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鳴[園藝教育家]

王鳴[園藝教育家]
王鳴[園藝教育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鳴,園藝教育家,蔬菜瓜類育種專家。在蔬菜及西瓜甜瓜遺傳育種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套用方面取得了成果,選育出西農8號等西瓜優良品種及其他蔬菜新品種多個;主要著作有《現代育種學的發展》、《蔬菜雜交育種和雜種優勢利用》、《染色體和瓜類育種》等。

基本信息

王鳴王鳴

王鳴,園藝教育家,蔬菜瓜類育種專家。在蔬菜及西瓜甜瓜遺傳育種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套用方面取得了成果,選育出西農8號等西瓜優良品種及其他蔬菜新品種多個;主要著作有《現代育種學的發展》、《蔬菜雜交育種和雜種優勢利用》、《染色體和瓜類育種》等,長期從事園藝教育事業,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園藝人才。

個人簡歷

1933年6月4日 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

1952-1956年 西北農學院園藝系學習。

1956年至今 西北農學院園藝系,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56年7月 西北農學院園藝系畢業,留校任助教。

1981年至1982年 在美國Rutgers大學作訪問學者。

1985年12月至今 擔任陝西省園藝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瓜協副理事長。

1985年9月開始 連續三屆任中國園藝學會常務理事。

1987年2月開始 連續三屆任農業部全國蔬菜專家顧問組成員。

1990年12月至今 擔任陝西省園藝學會理事長。

1997年5月至今 擔任陝西省農學會常務理事。

1997年8月至今 擔任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

生平簡介

王鳴,1933年6月4日生於山東青島市一個職員的家庭。1937年日寇侵占青島,其父不願為日寇工作,隻身轉到後方,從事公路交通工作,支援抗日。其母帶領王鳴姊妹5人逃難到山東高密農村,過著艱苦生活。王鳴的母親畢業於山東女子師範學校,她經常給孩子講述抗日救國的道理和民族英雄的事跡,使他們從小接受了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1941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向山東農村。母親只好帶著子女,歷盡千辛萬苦,由淪陷區來到祖國後方的蘭州。王鳴在蘭州扶輪國小插班就讀,自幼學習非常努力。1945年夏,王鳴以全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破格免試保送西北師院附中。他一直遵循母校“勤慎誠勇”的校訓,學習勤奮刻苦,在研究上謹慎求實,在為人上誠實守信,在事業上勇攀高峰。1952年,王鳴以優異成績考取西北農學院園藝系,從此成為園藝科學領域中的一名勤懇耕耘的“園丁”。他以寓意深刻的名言“向下紮根,向上結果”作為座右銘。

1956年,王鳴大學畢業後被留校任教,獨立承擔新設課程“果樹、蔬菜遺傳育種及良種繁育學”的教學任務。1957年至1958年春,他赴瀋陽農學院園藝系,在中國著名蔬菜遺傳育種學家譚其猛教授門下進修。譚教授博學多識的學術造詣,嚴謹治學的優良學風,以及對青年一代的嚴格要求和熱心培養,使他受益匪淺。1961年,王鳴參加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培訓班,掌握了同位素在農業上利用的先進理論和技術,為開展放射性同位素示蹤研究和輻射育種創造了條件。在學術生涯中,他始終追求一個“新”字,緊跟科學發展的新動向、新技術、新水平。在教學中,他不斷充實新資料,編寫和翻譯多部新教材,在科研中不斷探索,取得了多項成果。1981-1982年,王鳴受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展農業教育”項目的資助,赴美國Rutgers 大學進修,從事蔬菜育種與種質資源研究。回國後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先後培養碩士研究生30名。他開設多門新課,先後參加兩項國家攻關課題,主持3項博士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及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在蔬菜和瓜類抗病育種研究方面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1986年,王鳴晉升為教授,其後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先後培養博士研究生7名,這些研究生畢業以後,已成為園藝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的骨幹。王鳴勤於鑽研,論著頗豐。他的主要著作有:《現代育種學的發展》、《蔬菜雜交育種和雜種優勢利用》、《遺傳與變異》、《染色體和瓜類育種》、《番茄育種》等;他還擔任高等農業院校教材《蔬菜育種學》及《現代蔬菜育種學》的副主編,《中國西瓜甜瓜·西瓜遺傳育種篇》的主編。先後在國內外主要專業性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在國外刊物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中發表論文30餘篇,部分論文被國外一些著名農業檢索期刊收錄。他的學術成就先後被選入《中國發明家大辭典》、《當代中國科技名人成就大典》、《中國當代教育名人傳略》等10餘部典籍中。

