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驊[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

王浩驊[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
王浩驊[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浩驊是中國現代的一個人物,是現任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中國風水策劃院執行院長、中華周易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姓名文化研究會會長、《中華風水》、《大易策劃》名譽主編。

基本信息

【姓名】: 王浩驊

王浩驊王浩驊

【性別】: 男
【地區】: 北京
【專長】: 周易,姓名,風水
【個人簡介】:
王浩驊,字容志,號成名軒主,中共黨員,現任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中國風水策劃院執行院長、中華周易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姓名文化研究會會長、《中華風水》、《大易策劃》名譽主編。先後獲得中國十大易學和諧大使、中國十大堪輿風水策劃師、中國十大命名策劃師等稱號。人民網、新浪網、騰訊網、搜狐網、搜房網特邀訪談嘉賓。擔任國內著名命名策劃與環境策劃專業講師。
中央電視台(CCTV-新聞、CCTV-1、CCTV-2、CCTV-3、CCTV-12)、 《人民日報》、《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新浪網》、《搜狐網》、《TOM網》、《大公網》、《千龍網》、《北京科技報》、《東南快報》、《南方日報》、《深圳商報》、《新民晚報》、《羊城晚報》、《時事魔鏡》、《今晚報》、《現代快報》、日本《CHAI》、《供求報》等以及 山東電視台、澳門電視台、河北電視台、河南電視台、安陽電視台等國內300多家媒體報刊進行過報導。
積極開拓中華龐大的易學體系,身體力行做文明社會的傳遞者,立創“生活易學化、易學生活化”的理念。成功的服務於包括長江實業、賓士汽車、龍湖地產、星河灣地產、中體奧林匹克、復地集團、華潤集團、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百度公司、新浪網、搜狐公司、戴德梁行等在內的數百餘家知名企業邀請王浩驊老師為其市場定位、環境風水、品牌名稱等出謀策劃以及為影視界和電台主持人設計人名、藝名百餘次。
2006年10月率中外專家考察故宮的景觀命名與建築風水。
於2006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策劃組織召開了建國以來的首屆中華姓名與品牌命名策劃討論會
2007年4月舉辦首期中國高級命名策劃師培訓班。
於2007年4月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堂成功策劃組織召開了首屆中國傳統文化與易學文化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華姓名與品牌命名策劃討論會。
於2007年9月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策劃組織了2007中國易學年會。
於2008年12月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辦首屆中國建築風水與和和諧地產高峰論壇。

著作

足踏青雲欲問仙,
為求一道上青天。
天機神算妙不盡,
我道乾坤永流傳。
初聞其名,始於微博。常於微訪談之中得見浩驊先生之身影,於起名,於風水,於傳統文化。
其所述所講,囊括古今之學,蓋全海內之治。觀者無不獲益良多。
得緣,與浩驊先生促膝長談,為鑑……
以恆
憶及平生之學,浩驊先生感慨萬千。
緣,浩驊先生少年時便已鍾愛於傳統文化,好玄天術數之道。學習之餘,常手捧一本《易經》,孜孜不倦。
然,彼時之社會意識形態保守,民智未開,周邊之人皆不能理解浩驊之所想,更無論對傳統文化皆持有偏見,深以大易之道為異數,稱其為雞鳴狗盜、欺世盜名之術。
浩驊深陷眾人指責之中,親人、友人、師長、同學皆循循勸其扶“正”,棄不務正業之術,拾中規正舉之學。
浩驊深知傳統文化於未來必將復興,自己所學終會得以致用,就此放棄,卻有不甘。
幾許思量,幾多煩悶,浩驊終決意走自己所認為該走之路。
 
