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高級中學

新海高級中學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JiangSu XinHai Senior High School)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學校是連雲港市首批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首批18所重點中學、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江蘇省首批辦好的95所重點中學之一、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優質生源基地。 學校的前身是由1924年成立的“私立普愛學校”於1930年設立的中學部(普愛中學)。1948年更名為“山東省立新海中學”,1953年1月學校更名為“江蘇省新海中學”。2001年初、高中分離,學校由江蘇省新海中學高中部和原連雲港市新浦中學合併成立“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 截止2015年1月,學校校園占地310畝;建築面積、綠化面積達均10萬平方米; 在崗教師294名,其中特級教師8人,教授級高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81人,占全體教師的52.2%。碩士研究生89人,碩士研究生比例達30.2%。有2名外籍教師常年在校任教; 有75個教學班,學生4050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是由五所學校(普愛中學、東海縣立初級中學、新民中學、江蘇省立連雲中學(含山東省立連雲中學)、啟新中學)合併成的山東省立新海中學(後改名為江蘇省新海中學)與原連雲港市新浦中學於2001年合併而成。

其中,建校時間最早的是普愛學校中學部,即普愛中學。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的源頭就是1924年成立的新浦普愛平民義務學校在1930年秋建立的國中班,即誕生於此時的普愛中學。它是從新浦往東直至海邊廣大地區唯一的一個國中班,是該地區中等教育的起點。

私立普愛中學(1924-1948)

1924年建立的“私立普愛學校”,全名“新浦普愛平民義務學校”,建立初期只有國小部,1930年普愛學校增設國中班,普愛中學誕生(即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的前身)。成為新浦地區中學教育的起點。抗戰勝利後,顏振流任普愛中學校長。校址即今天的連雲港市建國路國小。

江蘇省立連雲中學(1942-1948)

原江蘇省立連雲中學前身為1942年3月抗戰時期在安徽太和縣創建的蘇魯豫皖四省邊區臨時中學。9月,奉民國教育部令,更名為國立第21中學。日本投降後,1946年6月,國立第21中學遷回徐州,由於時任江蘇省民政廳長王公璵先生的努力爭取,7月24日,民國江蘇省政府批准國立第21中學更名為江蘇省立連雲中學,王公璵還極力推動將學校遷至連雲港,恰逢此時"日華酒精廠"(日本開辦)停辦。這樣,暫駐徐州的省立連雲中學便搬遷墟溝,利用其廠址建校招生辦學。1947年夏高、國中同時招生,校長李簡齋。1948年繼續招生。解放前夕,全校已有9個班,約400名學生,是一所省屬完全中學。

解放後,新海連特區政府任命連雲市委書記李葵元兼連雲中學校長。1949年春,因革命形勢需要,高中部學生全部入新海連特區建國學校學習。

東海縣立初級中學(1943-1948)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原東海縣立初級中學建於1943年(1944年初,日偽曾設立海州市,校名一度改為海州市立初級中學)是一所公辦學校。首任校長為東北人蔡玉隆(後一度為周恆進、胡小山)。1945年日本投降,校名復為東海縣立初級中學,校長為倪愛棠,半年後,校長為楊維衡。校址即老新海中學大院,為原連雲港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私立新民、啟新中學(1947-1948)

私立新民中學建於1947年,名義是私立學校,實際是本地黨政軍官吏把持校務,沒有地方人士參加。校長朱祥符(1948年5月任連雲市市長,10月任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學校經費部分來自學生的敬師金。解放前夕,有三個班,學生170餘名。校址即原教育局大院。

私立啟新中學建於1947年,由當地士紳聯絡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組成校董會集資開辦,王公瑪先生為名譽董事長,曾任兩淮鹽運使的繆秋傑先生為董事長,張體元先生為校長。1947年秋招收初一新生50名,9月1日舉行開學典禮。1948年秋,學校又招收第二屆初一新生50名。校址即今朝陽中學所在地。

