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權論

王權論文章揭秘中國兩千年來陽儒陰法權力政治的奧秘 韓非子『法、術、勢』政治思想千年歷史解讀 國家與社會雙向鎖死的歷史命題 揭示中國古代社會陷入興亡周期循環的怪圈的答案 歷代君王馭民修身之術 培養領導者油徹事務本質的視野和眼光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王權論封面王權論封面

《王權論》作為一部經典名著,自出版以來,受到學術界、商界和政界人士的高度重視和推崇。《王權論》以韓非子“法、術、勢”權力政治思想為主線,通過歷史的、個案的和比較的研究方法,運用中西方理論分析工具,結合政治學的最新觀點,穿透歷史表象,縷析中國兩千多年權力政治的內在規律、原理、方法與技巧,探討中國王權社會的君王治國理亂之道與馭民修身之術,並對中國古代陽儒陰法的意識形態、帝王心術與根器之修煉、重要政治制度與人事沿革及流弊做深入闡釋,對中國王權政治進行全新的解讀、詮釋和反思,分析王權社會政治統治的本質,試圖從中揭示中國兩千年權力政治令人民服從的根源,揭示了政治造成的“國家和社會雙向鎖死”局面是中國古代社會形成“超穩定”社會結構和陷入一亂一治歷史周期循環的根本原因。

本書觀點新穎、論證深刻、資料翔實、結構嚴謹、深入淺出,加之內容生動有趣、情文並茂,是一部深刻解析中國王權政治的經典力作,能夠為企業家、政府官員和各行業領袖提供一定的管理借鑑,也能給當代政治學者研究中國傳統社會政治思想提供一定的借鑑。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年7月出版

本書定價: 45元

上架建議:政治學

作者簡介

李劍宏

李劍宏,字澤中,回族,1977年生於新疆昌吉,河南南陽人,現居北京。獨立研究學者,致力於構建“中和學術”思想體系,被台灣《中央日報》譽為“中國著名歷史和社會政治理論研究學者、文藝批評家。”《E時代周報》稱李劍宏文章“沉穩洗鍊、雄健中正、文風犀利曉暢、持之有據、言之有物,思想深沉練達,其文字分寸的把握,從不以涉險來譁眾取寵,故多有識者方家推崇之。”中和思想文化研究院(籌)院長,劍虹評論網總編,國學與管理學自由講師,多家企業戰略顧問。李劍宏將在今後幾年陸續推出“中和學術”系列著作,包括:權力政治系列——王權論、民權論、人權論、國權論;哲學思想系列——宇宙覺醒、多元社會、宗教救贖、人生彼岸,以及韜略論、中和主義論綱等。

名家點評

蘇州大學學位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金太軍先生說:

作者善於將艱深的理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予以表達,獨具匠心地將各種文言史料用通俗易懂的現代漢語進行表述,在我們輕鬆地閱讀一個個故事的同時,已經“不經意”地理解了原本枯燥晦澀的政治理論。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用沉穩洗鍊而不失生動活潑的筆法為讀者呈獻了原汁原味的儒、法、道、墨的基本政治思想,並融入現代政治學觀點予以分析,這對於國學和政治知識的普及是有益的。《王權論》充滿了智慧精警之語,閱讀時,你可能需要一支筆,隨時準備圈點,甚至擊節而嘆。

原民進中央委員、北京市委秘書長蔣國華先生說:

李劍宏耗費多年心血寫成的《王權論》一書,穿透歷史表象,講述了中國古代帝王如何以精巧的辦法嚴密地管理國家與人民,卻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的道理,揭示了王權政治鞏固和運用權力的內在政治規律與矛盾。作者的研究興趣是以政治社會學角度研究中國君主集權政治長期存在的政治現象。換言之,透過社會結構和社會運動來研究王權政治體系的存在條件,解開了君主集權政治何以在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難題。真正的學問,儘管在講述歷史,卻自有其不可泯滅的“古今之通義”。

中國青年文化科技產業基地管理委員會主任,中華節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暨中青國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勁偉先生說:

《王權論》貢獻給讀者的關鍵價值在於:培養我們一種洞徹事務本質的視野和眼光,給予我們一種科學地、規律地看待歷史、把握現實和辨別未來走向的思想方式,激發我們一種可以在變化無窮的環境中作出戰略選擇的決策能力。

《王權論》這本書在論述政治和國學的道理時,也為我們提煉出了一整套頗具實用價值的領導管理思維方法。這對於在各行業、組織、企業中從事領導和管理工作的讀者而言,是莫大的福音。我建議讀者買三本,一本送給師長親友,一本自己珍藏,一本用來圈點,至少要讀三遍,深深領悟其中的道理。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學專家胡星斗先生說:

中國的政治謀略學主要即是韓非子的君王南面術、官僚統治術。李劍宏的《王權論》是我讀到的解析韓非子的最深刻的著作,也是探討政治謀略學、中國權謀文化的力作。劍宏有一個宏大的系統的寫作規劃,他在剖析完王權之後,即乘勝追擊,探析當代世界的民權、憲政思想,他的《民權論》、《政治權力論》、《中國策論》以及一百多萬字的中和主義著作都已經成型。我盼望劍宏的著作早日問世,同時希望他在探索中國如何從權謀民族轉向法治國家方面取得驕人的成就。

封面題字

張滄,字濯之,別署濯纓、拙鷹、楚溪等,1971年生於新疆昌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新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教育委員會主任。第五次中國書法家協會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讀者評價

★一本描述中國政治最內行的書,它集中體現了獲取和保持權力所需要奉行的法則,這些法則適用於任何行業和領域。堪稱中國式的馬基雅維利政治搏擊術。(河北石家莊讀者孫炯文)

★沒有哪本書比這一本更讓你真正得到關於治國和管理的政治學問,它高明地抓住了問題最核心的真理,即趨利避害的人之本性。(吉林讀者謝國華)

★人類有史以來對政治與人性的最獨到、最精闢、最誠實的分析報告,和那些描述“厚黑”學問不同的是,這本書是能夠讓你正確地看待和駕馭人性、權力。(雲南昆明讀者劉衛華)

★精彩絕倫、拍案叫絕、醍醐灌頂、豁然開朗。每一頁我都做了圈點和批註。(上海讀者丁文江)

★一直納悶,中國自秦朝開始就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允許土地買賣、租賃、轉讓,具備了發展農業資本主義的制度準入條件,可為什麼兩千多年一直徘徊在農業文明中裹足不前呢?李劍宏先生提出專制政治造成“國家和社會雙向鎖死”局面,僅僅用數萬字,就解開了我對中國歷史發展的疑惑。(山東菏澤讀者范長喜)

★我的企業員工總數已經近千,怎樣管好人、用好人一直是我思索的問題。《王權論》深入淺出,讓我在閱讀中得到了審視人性、制定製度、掌握管理策略的啟發。(廣東廣州讀者蔣文文)

目錄及選讀

一部深刻解析中國王權政治的經典力作(代序)…………………………………… 金太軍
直面國家與社會雙向鎖死的歷史命題(序二)……………………………………… 蔣國華
洞察人性的領袖管理藝術(序三)…………………………………………………… 楊勁偉
前言
第一部分 王權政治的緣起與本質之釐清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商鞅變法先於中國社會形態變革而被歷史形勢迫成;接著,不受約束的王權造成秦王朝的滅亡,儒、法等先秦百家提供的政治解決方案都無法解決這一政治問題;秦王朝的滅亡雖然揭示了中國歷代王朝滅亡的最本質的政治原因,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秦政”體制。在這樣的歷史和社會條件下,王權社會對宗法制度及其思想採取了既利用又妥協的策略,政治和知識合流,形成陽儒陰法的政治格局。
緒論
第一章 陽儒陰法的王權政治局面之形成

第一節大秦帝國的崛起與覆亡

第二節 儒家的權力穿孔——從累累若喪家之犬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第三節 主客對話錄之一:中國傳統社會權力政治的本質