 是以,慧劍斬愁思,尋得內心一點明光。
此後,親友同學疏遠其身,時常訴諸以鄙夷目光。
浩驊若離群之雁,形隻影單,然其心亦在此種境遇飽經歷練。
聞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浩驊日後淡然而堅定之心性,皆成於此。
問道
古來聖賢皆稱《易經》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活水源頭。既稱之為“源”,必有“源”之特性,涵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之共性。此等典籍,為大智慧之結晶,定是深奧與晦澀並存。
俱往矣,細數古今之名家、學者,焉有未研習過《易經》者,研習之餘,亦都深受啟發。觀事態之格局,嘗人事之角度,謂哲學之思辨,道人生之理想,皆在象與辭之論證中求得真解。
道有萬千,吾卻只能擇其一,然道於何處?答曰,乃需靈光為引。
亦問,靈光何在?答曰,需拋磚,玉始出。
是故,大易之書,乃為玉之引,是思辨之書,是問道之書。
浩驊持《易經》於世,遵乾坤之道,習大易之術,覓我心之靈長……
踐行
易學之道,乃生活之道,世人皆可研習,凡學,則立見其效。但此道欲有所成,難乎。
敏而好學與知行合一,缺一不可。
累年之研習,令浩驊於地方頗負聲名,然,其亦深知現階段之不足。
觀摩《易經》多年,浩驊對書中之義理早已瞭然於心,但書中所言之心境,自己卻從未具備。是以,浩驊知自己有“知”無“行”,難以合一。
孤影冷淡淡,長淒事難全。
借問該何往,對月嘯辛酸。
幾經思量,浩驊毅然放棄安逸之生活,踏上“遊學”之路。
遊學之路,行乎于山水之間,娛情,怡性。一切皆發乎於心,合乎於性。
行至山高處,登頂遠望,窺天地蒼茫,乃知我輩渺小;
行至水遠處,應流而下,馭清風踏海浪,乃知命運跌宕;
行至曉風處,任我飛翔,嗅萬花芬芳,乃知人情美好;
行至殘月處,舉杯問天,數盪氣迴腸,乃知世事無常……
浩驊如曾經周遊列國之孔子,入深山,進老林,遍訪奇人異士。該拜師時拜師,該論藝時論藝,該不恥下問時亦三人行必有我師……
心,漸有所悟,撥開迷霧見青天。
騰龍
2007年,浩驊做客央視《新聞三十分》。而後,各大媒體蜂擁而至。
中央電視台(CCTV-新聞、CCTV-1、CCTV-2、CCTV-3、CCTV-12)、《人民日報》、《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新浪網》、《搜狐網》、《TOM網》、《大公網》、《千龍網》、《北京科技報》、《東南快報》、《南方日報》、《深圳商報》、《新民晚報》、《羊城晚報》、《時事魔鏡》、《今晚報》、《現代快報》、日本《CHAI》、《供求報》等以及山東電視台、澳門電視台、河北電視台、河南電視台、安陽電視台等國內300多家媒體報刊對浩驊先生之事跡及研究成果進行報導。
親人、友人、同學之電話接連而至,祝賀聲鋪天蓋地。
此時之浩驊,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二十餘載之堅持終究贏得尊重,不易,來之不易。
浩驊深知今日之福,乃昔日辛勞之果,固予現今之所有珍愛有加。於名,於利,更於此來之不易之理解。
化蝶
浩驊常流連於微博、部落格之流,閒時亦會發表評論與博文,其深知易學之推廣在乎平日之積累,易學之傳播在乎大眾之好惡。固,其所述所言,均直白實用,令試者皆能在短時內有所得。其深知,唯平凡者方能成就不凡者,唯俗之“生活化”者方能成就不俗之“精英化”也,此間之奧妙,皆在於循序漸進,潛滋暗長,貪功者必敗。
文化屬性由量變化質變之過程,正如蠶蛾化蝶,乃需時間之積累,數量之積累,認可之積累,經抽絲剝繭之痛,一朝促之,羽化成蝶,獲永世之自由。
浩驊常駐於網路,累年為此而躬耕,終有所得。精心撰寫之博文、評論,轉發亦近百萬。
然,其深知傳統文化之路伊始,大眾於傳統文化之認可,仍需時間之沉澱,需社會意識之開明。
大易弘揚之路,依然路漫漫其修遠兮……
或缺
