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恆捷

"1977年十五歲

王恆捷

1961年出生,男,漢族。北京人。中國書畫篆刻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公共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世界文化研究中心(北京)理事、北京朝陽美協會員、北京湖社畫會會員、北京中國書畫研究社社員。幼承庭訓,沿襲書畫藝術數十年。擅寫意花鳥及山水畫,尤以工筆花鳥為佳,其花鳥作品細膩,上綜古法,注重師承,墨跡自然,融匯心跡,情物合一。多年來,有數百幅作品為國內外各界人士與官方收藏。參與和策劃了多種重要美術展覽和學術活動。師從著名畫家黃均先生,後跟隨表哥中國著名工筆畫畫家金鴻鈞先生研習工筆花鳥畫,後經金鴻鈞先生介紹拜中國國畫大師李苦禪先生的入室弟子著名畫家陳雄立先生為師學習中國畫,並向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徐北汀先生學習山水技法。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先生評其作品:“有寫意之韻致和現代審美意識,既有超脫的意境,又富時代感。”

藝術年表

1961年6月4日(農曆4月21日),生於北京市東城區。
父:王清濂,幹部,原抗聯戰士,(滿洲國通緝,逃離東北)到京後與北京地下黨組織聯繫,發動組織京西煤礦罷工。北京地下黨東城區交通站負責人。參與北京和平解放,
母:李祖英,職員(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協同父親地下工作,以不同的身份到北京大學情報點交換情報。。
1966年5歲,文革開始,父親受衝擊下放遼寧大連金縣三十里堡張家大隊第四生產隊,初嘗人間苦難。
1968年七歲就讀遼寧大連金縣三十里堡國小學習。並常觀家裡的兄長王恆立,王恆群作畫。王恆立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因不滿江青等人的主張與原文化部部長周巍四,人民藝術劇院英若誠(後成為文化部長)等人。被下放勞動。王恆群,中央美術學院預科生,因父親原因,隨同下放。期間在兄長教導,系統學習素描,水彩,水粉,油畫,水墨。初次接觸生宣,開始著迷水墨變化。
1974年 十三歲,國小畢業,考遼寧大連金縣28中學國中入學校。
1977年十五歲,完成三年,回京無望,參加高中考試。
1979年十八歲,文革結束三年後,,父親得到平反回京,就讀北京十里堡一中,家中兩位畫家兄長相繼離世。受強烈衝擊,自此決心投身藝術,放棄理工科,同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期間得到李苦禪,李可染,王雪濤。金鴻鈞(表兄),金大鈞(表兄),劉歷上,於致真。田世光,陳雄立,徐北汀等諸先生教誨。同年參加星星畫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1984年二十三歲,畢業後在北京東城區百貨公司工作。同年與啟功先生研習書法,學習八股文。學習滿文等。
同香港導演李翰祥一起設計(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清代電影服飾。
1985年 二十四歲,經金鴻鈞推介與白雪石先生相識。是年,隨先生到北京郊十渡寫生。參加北京新人新作展,加入中國畫研究會。
1986年 二十五歲,春,與秦嶺雲相識並學習山水畫。完成編寫清代服飾圖案編寫。
