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恢端

王恢端

王恢端,衡陽市人,1905年出生,被稱為“紅色資本家”。民建最早成立時期(1945年)的第一批會員,曾任省政協委員、衡陽市政協副主席、民建衡陽市委主委、衡陽市工商聯副主席。 歷經滄海桑田,始終懷著一顆對黨、對祖國無比熱愛的赤子之心。他曾為了革命而入黨,為了服從組織安排而退黨,擔任民建衡陽市委主委後,仍做黨的諍友,向黨大膽進言,即使因此蒙受冤屈22載,從不言悔。

人物簡介

王恢端,原名頌肇,1907年4月22日生於衡陽市衡南縣,大革命時期,曾參加農民運動。

1928年,入衡陽九和源紗布店當學徒。

1940年王先生先後在衡陽開設“協記”、“德記”、“森記”布莊。 抗戰勝利後在衡陽開設泰康綢布店並任經理。

衡陽解放初期,王老先生回響政府號召,團結廣大工商業者,迅速恢復生產經營購買大米支援前線。

1950年4月,衡陽市工商聯籌委會成立,王先生當選為 衡陽市工商聯副主任委員兼財務主任,5月,當選為 衡陽市工商錢莊理事會副主席

1951年王恢端加入民建。是 衡陽民建的創始人之一。其作為民族工商業者,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積極回響號召,以自己積極的行動和行為,參加新中國的各項建設。

1951年他將自己所有並經營的“太康紗布號”與“恆成”等其它三家同類批發商號合股經營設立衡峰染織廠,為繁榮市場,促進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952年,擔任私人合股經營的衡峰染織廠廠長的王恢端,在徵得其它股東的同意後,將頗具經營規模的衡峰染織廠與政府所有的衡陽企業公司開展公私合營,設立衡陽企業公司染織廠,王恢端接受衡陽市政府的任命,擔任衡陽企業公司經理,並將公司發展成為職工達800餘人,積累過100萬元,自願公私合營的典型企業。

1956年,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王恢端所負責的公私合營企業回響號召並全面接受改造,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1957年,王恢端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後又被移送原籍農村勞動,“文革”中又被掛牌陪斗、陪批、陪游。儘管如此,作為民建會員的王恢端,卻仍然始終不渝,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王恢端被錯劃右派問題得到徹底改正。

為了抗日捐出所有財產

王恢端出生於衡陽市衡南縣一戶普通農民家庭,在10個孩子中排行老三 。由於家庭困難,10歲才有機會進入私塾念了3年書。21歲時進入衡陽一家商店當上學徒,學會了珠算和一些經商的套路,由此開啟了經商生涯。

王恢端珍藏的1951年國慶前夕招待會請柬 王恢端珍藏的1951年國慶前夕招待會請柬

1937年的中國硝煙瀰漫,王恢端將冒著戰火輾轉於上海、廣州、湛江、香港進購布匹,攢積了一筆不菲的財產。國難當頭,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王恢端覺得,自己作為一名商人,雖然不能到前線與日寇搏殺,但可以為支持抗戰創造財富,為同胞解決生活疾苦。為了支持前線官兵,王恢端將所有財產全部捐出。不僅如此,在當時戰爭恐慌席捲各個城市,國民畏懼戰爭多求自保的情況下,王恢端騰出老家房子,給第九戰區諜報組作工作場地,成為地下黨員的聚集場所,並掩護救助了一批革命戰士和受難者。

1944年的夏天,日寇攻入衡陽, 衡陽保衛戰爆發,國民革命軍第十軍據守衡陽苦戰48天,最終陷落。緊急情況下,王恢端將部分老百姓疏散到家中避難,設宴招待,後來日兵搜尋到家中,致使家禽被獵殺、家具被焚燒,但王恢端無怨無悔。

退黨也是為了黨的事業

1949年,王恢端認識了一位青年教師——中共黨員張銘山。經張銘山介紹,王恢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土改運動中,王恢端毫不猶豫地將所有的存谷及衣飾、家具、房屋田契主動全部交給農會。

解放初期,社會對商業工作存在片面的理解,認為工業才是生產機構,視商業為純粹剝削工具。1951年,王恢端聯合7家私營商店組成衡峰染織廠,走私私合營的工業道路。後來,為回響國家政策,出於一名黨員應有的犧牲精神,王恢端還是決定放棄店鋪經營,走上了公私合營的道路,“我相信黨,跟黨走沒錯!”

