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璵

王公璵(1902—1983),原名王宗?,江蘇連雲港新浦鎮人。時年26歲,為當時最年輕的縣長,曾竟選為國大代表,民國38年夏攜眷去台,寄居台北市,專致學術研究,對史學、文學、書法皆有成就。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民國10年(1921)考入北平中國大學英語系。在校讀書期間,加入中國國民黨,並獨立創辦《星海月刊》。16年開始從政,曾任國民黨江蘇省黨部秘書、豐縣縣長,時年26歲,為當時最年輕的縣長,頗多政績。經在江蘇省府任要職的蕭籍人李明揚、張中立推薦,於民國19年夏,出任蕭縣縣長。民國20年夏,王公璵決定修浚河道,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龍、岱既浚,又著手治理洪、奎。宿縣、靈璧兩縣聯名向江蘇省府控告,但王公璵堅持把兩河疏通,河成後,江蘇省府為照顧蘇、皖兩省關係,給王公璵記大過處分,隨後卻又派員前來嘉慰。王氏長蕭三年余,堅持國民黨的反共立場,始肇鎮壓革命暴動之禍端,首開屠殺共產黨人之先河,民國19年7月10日,在中國共產黨蕭縣行動委員會領導下,舉行了黃口武裝暴動,震動了徐海。暴動成功後,在國民黨軍警沿鐵路進攻下,暴動部隊被迫撤離黃口,王公璵率隊追擊,一場暴動被鎮壓下去。21年8月,共產黨再次舉行張莊寨、洪河集暴動,又被王公璵鎮壓下去。19年10月,王公璵逮捕了行委委員,共青團蕭縣縣委書記蕭雅忱,在縣城慘遭其殺害。並將已捕的共產黨員靳伯益、李樂智、王漢民等10餘人解往鎮江監獄被殺害。蕭師許多進步學生被查抄後投進監牢。同對懸賞通緝縱翰民、張聖和、李祥齡等共產黨員,許多人被迫流亡。蕭縣轟轟烈烈的革命在王公璵殘酷鎮壓下暫時轉入了低潮。民國22年秋,王公璵調任銅山縣長。在銅山任上,他與江南循吏鍾竟成被譽為江蘇省“北王南鍾”之楷模,26年轉任江蘇省第三行政區(松江)督察專負。同年又調任第七行政區(淮陰)督察專員;25年春任江蘇省府秘書長;28年改任民政廳長;33年春憤而辭職,轉赴重慶追隨陳果夫到蔣介石侍從室工作;同年冬任江蘇省政務廳長;35年秋政務廳改為民政廳,王仍留任廳長。次年秋,他辭職回鄉,返連運港閒居,1983年7月病逝於台北市醫院,終年81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