山東省立新海中學(1948-1953)

1948年11月7日,新浦、海州、連雲港地區解放,新海連特區行政專員公署成立。特區政府即時部署中國小復校複課工作,派楊文雄同志接管東海縣中,同時決定將“東海縣中”、“普愛中學”、 “新民中學”三校合併,成立“山東省立新海中學”三校學生返校複課;與之同時,特區政府派徐傑同志接管江蘇省立連雲中學,校名改為“山東省立連雲中學”並複課。啟新中學也很快複課。1949年1月,特區政府任命文教科長曹伯衡、連雲市委書記李葵元兼任新海中學、連雲中學校長。1949年春,新海連特區政府決定啟新中學併入連雲中學,8月,連雲中學併入新海中學。

江蘇省新海中學(1953-2001)

江蘇省新海中學時期(90年代) 江蘇省新海中學時期(90年代)

1953年1月,新海連市由山東省劃歸江蘇省管轄,山東省立新海中學改名為江蘇省新海中學,為省直屬中學。省政府任命新海連市市長楊祖彤兼任校長,副市長季士傑兼任副校長。1955年,學校第一屆高中生畢業。1957年反右,1958年大躍進,使學校教學秩序受到影響,而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學校遭受重創,元氣大傷。

在1976年-2001年這25年問,是學校歷史上教學秩序穩定、教改不斷深化、各方面工作蓬勃開展的時期,也是校容校貌變化巨大的時期,也是教學成果豐厚、屢屢獲得國家、省市級各種獎勵的時期。1978年學校被江蘇省教育廳確定為18所重點中學(江蘇省教育廳確定的大改單位)之一。1980年學校正式列為江蘇省首批辦好的95所重點中學之一。1990年通過省重點中學驗收。1998年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驗收。

原連雲港市新浦中學(1957-2001)

原連雲港市新浦中學 原連雲港市新浦中學

原連雲港市新浦中學前身為1957年9月成立的新海連市新浦初級中學,校址為連雲港市新浦區海連中路17號(今連雲港市解放路國小),為四軌制初級中學,1960年開始招收高中,成為國中四軌、高中二軌的完全中學。“文革”以後至1995年一直穩定在國中六軌、高中四軌的規模,“文革”以後至1995年一直穩定在國中六軌、高中四軌的規模,1995年經市教委驗收成為連雲港市重點中學,1996年秋經省教委經收後於1997年春被確認為江蘇省重點中學,1999年7月市政府決定將新浦中學由新浦區屬中學劃歸為市管中學。至2000年學校規模為42個教學班(國中18個班、高中24個班)。

註:今連雲港市新浦中學前身是創建於1964年的隴東中學,2001年與浦東中學合併,2004年改名連雲港市新浦中學。

原連雲港市東方中學(1956-2004)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東方分校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東方分校

原連雲港市東方中學始建於1956年8月,校名為“新海連市墟溝初級中學”;1961年新海連市易名為連雲港市,該校 隨之改名為“連雲港市墟溝初級中學”;1963年開設高中部,成為當時四所市屬完全中學之一,校名為 “連雲港市墟溝中學”;1977年9月更名為“連雲港市第十中學”;1980年9月又恢復為“連雲港市墟溝中學”;1992年遷址重建,更名為“連雲港市東方中學”。2004年5月,併入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更名 為“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東方分校”。1995年被確定為市重點中學,1997年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1999 年成立高中,2004年被評為省三星級學校。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2001-)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揭牌暨一期工程竣工典禮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揭牌暨一期工程竣工典禮

2001年初、高中分離,分別成立了連雲港市新海實驗中學和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原連雲港市新浦中學併入新海高中,易地重建為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2004年 ,原連雲港市東方中學併入,成立新海高中東方分校;當年學校被省教育廳首批轉評為“四星級學校”。2004年蘇北地區首個“南京大學優質生源基地”在該校掛牌以來,截止2015年1月,該校先後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一流高校的優質生源基地。

