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墓石刻

五代前蜀雕刻。在今四川成都。光天元年(918)王建病歿葬永陵。1942年發掘,有精緻的石刻,包括中室棺床、後室石床、王建像及墓上石人。

介紹

五代前蜀雕刻。在今四川成都。光天元年(918)王建病歿葬永陵。1942年發掘,有精緻的石刻,包括中室棺床、後室石床、王建像及墓上石人。棺床南東西三面雕刻樂舞浮雕二十四幅(正面四,東西兩面各十)。正面中部兩立像,揮袖對舞狀,余均坐像,各執樂器演奏。有簫、笛、琵琶、箏、箜篌、吹葉、笙、、銅鼓、拍板、羯鼓、鞉牢、雞簍鼓、正鼓、齊鼓、和鼓、觱篥、答臘鼓、毛員鼓、箎、小觱篥等。樂伎面貌豐腴圓潤,兩手靈活,面部表情豐富。 形成完整的宮廷樂隊, 是研究古代樂舞、樂器的珍貴資料。此外還有龍、鳳、蓮荷、雲紋等祥瑞圖案十餘幅。棺床東西兩側列十二個圓雕天將,意在護衛帝陵,驅除凶邪,均為半身像,著甲戴盔,面向棺床作扶抬之狀,神態勇猛寫實。後室石床上置王建造像,坐於几上,高86厘米,著帝王常服,面部表情嚴肅。前額平而較寬,眉骨軒昂,如《五代史·前蜀世家》稱:“王建……為人隆眉廣顙,狀貌偉烈”;又如《冊府元龜》所謂“龍眼虎視”。此像曾施粉彩繪,是寫實作品。

相關條目

歷史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