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儒

王明儒(1932-1981.7.9)遼寧省海城市岔溝海龍川人。生前為成都鐵路局峨嵋機務段的一等火車司機,優秀共產黨員。

基本信息

1、少將—王明儒

王明儒(1906~?)又名茀林,號劍光。廣東瓊山(今屬海南省海口)長流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四分校第一期及成都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十期畢業。1927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教導團排長,海軍第一艦隊陸戰隊連、營長,少校團附。1933年起任廣東憲兵司令部中隊長,陸軍第一五六師少校參謀。抗日戰爭時期,任第四戰區四會守備區司令部中校團副,第一五六師部副官主任。1944年起任第六十四軍一五六師四六六團副團長。1946年秋任整編第一五六旅參謀主任、上校參謀長兼四六六團團長。1949年底任海南守備第一三七師少將副師長,第六十四軍作戰處長。1950年到台灣,任金門守備區及第一軍團司令部少將高參。1962年退休,任台北市海南同鄉會理事。

2、革命烈士—王明儒

右一為革命烈士王名儒同志右一為革命烈士王名儒同志
王明儒(1932-1981.7.9)遼寧省海城市岔溝海龍川人。生前為成都鐵路局峨嵋機務段的一等火車司機,優秀共產黨員。
1981年7月8日晚至9日7時許在成昆鐵路尼日車站到烏斯車站之間,突然利子依達溝山洪陡漲,一股特大的土石流,夾雜著數十噸巨石呼嘯而來下,1時30分,橫跨利子依達溝上的長達125米的鐵路大橋被沖毀。連同橋墩一道,被衝進大渡河,在河心築起一道天然大壩;水深流急的大渡河竟被攔腰切斷。在此十二分鐘前,司機王明儒正牽引著由格里坪開往成都的442次旅客列車,從尼日車站開出。
列車沿著千分之三十四的小坡道,向著連斷橋的奶奶包隧道飛馳而來,1時45分,當列車駛進隧道並轉過隧道曲線,離斷橋70米接近洞口時,王明儒和副司機唐昌華突然發現險情,立即採取緊急制動措施,使事故減輕到最低程度,800多名旅客脫險。數百萬元國家財產得救,王明儒和車組其他三名同志卻被兇殘的土石流卷進了大渡河,為黨和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王明儒殉職時年僅49歲。
1981年8月22日,中共成都鐵路局委員會追認王明儒為優秀共產黨員。
1981年9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王明儒等同志革命烈士稱號。

3、高級工程師—王明儒

王明儒(1948.12-) 男,漢族陝西城固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物探高級工程師。中國石油學會、青海省石油學會會員。1969年畢業於西安石油學校儀器專業(中專),1977年畢業於西南石油學院勘探專業。從事柴達木盆地石油地球物理和石油地質綜合研究工作近三十年,率先在柴達木盆地(1980年)開展地震地層學研究,填補了柴達木盆地中生界沉積相、東部第四系、第三系、蘇乾湖盆地第三系沉積相研究的空白。在地震剖面上發現多個構造、地層圈閉。在地震地層學、層序地層學、盆地評價及油氣圈閉評價方面有較深造詣。多年來主持及參加了十六項科研課題。其中《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地震統層解釋綜合研究報告》獲總公司(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該報告被編入《中國成果大全》;參加編寫的《中國油氣區第三系》獲總公司(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柴達木盆地茫崖坳陷尕斯斷陷地球物理資料解釋》”獲石油工業部優秀報告獎。撰寫論文二十餘篇,發表在省和國家級專業技術刊物《石油勘探與開發》《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試驗地質》《石油地震地質》《青海石油》上。其中《柴達木盆地地震相模式》一文被收入《中國科學技術文庫》。名入《當代中國科學家與發明家大辭典》和《中國大文化英才辭典》。

4、離休幹部—王明儒

王明儒,山西省寧武縣人。1945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晉綏邊區新民主主義實驗學校學員、陽曲交通站業務員;甘、寧、青郵政管理局工會副主席;甘肅郵電管理局副科長,甘肅電信機械製造廠廠長;高台縣委副書記;山丹縣霍城公社書記;甘肅軸承廠總廠黨委書記;甘肅農業機械公司黨委書記;甘肅省菸草專賣局(公司)捲菸銷售公司支部書記等職。1990年10月離休。享受副地級待遇。
離休幹部,甘肅省菸草專賣局(公司)捲菸銷售公司原支部書記王明儒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4月18日不幸逝世,享年8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