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鳴[諾斯瑞普·光曼公司高級科技人員]

王春鳴[諾斯瑞普·光曼公司高級科技人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春鳴1984年5月於法國貢比涅獲法國國家工程師學位,2000年至今,任美國諾斯瑞普·光曼公司(Northrop Grumann)高級科技人員,主管美國新型氣象衛星定標驗證設備建立。

基本信息

王春鳴

王春鳴王春鳴,男,1959年出生,1984年5月於法國貢比涅獲法國國家工程師學位,專業:計算機及信息系統;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數學系終身教授。先後完成“全球大氣離子層資料同化模型的研究和建立”(與美國航天局火箭推動研究所合作),“微電子半導體最最佳化設計和製造” (美國國防部資助),“空間氣象的觀測,確定和預報”(與美國航天局火箭推動研究所合作,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膚外人體血液酒精含量儀的設計和數據處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等多個科研項目。一九九四年至二零零零年,任美國航天局技術顧問;2000年至今,任美國諾斯瑞普·光曼公司(Northrop Grumann)高級科技人員,主管美國新型氣象衛星定標驗證設備建立。

加州大學

王春鳴加利福尼亞大學,簡稱加州大學或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簡稱UC)是美國加州的公立大學。有別於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系統(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CSU),加大更注重在高等研究領域,屬性上屬研究型大學(research university)。加州大學有十個校區;加州大學也簽約管理三個美國能源部的國家實驗室。它擁有諾貝爾獎得主55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357位,占美國國家科學院總院士2039位的近1/5;擁有全職學生20多萬人,其中華裔學生占13%(2003-2004學年為26116人)。美國大學協會有成員61個,其中加州大學有6所分校為成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UC)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體系,現有十個校區,其中九個設有普通大學部和研究所;舊金山校區只設有研究所。

火箭

王春鳴火箭”一詞根據古書記載,最早出現在公元3世紀的三國時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在敵我雙方的交戰中,人們把一種頭部帶有易燃物、點燃後射向敵方、飛行時帶火的箭叫做火箭。這是一種用來火攻的武器,實質上只不過是一種帶“火”的箭,在含義上與我們現在所稱的火箭相差甚遠。唐代發明火藥之後,到了宋代,人們把裝有火藥的筒綁在箭桿上,或在箭桿內裝上火藥,點燃引火線後射出去,箭在飛行中藉助火藥燃燒向後噴火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使箭飛得更遠,人們又把這種噴火的箭叫做火箭。這種向後噴火、利用反作用力助推的箭,已具有現代火箭的雛形,可以稱之為原始的固體火箭。
火箭是以熱氣流高速向後噴出,利用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通常火箭一詞也包括飛彈、太空飛行器,甚至煙花焰火。最常見的火箭燃燒的是固體或液體的化學推進劑。推進劑燃燒產生熱氣,通過噴口向火箭後部噴出氣流。火箭自帶燃料和氧化劑,而其他各種噴氣發動機僅須攜帶燃料,燃料燃燒所須的氧取自空氣中。所以,火箭可以在地球大氣層以外使用,而其他噴氣發動機不能。火箭發射時產生巨大的推力使火箭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升入高空,隨著燃料不斷減少,火箭自身質量逐漸減小,在與地球距離增大的同時,質量和重力影響不斷下降,火箭速度也因此越來越快。“土星”5號火箭啟程登月時,5台發動機每秒鐘消耗近3噸煤油,它們產生的推力相當於32架波音747的起飛推力。無法確定火箭發明的確切時間。大部分專家認為中國人早在13世紀就研製出了實用的軍用火箭。19世紀出現了幾項重大技術進步:燃料容器的紙殼改為金屬殼,延長了燃燒的持續時間;火藥推進劑的配方標準化;製造出發射台;發現了自鏇導向原理等等。19世紀末,火箭開始用於非軍事目的,如用火箭攜帶救生索飛向海上遇難船隻。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科學家戈達德和其他幾位專家奠定了現代火箭技術的基礎,並發射了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20世紀70年代,美國研製出全新的火箭動力航天運載工具即太空梭。它主要分3個部分:機身後部裝有3台主發動機的軌道飛行器;裝有液氫和液氧推進劑的外掛燃料箱(5分鐘後脫落),保證主發動機工作;裝有2台可分離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2分鐘後脫落),它們與軌道飛行器主發動機同時啟動,提供初始升空階段的推力。1981年4月12日,人類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發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