然而,1951年夏天,王恢端不得不退出中國共產黨。他清楚地記得,“那天,時任衡陽市委書記的毛遠耀找我做工作說:‘民建主委要非黨人士,你的地位、身份很相稱,現在黨的重心是廢除私有制度,你要起到黨員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希望你能服從組織安排!’儘管我當時一百個不情願退出共產黨,但還是含淚點了點頭說:‘請組織放心,為了黨的事業,我願意退出共產黨,並保證更好地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

深感民族工業薄弱勇挑重擔

解放後,中共衡陽市委籌建蒸湘紡織廠,需要遠赴上海採購機器,王恢端被委任了這項任務。這趟遠行,王恢端深感我國的民族工業力量薄弱,“當時即使在上海,除輕紡工業稍具規模外,其他機器製造工業都很少。”

由於內地產的機器技術含量低,從香港進口的經費籌募難度大,導致紡織廠成立一事不得不宣告結束。面對一個無疾而終的結果,王恢端內心的苦痛可想而知。但是他沒有放棄推動工商業發展的責任,出差回到衡陽後,便到剛成立的衡陽企業公司任總經理。此後,王恢端擴大土產經營,並將之前私營合營的衡峰染織廠轉為衡陽企業公司染織廠,同時動員各行各業辦廠,將力量集中到企業公司,有組織地生產運營。那時,王恢端身兼6個工廠、3個事業門市部負責人,還相繼成立了印刷廠、玻璃廠、冶煉廠、雨傘廠,並將產品出口至香港。有了衡陽企業公司創先河的運營模式後,一家家公私合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王恢端被推舉為衡陽市工商聯副主任。此後,衡陽市工商聯每個時期都完成戰時支前任務,稅收任務也在數年裡為全省之冠。

1951年的國慶,王恢端作為 湖南省僅有的兩名私營企業工商勞動模範代表之一,被邀請到北京天安門觀禮。飄揚的國旗、雄偉的城門、整齊的車隊、沸騰的人群,種種喜慶的氣象映入眼帘。 毛主席、朱總司令和周總理過來和大家握手,十分親切。

此後的幾年裡,王恢端先後5次到北京開會, 4次受到毛主席等領導的親切接見

二十載蒙冤昭雪獻餘熱

同那個時期的多數工商業主一樣,王恢端沒有逃過“反右”、“文革”帶來的厄運。1957年7月,他被戴上了右派帽子,下放到農村勞動,直到1979年得到平反,才恢復了自由,之後擔任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常委。為了把“失去”的時間追回來,王恢端在恢復衡陽市民建主委、衡陽市市工商聯副主席、衡陽市市政協副主席身份後,積極推進工商聯組織工作,創辦建聯學校,為企業培訓人才,充實後備力量,學習上海經驗創辦愛國建設公司,舉辦各種企業,有力地推動了衡陽市經濟的發展。

而今,王恢端已過百歲,仍堅持每天收看電視,閱讀報紙,關注國家大事和新政策。2006年5月,得知了衡陽將重修石鼓書院的訊息,他非常高興,毫不猶豫地捐出1000元,並通過媒體叮囑相關單位重修石鼓書院應該注重保持原貌。在“5·12”汶川大地震那段時間,王恢端整天守候在電視機旁,關注著災區情況,並通過女兒從退休工資中拿出1000元捐贈給災區人民。

王恢端常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子孫後代:“要飲水思源,要將這顆愛黨、愛國的心延續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