訪了4個多月,實地採訪多名鄉村電影放映員。倪萍在片中出演了一個熱愛電影的放映員。電影中有王涼自己的童年記憶,劇中倪萍對著筆直的山崖放映電影《列寧在1918》,那句經典台詞響起:“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有小女孩喊道:“好電影會有的。”其實,這也是王涼的生活寫照———只要努力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押解的故事 (2000) .... 編劇

日出日落 (2005) .... 編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