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青[革命烈士]

王海青,1911年生於山西省芮城縣楊家莊村。他本姓楊,在幼兒時期即給王家莊舅父家承嗣,取名王海青。1930年他在運城山西省立第二中學讀書時,因鬧學潮被開除,後又到絳州中學。王海青畢業後因父母雙亡,無力繼續求學,經同鄉尚因培介紹,到太原的山西菸酒統稅局當職員。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曾受晉綏軍官教導團培訓,在山西國民兵軍官教導團任職的王海青被分配到清源縣犧盟會工作,擔任人民自衛隊中隊長。同年6月,他率部隨八路軍一一五師到雁北參加了平型關戰役。1938年,他被任命為太谷縣縣長兼保全第十五團團長,配合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在晉中進行抗日游擊戰爭。

1939年冬,王海青去陝西省宜川第二戰區軍政幹部總校受訓,在閻錫山民族革命同志會基幹組織受訓後,被派往第六專區任少將政治突擊團團長。在此期間,他經常對身邊人員說:“蔣介石腐敗無能,閻錫山很壞,青年人只有抗日之路,才能前程無量。”不久,第六專署專員尚因培保薦他擔任了專區保全二支隊隊長。僅三個多月時間,他就建立起1000餘人的抗日武裝力量,使駐縣城日軍不敢輕易下鄉騷擾,深得當地人民的擁戴和信任。此時,閻系特務向閻錫山密告:“今日汾南的王海青,就是當年的孫定國。”同年5月,閻錫山指使晉軍二一八旅和教導第三總隊解除了他的武裝,並送往秋林鎮監獄關禁14個月。

1942年冬季,閻錫山委任王海青為汾南第六團副團長兼第一梯隊長,次年春由第十五專署專員吳哲之推薦就任榮河縣縣長。他收編了寧鳴九的部隊,並爭取雷文清抗日。他與猗氏縣縣長董警吾、萬泉縣王縣長積極配合,開展淪陷區抗戰工作,加強區、村抗日政權建設,減輕人民負擔,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1944年4月,在人民生活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閻錫山勒令各縣徵收大量糧食,要求榮河縣十天上交5000石小麥,如不能完成任務,此縣長必須“自裁”相威脅。在上命難抗、下情堪憐的條件下,他指揮部隊,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虛張聲勢圍攻縣城日軍據點。另外卻以實力夜襲謝村、王顯村據點倉庫,奪得大批糧食復命。

同年秋,山西省紀律檢查團團長辛吉三派人到榮河縣發難,對王海青進行威逼陷害,受到他的秘密處置。1945年春,猗氏縣縣長董警吾率部起義,趙承綬派第三十四軍兩個團的兵力包圍了徐村榮河縣政府。閻部視導團團長謝克儉指派進行暗殺活動的“炸彈隊”數人衝進他的住所,要他殺死雷文清“向閻會長請功”。他出其不意地趕走暴徒,立即率部突圍。王海青部西撤到橋村又受到第三十四軍的堵截,遂繞道賈村廟,南上中條山,與共產黨的武裝力量會合。之後,他到陝西省避難去了。徐村突圍後,其愛人馮育慧流落到猗氏縣尉莊村,被七專署抓捕後自殺。他的獨子托人寄養後,在閻景鎮失蹤。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後,王海青立即從西安返回汾南,召集原部人馬迅速恢復和發展武裝力量,積極同太岳行署汾南辦事處副主任董警吾、稷山縣公安局局長王斌等共產黨人商議,聯絡各縣進步武裝準備起義。他又到芮城縣與中共地下組織及其武裝部隊取得聯繫,並通過第十五專署專員吳哲之為雷文清部取得“條西支隊”番號。1946年2月初,中共太岳三地委指示他把部隊集結起來,準備改為汾南人民自救軍,在稷王山下成立汾南人民自治政府;後又指示“仍以灰色名義存在,發展壯大力量”。4月中旬,王海青率領一團部隊協助永濟縣條南民眾自救團起義部隊在小池村打垮了保全第八團,生俘團長趙雷鳴。5月17日,王海青在萬泉縣東坡村通電全國,拒絕執行打內戰的命令,宣布起義,給蔣介石、閻錫山發動內戰當頭一棒。太岳部隊派晉夫等一批幹部前去增強領導力量,起義部隊改編為晉南獨立支隊,王海青、雷文清分別任正副司令員,下轄五個團,駐防閻景鎮一帶。9月下旬,胡宗南部第三十一師和閻錫山部第四十四師部隊包圍了晉南獨立支隊閻景鎮、拷栳鎮駐地。雷文清率部投敵,王海青率部突圍後撤到永濟縣山南,由解子安率領投奔太岳解放區。他冒著生命危險,渡河到西安、洛陽等地進行聯繫活動後,在敵人到處懸賞通緝他的惡劣環境下返回汾南,堅持隱蔽鬥爭。9月25日,他同董警吾、王斌在稷山縣南仁村趙壽之家地窖里隱藏。由於叛徒告密,王海青等被閻錫山政衛第二師二一六團抓捕,當晚被送至運城第十四專署拷訊。9月30日,王海青等三人臨難前,在刑場上怒斥閻錫山的黑暗統治,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大義凜然,慷慨就義。王海青就義時年僅3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