主要論著

1 王鳴.現代育種學的發展.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

2 王鳴.蔬菜雜交育種和雜種優勢利用.陝西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一版);陝西科技出版社,1980年再版

3 王鳴,任本命.遺傳與變異.陝西科技出版社,1981

4 王鳴,楊鼎新.染色體與瓜類育種.河南科技出版社,1981

5 王鳴.國外遺傳育種學發展動態.西北農業大學科技情報所,1973年第2期;陝西省農業科學院,山西農學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貴陽市科技情報研究所,湖南省科技局情報所,江西省井岡山地區科技情報所等.1974年翻印

6 王海廷,王鳴.番茄育種.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

7 周長久,王鳴等.現代蔬菜育種學.高等農業院校碩士生使用統編教材(第一副主編).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8 王鳴,李才法.蘿蔔雄性不育系48A遺傳型的初步探討.陝西省遺傳學會成立大會論文彙編.1979:116~120

9 王鳴,馬克奇等.用γ射線誘發染色體易位選育少籽西瓜的研究.園藝學報.1988,15(2):125~130

10 王鳴,張興平.非洲珍貴西瓜種質資源的研究與利用.果樹科學.1988,5(3):109~115

11 馬德華,王鳴.辣椒過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及模糊聚類分析.華北農學報.3(3):83~90

12 王鳴,張顯.西瓜種質資源苗期對枯萎病抗性鑑定的研究.中國西瓜甜瓜.1988(1):6~10

13 張顯,王鳴.西瓜枯萎病抗病機制研究.西北農業大學學報.1989,17(4):29~35

14 王鳴,孫振久.辣椒莖尖培養快速繁殖的研究(Ⅰ、Ⅱ兩篇連載).西北園藝.1990(1):15~19;1990(2):12~16

15 王鳴,張興平.中國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種分化研究初報.中國西瓜甜瓜.1991(1):39~43

16 王鳴等.西瓜新品種“優紅寶”.園藝學報.1992,19(3):271~272
17 胡勝武,王鳴.番茄果實耐藏性與品種(系)解剖結構的關係.陝西農業科學,1992(3):6~8

18 梁燕,王鳴等.Ogucms結球白菜雄性不育性研究.西北農業學報.1994,3(2):14~16

19 何玉科,王鳴等.含有二元載體Bin19的髮根農桿菌在蕓薹屬作物上的遺傳轉化.生物工程學報,19917(4):382~385

20 鞏振輝,王鳴.白菜×白芥屬間遠緣雜種黑斑病抗性研究.園藝學報.1994,21(4):401~403

21 鞏振輝,王鳴等.白菜×白芥屬間雜種子房培養技術研究.園藝學報.1995,22(3):245~250

22 何曉明,王鳴等.辣椒子葉原生質體培養和植株再生.園藝學報.1997,24(3):298~300

23 何曉明,王鳴等.激素對辣椒子葉、下胚軸離體培養的影響.西北植物學報.1995,15(7):71~74

24 王得元,王鳴等.辣椒對疫病抗性的基因效應研究.西北農業學報.1996(5)(增刊):14~16
25 王鳴等.西瓜新品種“西農8號”的選育及推廣.西北農業大學學報.1997,25(4):108~110

26 王得元,王鳴等.DNA的脂酶催化活性研究.西北農業大學學報等.1997(25):13~18

人生成就

王鳴先後擔任校內學位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職稱評定委員會及研究生培養與學位諮詢委員會委員、《西北農業大學學報》編委等學術職務,並擔任校外許多學術兼職。