2007年,學校被教育部、人事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2010年,原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東方分校與新海高級中學分離,併入江蘇省連雲港高級中學。

2011年10月22日,該校入選 清華大學 新百年領軍計畫”優質生源基地。成為江蘇省19所獲得此項計畫生源基地稱號的學校之一。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新海高中 新海高中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於2001年異地重建。截止2015年1月,該校校園占地近310畝;校舍建築面積達8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1.8萬平方米,擁有2.1萬平方米的教學樓群,120間標準教室,1.6萬平方米的綜合實驗樓,1.6萬平方米的圖書館,1.4萬平方米的藝體館 ,400米標準塑膠跑道和綠茵足球足球場,校舍總建築面積達8萬平方米。有2.1萬平方米的教學樓群,1.6萬平方米的綜合辦公樓,1.4萬平方米的藝體館,8千平方米的多功能餐廳及學生宿營舍,校舍總建築面積達7.3萬平方米。5千平方米的"求知廣場"和高架平台把綜合樓和各教學樓連線成整體,還有1.6萬平方米的校前廣場,400米塑膠跑道的標準田徑運動場,1.5萬平方米的綠化草坪。由同濟大學總體設計。

學校安裝了多媒體教學系統;升級校園網路系統,建成信息查詢系統,實現了辦公無紙化;校圖書館藏書10多萬冊並引入計算機圖書管理借閱系統;在各班級、教師辦公室設立圖書角;裝備了錄播室、探究性實驗室。

辦學規模

新海高中 新海高中

截止2015年1月,學校共有75個教學班,學生4050人。 2011年,在江蘇省承擔的國家普通高中“建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改革試點項目中,該校成為江蘇省14所普通高中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學校之一。

師資力量

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先生題寫校名 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先生題寫校名

截止2015年1月,學校在崗教師294名,其中特級教師8人,教授級高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81人,占全體教師的52.2%。碩士研究生89人,碩士研究生比例達30.2%。另有2名外籍教師常年在校任教。

教師名單
特級教師教授級教師
李宏偉、張勇、蔣捍、李震、孫運利、王廣余、李慶、何忠花、張長松、吉超 李震、王廣余

(資料來源:2015年01月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官網)

對外交流

領導賀詞 領導賀詞

截止2015年1月,新中已與世界許多國家的學校及教育機構建立了廣泛的交流合作關係。僅2003~2004年該校就有43名師生到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荷蘭等國家學習交流。2009年,學校在承辦中國教育部和紐西蘭教育部自中新建交以來最大的教育合作項目———中新友好實驗班六年的基礎上,與江蘇省省教育廳聯合開辦了江蘇省內首家“蘇教國際班”,與美國俄克拉荷馬東南州立大學和澳大利亞施福德學院等多所學校建立友好學校關係。

截止2015年1月,學校加大與省內外兄弟學校的教育教學研討力度,與遼寧省大連二十高中、河北省唐山開灤一中開展三省三校同課異構活動,與上海市金山中學、浙江省紹興一中組成長三角網路結對學校關係。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校園一角 校園一角

2011年5月3日,新中學生祁凡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物流專業錄取,曹旭緒被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學院商科錄取,程俊碩被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商科錄取,樊俊良被美國麻省大學體育管理專業錄取。

2012年,該校學生本一達線744人,學生本二達線1207人。全市文理科第一名出自該校。全市文科前十名該校占八人,全市理科前十名該校占六人。

2013年,該校學生本一達線682人,名列全市第一;學生本二達線1160人,連續5年突破千人。文科狀元再次出自該校,該校兩人進入全省前十名。高考本科共錄取1283人,8人被清華北大錄取,160多人被“985高校”錄取。

2014年,該校學生一本達線共612人,學生二本達線共1289人。文科全市前十三名均出自該校,其中該校第一、第二名分別位居全省第二、三名;理科全市前十名該校占5名,其中“七大名校”17人,“985”高校34人。