第二部分 王權政治的權術與根器之修煉

君王緊緊攥著令人民屈服的生殺予奪之權,為鞏固自身的統治,對官吏採用了毋借權柄、心藏不漏、形名參同賞信罰必、眾端參觀、一聽責下、疑詔詭使、挾知而問、倒言反事等手段;十分警惕利異外借、托於似類、利害有反、參疑互爭、敵國廢置、廟攻於外等情況;努力掌握任人唯賢、精通經濟、分權制衡、打擊政敵、剷除奸黨等本領;不斷加強把握大局、高瞻遠矚、團結同志、自勝自製、收束野心、艱苦奮鬥、自我保護、虛心納諫、自強自立、謙虛謹慎等政治素質;竭力消除業已形成氣候的明劫、事劫、刑劫等政治變局。第二部分對此作了分條縷析的解析和評價,同時配合生動有趣的史料,對帝王心術做了淋漓盡致的揭露,也從中提煉了對現代社會有益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第二章 王權政治的理論基石

第一節 永恆法則——有力者王

第二節 人性的邏輯起點——趨利避害

第三節 權力的實質——執“二柄”之勢

第四節 法治國家的政治制度設計——君權與法權統一

第五節 運用權力的方法——因可勢,求易道

第六節 主客對話錄之二:韓非子的“抱法、處勢、用術”思想

第三章 王者的心術

第一節 韓非子的權力觀——用防範牽制手段強化王權

第二節 緊緊攥住手中的權力——掌握“二柄”的要領

第三節 君子為何不敵小人——原因在於制度還是手段不當?

第四節 君王駕馭臣子的藝術

第五節 君王明察的藝術

第六節 主客對話錄之三:政治領袖如何防範身邊的“小人”?

第四章 王者的大根器

第一節 王權的要害——五壅

第二節 王權的劫持——三劫

第三節 政治領袖的修煉——十過

第四節 主客對話錄之四:怎樣成為一名卓越的政治領袖

第三部分 王權政治的觀念與弊端之嬗變

王權政治主宰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君主專制統治一代高過一代,專制統治手法一代比一代精巧。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清談之風、諫官之弊、告密惡習、文字獄之害;分析了中國古代社會立法和司法過程中的釋法用術、官官相護、酷吏當道、親親互隱、法分等級、心誅腹誹現象;分析了中國古代社會統治者如何以思想、政治、經濟手段精密地控制社會和人民;指出專制政治造成“國家和社會雙向鎖死”的局面,是中國近代社會落後於西方的根源。在做這些流弊的分析時,有破有立、貫通中西、引入鮮為人知的典型史料,使這些鞭撻性的批判沒有流於空泛的道德教條,而是從國家治亂的政治角度理性分析這些弊害。
第五章 王權政治的言論觀

第一節 政治預警與言論底線

第二節 言論表達與人情世故

第三節 王權社會的言論控制思想

第四節 主客對話錄之五:中國的從賢觀念、言論風氣、制度與流弊

第六章 王權政治的法治觀

第一節 法的起源、地位、本質和作用

第二節 法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主客對話錄之六:王權社會為何難以貫徹法治

第七章 王權政治的民眾與社會觀

第一節 為愚妄的民眾謀取根本利益

第二節 特殊的“社會分層理論”——五蠹

第三節 主客對話錄之七:周期興亡律和國強民弱局面形成之社會根源

第四部分 王權政治的結論與讀史之感悟

法家思想被歷代學者議論,這中間只有少數是真知灼見者的批評,多數是偽君子的詆毀——這些人最恨將心中齷齪的壞事坦白出來。那些的確需要批評的地方,只不過是那個時代的“惡”的表現罷了。法家將政治上的虛偽和醜惡,能如此不虛偽地在政治實踐上加以思考,並提出防範之策,這在中國其他任何時代都不可能做到。本書否定法家的地方,是與近現代無數仁人志士的努力方向和政治理想保持一致的。
基本結論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