自農業部1987年成立蔬菜專家顧問組以來,他連續三屆被聘任為顧問,自1985 年以來連任中國園藝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園藝學會理事長、陝西省西甜瓜協會副理事長,陝西省農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科協委員,西安市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園藝學報》、《中國蔬菜》、《長江蔬菜》、《西北園藝》、《中國西瓜甜瓜》編委或副主編,在學會工作和學術刊物的編審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1997年,王鳴被評為陝西省級學會優秀理事長;他被聘擔任華中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聯合大學、海南師院等高校兼職教授;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湖南、海南、天津等10 余個省、直轄市的農業科學院蔬菜(或瓜類)研究所的顧問或客座研究員,與許多兄弟研究所開展了多項卓有成效的協作研究。他全面指導和幫助鄭州市蔬菜所完成了中國第一個“蘿蔔雄性不育系的選育與利用”研究,首次提出並發表了蘿蔔雄性不育的遺傳模式,此項合作研究1989年獲國家發明二等獎。此外,他還幫助海南開展瓜菜及荔枝的科研、引種及推廣。在與天津、新疆、湖南、海南、陝西等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合作研究與推廣中,作出了明顯成績。

王鳴還先後參加美國園藝學會(ASHS)、美國瓜類遺傳協會(CGC)、美國番茄遺傳協會(TGC)為會員。1981年以來,王鳴先後應邀赴美、意、韓、日、以色列等國及台灣、香港地區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或考察、講學,受到歡迎和好評,在開展國際以及海峽兩岸間的學術交流工作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奉獻社會

1988年,王鳴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雜誌上發表題為“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培養四有高科技人才”一文,總結了自己培養研究生的作法和體會。多年來他在德、才方面一貫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對研究生言傳身教。他引入國外“4H”(Head,Hands,Heart,Health)的要求,以培養研究生全面發展,即要求研究生有智慧而思維活躍的頭腦,靈巧而勤勞的雙手,高尚而充滿愛心的情操,健康而能吃苦耐勞的體魄,希望他們“往下紮根,向上結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常說:“學生超過老師,社會發展才有希望。”為此他不僅教給學生知識,而且關心他們做人。即使在學生畢業以後,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他也總是有求必應,從各方面提供支持、指導和幫助,促進他們儘快成長,多出成果、早出成果。他的學生中已有多人成為單位的骨幹。

王鳴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核心是一個“愛”字。他的愛心不僅體現在其學生和研究生身上,而且也廣及失學兒童和遭受困境的人們。在“希望工程”、扶貧救災等公益活動中,他總是走在前頭。他積極參與“希望工程”助學活動,與愛人先後捐助山東棗莊山區失學兒童兩名及陝西丹鳳縣山區失學兒童11名,使這些貧困學生獲得了求學的機會,受到救助學生及當地政府的稱讚。1996年7月,王鳴夫婦應邀參加貴州省園藝系學會的學術交流活動。期間適逢該省水災,他們慷慨解囊捐款救災。貴州省園藝學會專門致函西北農業大學,表揚王鳴教授夫婦捐款支援災區的義舉和助人為樂的高尚精神。

王鳴[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

王鳴,中心主任,主任醫師、研究生學歷,全面負責疾控中心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傳染病預防控制、地方病、寄生蟲病預防控制及免疫規劃。
現任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廣東省分會副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廣州分會會長、廣東省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二屆廣州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兼任中山大學研究生導師;為《華南預防醫學》雜誌副主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中華預防醫學雜誌》、《中國公共衛生》、《中國預防醫學雜誌》編委以及《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中華預防醫學雜誌》特約審稿專家。
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州市勞動模範”、“廣東省抗‘非典’一等功臣”和“廣州市抗‘非典’模範”等多項榮譽獎。2008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8年被評為“中國科協抗震救災先進個人”;2009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評為“全國衛生應急先進個人”。
2005年以來獲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研究”特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廣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