1987年二十六歲,春,作品榮獲巴黎設計金獎。加入湖社畫會
1989年 二十八歲,春夏之交學潮,年秋,調離原單位入職機關,從事美術創作。師從白雪石,學習國畫,
1990年二十九歲,仍迷戀濃工筆色彩,臨摹歷代繪畫精品。以美術指導身份參加北京電視台多部MTV拍攝。
1991年三十歲,冬,作品《秋山》韓國總統盧武鉉收藏。作品《山》日本江戶私人博物館收藏。
1992年 三十一歲, 北京中山公園塘花塢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
1993年三十二歲,工作之餘,與好友冉非參加白馬畫會,向阿老,龐熏覃全力學習工藝設計。
1995年三十四歲,夏,與兄長好友徐晉先生研究鄭板橋畫風,臨習六分半書。冬,啟功在習作上題詞作畫。秋,與李保田探討雕刻藝術。
夏月,受獨臂將軍何炳炎夫人王平之托為賀龍紀念館繪製丈二山水畫。
1996年三十五歲,與李鐸,中石等名家舉辦書畫聯展,
1997年為北京老幹部活動中心繪製丈二幅山水。
1998年三十七歲,繼續向雪石學習。暑假期間,北京京郊寫生。
1999年三十八 歲,自費到西柏坡等地寫生參加齊白石藝術研究會。9月聘為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北京理事
2000年三十九歲,為北京日報等機關繪製大型山水及花鳥畫。
2001年四十歲,河北淶源寫生,創作《清泉》《響泉》《太行山》等,四十歲, 加入婁師白藝術研究會
2001年 四十歲,創作《空谷泉聲》
2002年四十一歲, 山西五台山,恆山寫生。《懸空寺》
2002年四十一歲,工筆花鳥畫(春光無限)240*120厘米被美國史米斯博物館收藏
2003年四十二歲,非典,為遲到的婚禮(抗擊非典戰士婚禮)跟蹤拍攝
與謝芳的文化名流共同參與。
國父孫中山孫女孫穗芳題詞:《博學博愛》,鼓勵:《有恆產者,始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
2004年四十三歲,內蒙古寫生。山水作品參加民航職工書畫展。
2005年四十四歲,長白上寫生。今日民航刊登撰文的《山西民居》文章、旅行家雜誌刊登作品。
2006年四十五歲,湖南張家界寫生,世界華人《書畫經典》刊登作品。出版當代名家《恆捷畫集》北京多家媒體,報刊刊登作品。
2007年四十六歲,出版《王恆捷畫選》。作品在北京幾大拍賣公司成交。捐獻作品義賣籌措善款。為中國婦聯舉辦的為了母親《建一口水窖》公益活動。與陳雄立先生,魏斗學長等聯袂參加書畫筆會。
2008年四十七歲,汶川地震,與王剛(演藝明星),劉玉樓,劉蘭芳全國婦聯主席等社會名流三次捐獻作品,籌得善款捐獻,參加抗震救災書畫義賣活動,與孫菊生,阿老,米南陽,王景愚,劉存慧,姚少華等畫家,參加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的舉辦的公益活動。
2009年四十八歲,國慶60周年,作品《春到遵義》(丈二匹)與李鐸,阿老,婁師白,孫菊生等書畫名家聯袂舉行《翰墨大地》畫展並集結成冊集。參加北京美協60年書畫展,作品《春到韶山》入選北京朝陽畫展,冬日參加首都文聯新春團拜會受到中央領導接見。
為在京中央機關繪製巨幅山水。
2010年四十九歲,捐獻作品參加慈善事業,為西藏失學兒童捐贈善款,同年被聘為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客座教授。黃山,九華山寫生。
2011年五十歲,夏,北京北海公園荷花寫生。頤和園寫生。秋日,山水畫《江南春曉》被北京首都博物館永久收藏。十月,得朋友李德賢先生資助,前往遼寧東部寫生,自此畫風劇變,將遼東的山水蛻變成俏麗清雅,得到當地畫家及觀者首肯。

