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飛

王業飛,男,1968年9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天門人,中共黨員。1991年7月畢業於石油大學(華東)石油煉製系套用化學專業,獲理學士學位。現任“山東省提高油氣採收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西部研究院院長兼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油田化學系主任。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王業飛,男,1968年9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天門人,中共黨員。1991年7月畢業於石油大學(華東)石油煉製系套用化學專業,獲理學士學位;1994年7月獲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95年7月起攻讀油氣田開發工程博士學位,1998年12月畢業;1999年進入中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主要研究油田高含水期提高採收率理論與方法,2001年出站。2006年赴澳大利亞短期學習,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美國密蘇里大學交流訪問。現任“山東省提高油氣採收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西部研究院院長兼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油田化學系主任。 教學工作與獎勵:
自1994年教授課程有:
《表面與膠體化學》、《提高採收率原理與方法》(研究生課程);
《化學原理II》、《油田化學》等(本科生課程)。
(1)《油田化學》省級精品課程負責人;
(2)石油大學優秀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石油工程專業化學課程的改革”;
(3)第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山東賽區選拔賽一等獎;
(4)三次榮獲石油大學“大學生科技活動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科研方向

提高採收率與採油化學

科研工作

負責主持了國家“十五”攻關項目一級子課題“三次採油用表面活性劑的研製與開發”;作為課題負責人之一完成了“863計畫”青年基金項目“納米微粒分散體成膠機制及調驅機理研究”;參與了國家“九五”攻關項目“黑液體系採油新技術研究”。目前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多項國家“863”項目和省部級重點攻關項目的研究。先後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6項,其它科技成果獎13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發表論文50餘篇,EI收錄13篇。
2006年獲“十五”學校“突出科技人員”稱號,2008年獲“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優秀青年人才”榮譽稱號。

主要科技成果

(1)“高含水油田優勢通道定量描述與調控技術及工業化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排名第五;
(2)“區塊整體調剖堵水的PI決策技術”先後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山東省技術發明二等獎,2001年,排名第五;
(3)“油田化學品的產業化開發及套用示範”先後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排名第三;
(4)“油井選擇性堵水技術研究與套用”先後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排名第三;
(5)“聚驅後地層殘留聚合物再利用提高採收率技術研究與套用”先後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09年,排名第三;
(6)“聚合物驅後提高採收率接替技術研究與套用”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排名第八;
(7)“二次採油與三次採油的結合技術研究”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自然科學類),2006年,排名第二;
(8)“勝利勝坨11南整體深部調驅技術”、 “埕東油田東區北部NG32層“2+3”提高採收率研究”、“三次採油用表面活性劑的研製與開發”、“孤島油田聚合物驅後提高採收率技術研究”等獲石油大學(華東)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9)國家發明專利三項:“一種化學吞吐與油井堵水相結合的採油方法”(ZL 00 1 29385.0)、“一種以醚羧酸鹽作為驅油體系的採油方法”(ZL 00 1 29383.4)和“一種用於油藏深部液流轉向的凍膠分散體製備方法”(ZL 2008 1 0237685.6)。
主持並在研的重大科研項目:
(1)國家十二五重大油氣專項“海上化學驅油田整體調驅技術研究”;
(2)國家重大油氣專項“海上油田化學驅增效技術研究”。

