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澤

王時澤(1886—1962),湖南長沙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基本信息

簡介

王時澤,別號澤生,1886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1904年初,18歲的王時澤作為自費生,赴日本弘文學院湖南班學習,與楊昌濟、田星六等同學。同年夏天,嫁給湖南湘鄉人士王廷鈞的秋瑾也到日本留學,在湖南同鄉會的集會上與王時澤結識,從此以姐弟相待。同年秋,孫中山派馮自由、梁慕光到日本組織秘密團體,取合天、合地、合人之意,名之為三合會,秋瑾、王時澤、劉道一、仇亮、龔寶銓等十10人參加,按照洪門的會規,秋瑾被封為“白扇”,俗稱軍師。1905年8月,同盟會在東京成立。三合會的成員均轉入同盟會。同年11月2日,日本政府頒布《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取締留日學生的政治活動。留日學生奮起反對,實行全體同盟罷課;陳天華投海殉國,以示抗議。秋瑾深受刺激,決定於12月歸國。而王時澤在日本私立海軍預備學校海城中學學習,卻主張忍辱求學,不必憤激於一時。秋瑾歸國後,從上海給外公寄來一信,這就是收入《秋瑾集》中被研究者廣為徵引的《致王時澤書》。秋瑾在信中堅定表示:“且光復之事,不可一日緩,而男子之死於謀光復者,則自唐才常以後,若沈藎、史堅如、吳樾諸君子,不乏其人,而女子則無聞焉,亦吾女界之羞也。願與諸君交勉之。”落款是“兄競雄頓白”。秋瑾就義後,王時澤撰有“秋雨秋風,女豪傑為國殉難;新元新紀,革命黨立廟昭忠”的輓聯。

王時澤在日本

王時澤在日本,結識了秋瑾,彼此以姐弟相待,並與秋瑾、馮自由等一起組織秘密團體"三合會",進行反滿革命活動。1905年秋瑾回國後,致書王時澤,表示早"置生命於不顧,誓死光復舊物,即不獲成功而亡亦不反悔"的堅毅志向。秋瑾的被害,更增加了王時澤反滿革命的決心。此後,王時澤進入日本橫須賀海軍炮術學校學習。武昌起義的訊息傳到日本時,王時澤等中國學生剛剛完成畢業考試,正等待發布成績和舉行畢業典禮。從日本報紙上看到國內的訊息,他們群情振奮,當即決定立刻回國參加革命。他們相約偷偷逃出學校,然後加緊和同盟會聯繫。為了免受日本學校的追捕,他們還給學校發了電報,偽稱他們在隅田划船落水,衣服鞋子全都濕了,當日不能返校。然後,他們乘上開往神戶的火車,再搭乘上一艘法國輪船,直奔上海。到達上海的時候恰恰是上海光復的前一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