藝術評論

躬耕畫壇數十載 遼東走筆寫丹青──記山水畫家王恆捷
遼東之行 大美之路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大美的山水,成就了名家大作。然而,人盡皆知的名山、美景早已不乏古今名人墨客寫生作賦。東北的黑土地廣為人知,且不說遼東的山水更是別有一番美景。春天,俏麗的杜鵑花漫山遍野盛開怒放。盛夏時節,玉米大豆高粱及其他莊稼瘋了一般似的爬滿原野、丘陵、溝壑。最美是秋日,那雄渾挺拔的長白山餘脈,漫山濃濃的紅葉將天地染的通紅。
風景如畫的遼東山水,讓積四十年之功的王恆捷才情奔放,畫風高展,揮灑墨筆一氣呵成幾十幅作品,或意境高遠,或俊秀挺拔,或高山流水,或山野人家,每一幅作品都展示了遼東山水的大美,遼東之行,王恆捷走上大美之路。
一幅《萬山紅遍》,令人眼前震撼,突然發現已經習慣了的家鄉山水原來是那麼的美!有名家評論《萬山紅遍》:以遒勁有力的線描結構而成,山石上的舒朗,儀仗乾澀,有力的筆觸,層層暈染的墨色使觀者忘記了白山黑水的固有概念,濃濃的珠膘將群山浸透,厚厚的硃砂,火一般地點染著漫山的紅楓。樹木極盡前後穿插,左右交錯之美,以旋飛舞動之式彰似乎顯著東北大秧歌的熱情與感染力,跳動著東北人謳歌大自然的生命力。銀線一般的泉水,在山中經過幾次的跌落占據著畫面金邊銀角的位置,此幅作品既有可染先生的風骨又有恆捷自己對遼東山水的感悟。
《青山溝》、《隱歸》等一幅幅展現丹東鴨綠江青山秀水的畫作,凝神觀望,讓人似有在青山中漫步,在綠水上泛舟之感,融入大自然的那份清雅,那種輕鬆,那種愜意,令人感同身受。他的畫作正好滿足了新時期的人們對新生活的一種渴求,因此得到眾人垂愛。
有人評價王恆捷丹東鴨綠江、青山溝寫生的作品:青山溝,在他的筆下描繪成了清新雅致的江南水鄉一般,房舍魚舟點綴其間好一派旖旎風光。
巴掌大的山中空地有一個村舍,景雖平常,也非凡手可及,古朴靜謐的遼東山村,平凡中有了詩意,讓人遙想,令人依戀,引入平時被遺忘的美,看了又看。
艷的桃花、綠的田野、紅的屋頂使人聯想,是桃花源?還是桃花盛開的地方?這是鴨綠江的風光。
當今還沒有充分嶄露頭角的恆捷,在近40年堅守基本方面深深地嵌入的「求實」二字,遼東之行開始閃現喜人的光輝。
多才多藝 厚積薄發
如果不是「文革」,王恆捷全家或許不會下放到遼寧南部農村,他或許早已順利成名畫家。如果不是五歲隨父母下放農村飽受磨難,或許他不會像今天這樣執著堅韌,無論走到哪裡,畫筆不離不棄,默默耕耘四十載,沒想著出名,只是為了心裡對畫畫那份眷愛。若不跟遼寧有一份情結,或許不會跟隨遼寧朋友走進遼東。似乎一切都是都是命運使然,讓其獨闢蹊徑,施展畫風。
王恆捷,剛從美術學院畢業時曾業餘時間以賣畫為生,補貼家用。因表哥相助與白雪石、李可染、梁樹年、徐北汀等山水大家相識學習畫技。又拜中國國畫大師李苦禪先生的入室弟子著名旅美畫家陳雄立先生為師,後跟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徐北汀先生學習山水技法。與大師的近距離接觸既學作畫也學做人,大師們的學識和涵養令其終身受益。
工作之初他與香港大導演李翰祥合作,為拍戲設計清代電影服裝,在故宮博物院一呆幾年,把清代皇家服飾吃透了,學會了做中式服飾。這段經歷令他對色彩搭配感悟頗深,體現在他的山水畫上,打破常規,大手筆著色,而且色彩搭配自然大氣,濃墨重彩兩相宜。
他自幼飽讀詩書,他認為畫應該有詩意,他的山水作品富有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和諧生動。他也愛好流行音樂,與他的堂兄(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探討古玩字畫。
近年來,常組織一幫畫友長途跋涉到各地寫生,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親臨泰山、恆山、黃山、長白山、嶗山、太行山等名山大川,領悟大自然的神韻,令筆下的作品充滿生活氣息,具有獨特藝術風貌。其作品曾獲得全國民航系統美術大賽金獎、法國巴黎旅遊紀念品金獎,曾為國務院機關、湖北賀龍紀念館、北京市委老幹部活動中心、北京日報等重要單位繪製大型山水畫,其作品被國內國際友人收藏。
熱心公益 廣結善緣
多年來,王恆捷一直都以公職身份出現,行為規範,低調行事,為人謙和,凡是名不副實的事與他無關,因此贏得朋友們的認同和支持。
在家裡,他是孝子,母親偏癱臥床五年,他放下工作悉心照料,養老送終。
他會作畫,朋友們需要就畫了拿走,不會要價,沒想出名,畫自己心裡的畫。
他熱心公益,為「母親水窖」,為救助汶川地震災區、為西藏失學兒童,多次捐獻作品參加義賣,表現了一個畫家高尚的道德風範。
厚德載物,王恆捷已經超越自我,踏上一個新里程。
前路有知己,天下已識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