代表性論文

(1)“Enhanced Oil Production through a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Gel Treatment and Surfactant Huff-Puff Technology”,SPE 112495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8 SP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nd Exhibition on Formation Damage Control held in Lafayette, Louisiana, U.S.A., 13–15 February 2008,[EI收錄];
(2)“Property Variations of Produced Polyacrylamide from Polymer Flooding Reservoirs and Their Effects on Concentration Detection”,Paper presented at AIChE's 2008 Spring National Meeting in New Orleans, Louisiana, U.S.A,April 6-10,[EI收錄];
(3)“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a Gelled Foam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Water Shutoff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Paper presented at th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nference/SPE Gas Technology Symposium 2008 Joint Conference (the Petroleum Society’s 59th Annual Technical Meeting), Calgary, Alberta, Canada, 17-19 June 2008;
(4)“Optimized Surfactant IFT and Polymer Viscosity for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in Heterogeneous Formation”,SPE 127391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0 SPE IOR Symposium to be held 24-28 April 2010 in the Tulsa, Oklahoma, U.S.A.;
(5)“Effects of Hydrogen ulfide on Polymer Gel for Water Shutoff”,the 2009 SP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ilfield Chemistry to be held 20-22 April 2009 in the Woodlands, Texas.;
(6)“The Application on Oily Sludge for In-depth Water Shutoff in Chinese Oilfield”,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October 2009;
(7)“硫化氫對凍膠型堵劑的影響”;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08(6),[EI收錄];
(8)“以丙酮作溶劑合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鹽”,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3(2),[EI收錄];
(9)“探討兩種國產石油磺酸鹽間產生協同效應的機理”,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3(6),[EI收錄];
(10)“一種聚合物驅後深部調剖用HPAM/Cr3+凍膠體系”,鑽采工藝,2005(6),[EI收錄];
(11)“一種新型咪唑啉復配緩蝕劑對A3鋼在飽和CO2鹽水溶液中的緩蝕性能”,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6(3),[EI收錄];
(12)“油井堵水概念的內涵及其技術關鍵”,石油學報,2006(5),[EI收錄];
(13)“陸梁油田薄層底水油藏控制水錐技術研究”,石油學報,2006,27(6),[EI收錄];
(14)“聚合物驅後提高採收率技術研究”,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06(1),[EI收錄];
(15)“海上油田提高採收率的控水技術”,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06(2),[EI收錄];
(16)“聚合物驅產出液中聚丙烯醯胺相對分子質量和水解度的測定方法”,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06(1),[EI收錄];
(17)“孤島油田凍膠型深部調剖劑實驗研究”,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EI收錄];
(18)“用切向流超濾系統測定聚合物驅產出液中聚合物質量濃度”,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EI收錄]
(19)“非離子-陰離子型兩性表面活性劑防垢性能試驗研究”, 石油大學學報,1997,21(4);
(20)“醚羧酸鹽及其與石油磺酸鹽和鹼的復配研究” ,油田化學,1998,15(4);
(21)“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水解穩定性”, 套用化學,1998,15(3);
(22)“非離子-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耐鹽性能”, 油田化學,1999,16(4);
(23)“使用丙烷磺內酯合成磺酸鹽型活性劑的動力學研究”, 石油大學學報,2000,24(2);
(24)“Surfactants oil displacement system in high salinity formations”,SPE68770,SPE Asia Pacific Oil and Ga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held in Jakarta, Indonesia, 17–19 April 2001;
(25)“氧乙烯化十二醇醚丙撐磺酸鈉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物理化學學報,2001,17(6);
(26)“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在油砂和淨砂表面的吸附規律”,石油大學學報,2002,26(3);
(27)“緩交聯鉻凍膠體系影響因素分析”,石油大學學報,2002,26(6);
(28)“提高採收率的一些結合技術”,複雜油氣田,2002(3);
(29)“長成凍時間的深部調驅劑研究”,西安石油學院學報,2003(1);
(30)“孤東原油組分對油/石油磺酸鹽最優配方低界面張力的影響”,石油大學學報,2003(6);
(31)“埕東油田東區西北部Ng32層調驅試驗中驅油劑的研究”,石油大學學報,2003(2);
(32)“臨南油田水質改性最佳pH值的研究”,西南石油大學學報,2006(6);
(33) “多輪次調剖效果逐次遞減機理研究”,油氣地質與採收率,2004(2);
(34)“常規凍膠在高溫高鹽環境中的變化及套用方法研究”,油田化學,2004(3);
(35)“一種新型選擇性堵水技術及其現場套用”,油田化學,2005(1);
(36)“堵劑聚乙烯亞胺凍膠成凍影響因素研究”,油田化學,2007(4);
(37)“聚合物驅後地層殘留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術研究”,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6(3);
(38)“耐溫耐鹽無機調剖劑的室內研究”,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7(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