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於1982年創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技術類期刊。創辦主要依託於中國松遼盆地大慶油田的勘探與開發。

基本信息

雜誌簡介

本雜誌於1982年創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技術類期刊。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與追求,《大慶地質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
與開發》在中國石油地質開發領域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成為學術期刊界公認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是大慶油田勘探開發技術對外宣傳和交流的視窗,對報導大慶油田科學技術進步歷程,介紹大慶油田及國內其它油田以及高等院校在石油勘探開發中取得的新成果、新工藝、新方法及現場試驗、現場套用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報導範圍主要是石油地質、油藏工程、採油工程、三次採油、地球物理等。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的成功創辦主要依託於中國松遼盆地大慶油田的勘探與開發。大慶油田是世界十大油田之一,自1959年發現以來,已走過了48年的勘探開發歷程。在大慶油田勘探過程中發展形成的陸相生油理論,以及岩性油氣藏勘探理論與方法,深層火山岩描述與識別技術,地震儲層反演、疊前深度偏移處理技術,油氣地球化學勘探等技術,在松遼盆地的勘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大慶油田找到了幾十億噸可供開發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陸相多層非均質砂岩油田儲層精細描述技術、分層開採工藝技術、多層非均質砂岩油田加密調整技術、薄差油層水淹層測井及解釋技術確保了大慶油田持續合理高效開發。尤其是提高採收率的化學驅油技術的研究與套用已走在世界前列,聚合物驅油技術無論在機理研究還是在油田套用上,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聚合物驅油已進入大規模工業化套用,年增油超過1000×10t,三元複合驅油技術在驅油機理、驅油劑研製等方面也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並在礦場試驗中獲得成功。微生物採油技術已進入現場套用,油藏數值模擬技術已實現百萬量級節點並行計算。《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是大慶油田勘探開發技術對外宣傳和交流的視窗,對報導大慶油田科學技術進步歷程,介紹大慶油田、國內其他油田以及高等院校在石油勘探開發中取得的新成果、新工藝、新方法及現場試驗、現場套用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發展歷程
1982年成立《大慶油田》編輯部,1983年更名為《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季刊,正式公開發行。1998年由原來的16開本季刊,變更為大16開本雙月刊。隨著稿源的不斷豐富,期刊總頁數由1998年的56頁增加到目前的144頁。目前,《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編輯部從業人員12人,其中高級工程師5人,工程師6人,初級職稱1人,人員專業覆蓋石油地質、油藏工程、三次採油、地球物理等專業。
二、取得的主要成績
(一)獲獎情況
2002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確定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2003年被定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004年被評為中文核心期刊。
2005年獲首屆“黑龍江省出版精品工程獎”。
2007年第二屆中國北方10省區優秀期刊。
2007年,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收錄。
(二)期刊排名情況
2006年,在35種能源類核心期刊中排名第9,在國家1652種中文核心期刊中排名404;2007年,在35種能源類核心期刊中排名第4,在國家1723種中文核心期刊中排名139。從2002年到2007年,5年跨了兩大步,行業排名由第15名進入到第9名又跨入第4名,國家排名由前800進入到404名又跨入139名,國際訂閱量從零到2006年的2份躍升到2007年的8份,期刊已經得到石油、地質系統院校、研究機構、著名綜合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普遍認可。稿源豐富,稿件質量高,走上了辦刊的良性循環。主要欄目

石油地質
油藏工程
採油工程
三次採油
地球物理

獲獎情況

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黑龍江省精品期刊

期刊信息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
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
雙 月 刊
主管單位: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主辦單位: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編輯單位: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 編輯部
主 編: 吳河勇
地 址: 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 勘探開發研究院
郵政編碼: 163712
刊 號: 23-1286/TE
國內發行: 14-105
國外發行: BM5637
定 價: 28元/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