當下社會,弊病叢生,“疑”之一字,蔚然成風。
人恆慮,常疑,於所觀之物,所遇之人,所處之境遇,全然否定。
科學之嚴謹性儼然已失,眾人皆沉溺於為“質疑”而“質疑”之下流境界。所謂專家、學者之流,亦未起引導疏通之功效,反予其中煽風點火,禍惑俗眾,謀取私利。
固現今之社會,人心不古,老人跌倒街頭無人敢扶,傷者血染車下無人敢救。悲哉,哀哉!
眾人之疑慮,全無根據,皆因其以為“不可信”固“不可信”焉。
觀之少年者,為我老大中華之未來,之棟樑,之希望,然其所想所行,亦令吾等失望之至。
浩驊言,曾於某名牌大學講課,課間提問,知“四書五經”為何物者舉手?然其結果寥寥無幾。
浩驊滿心擔憂,此四書五經乃為中華淵源五千年之精華,之根本,其名尚不能說,焉談其曾拜讀,更焉談其曾讀而後思之。此乃吾中國教育之悲,畸形教育體制之惡果。
浩驊常曰:若一國,無人懂外語,則其為落後之邦;若一國,皆懂外語,則其為奔赴滅亡之邦。
科技使世界進步,浩驊深以為然。然,全然照搬西方,對乎?失卻自身之文化,自身之根本,能恆興隆乎?
浩驊深知文化乃一國之本,一民族之本,若失卻,則此國家將再無凝集力可言,此民族亦再無信仰可言。
蛀基
浩驊常言,《易經》乃人類生活指導之百科全書,古代凡婚慶、喪葬皆要觀之而後謀定,乃至出門亦要觀而思之,可見其重。
然,此根基正為研習《易經》之從業者所蛀,危在旦夕。
時下,眾人為求其利,不擇手段。吾等常見“大師”、“專家”之流,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妖言惑眾。此類人群,逢人便曰:爾等印堂發黑,近日將有大禍!而後口若懸河,細數彼家幾世姻緣幾世情,實則為先前打聽調查之果。更有甚者,日前於人家墳冢釘下鐵釘,次日到訪,大談彼方近日之不順,未來之災禍連連全因祖宗被“陰釘”所痛之故,挖墳驗之,果有“陰釘”作祟,彼方大呼“神仙救我!”力薦其財。
中國社科院曾做調查報告,吾國上下從事易學工作之人約有七八十萬之眾,然其中多為自學成材之流。素質,能力,可想而知。
於此現狀,浩驊深表憂心,常曰:若一行業坍塌,定是毀於自身從業者之手,此正如千里堤下之蟻穴,由內而蛀之。若非早日預防,待潰堤之日,定無可逃。
道一
道德缺失之時代乃為文化或缺之時代。
吾等幼時,父母教育吾等忍讓,友愛。現下父母教育子女,則為勿吃虧,凡欺人者定要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浩驊常憶幼時於農村之經歷,有感於彼時民風之淳樸,人性之善良。
反觀當下,眾人之生活全因“格式化”之生活方式而變至自私,自閉。城市生活之人,鄰里幾年竟不知彼此姓啥名啥,更無論其工作、生活有所交流。
追溯此等狀況之源,緣於國人當下對傳統文化之缺失,《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幼時常讀之書皆被拋棄,人為善之根本從幼時已被扼殺。
固,當下之社會道德淪喪,當下之風氣與日劇下。
另,政府廉政措置之無效或微效,政策執行力度之孱弱或未達,亦為社會意識趨於浮躁、多疑之因。
兼,媒體之公信力亦在無限商業化、娛樂化之趨勢中淪喪底線。
試問,民何信?何足以信乎?
《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此為乾卦,現世之人,皆因利而奉為教條,扭曲其意,趨而往之。
《易經》又有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為坤卦,現世之人,皆因無利可圖,固棄之而不往。
然,徒有物質之豐碩,無心靈之飽滿,此真能令“福”真至乎?
央視常曰:爾等幸福乎?此是否亦早已淪為笑柄之談。
吾等該知,器物之欲終有其致,而心之一途,無界無疆。世人當下之應行,更該為使身心合一而付諸努力,如此,方能求得真實不虛之“幸福”。
求天者必先學為人,求人者必先懂畏天。
合一者,為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