學科競賽

學生榮譽 學生榮譽

2008年,50人次獲得國家、省奧賽一等獎;

2009年,63人次獲得國家、省奧賽一等獎。解軼倫同學入選江蘇代表隊,獲得第3屆亞洲與太平洋地區信息學奧賽(APIO2009)比賽國際銀牌和全國信息學奧賽金牌。

2010年,袁文正同學獲生物奧賽全國銀牌,孟瀟瀟、殷其昊分別取得清華大學自主招生江蘇文、理科第一名。

2011年,宋颺同學獲物理奧賽全國一等獎,賀璨獲高中學生化學奧賽全國銀牌,王書言、李劍分別取得清華大學自主招生江蘇文、理科第一、二名。李冰潔同學獲得復旦大學“博雅”自主選拔錄取資格。

2013年,周忠鵬同學獲數學奧賽全國金牌,獲得北京大學預錄取資格;張鵬飛同學獲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銅牌。

2014年,在“領航杯·2014年江蘇省第十三屆中學生英語口語電視比賽(高中組)”比賽中,申妤同學獲得省一等獎。

素質教育

時間學生/團體賽事名稱獲獎情況/榮譽
2014年12月
校健美操隊第二屆中國(南京)啦啦操公開賽中學組集體花球第三名
2014年11月
校健美操隊第14屆省中學生健美操、啦啦操錦標賽高中組爵士規定套路第一名、花球自編套路第一名、團體一等獎、體育道德風尚獎
2014年7月13日劉雪榕、李書童、穆泓羽、樊小雪、楊子力市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風采大賽高中組一等獎第一名
2014年4月
校男子排球隊江蘇省第十八屆運動會兩枚金牌、三枚銅牌
2014年3月李潔、王羚百、李論、孟新雨省第六屆中國小網路讀書活動高中組金獎
祝子涵、來彥孜、陳一飛、王卿權、胡可柏銀獎
吳玉斐、閻建安、管開兵、管言春、孫海蒞、劉敏、陳強、李爽優秀指導教師獎
學校團體獎
2013年12月李小慧市“共築中國夢”中華經典誦讀教師組一等獎
學生集體朗誦學生組一等獎第一名
張祺丹、王炳惠市“共築中國夢”規範漢字書寫比賽高中組一等獎
參考資料

教師成績

時間教師賽事名稱項目/參賽作品獲獎情況/榮譽
2014年10月
王友剛2014·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畦蔬散記》獲得申請加入中國美協會員條件
2014年9月24至26日於婕江蘇省中國小班主任基本功競賽筆試、教育故事演講、情境問答、專家提問高中組一等獎
2014年2月
張永慶教育部中國小“學科德育精品課程”和“育人精彩瞬間”徵集評選《北方》學科德育精品課程
惠慧《基因突變》學科德育精品課程
2013年12月祁艷省“師陶杯”教育科研論文競賽 一等獎
顧永芹、陳強、賈佑智、李爽、張婷、仲小娟、孟凡兵、楊小華、趙曉娟二等獎
2013年9月25日~27日李靜省高中數學青年教師優秀課觀摩與評比活動《對數》省一等獎
2013年10月10日~11日關華麗2013年省高中物理優秀課評比暨觀摩活動《力的分解》省一等獎
參考資料

學校榮譽

截止2015年1月,該校先後獲得連雲港市第一所省屬重點中學,市第一所國家級示範高中,省首批四星級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文明單位標兵、省德育先進學校、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等數十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學校文化

社團活動

該校以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讀書節四大節為主,以校慶日系列活動、“行健”遠足、英語短劇展演、元旦文藝匯演等活動為輔,開設化學與生活、遊戲與數學、漢字文化等百餘門校本課程,開展蒼梧文學社、模擬聯合國、話劇社、街舞社、動漫協會等七十餘個社團。

學校校訓

新中精神 新中精神

普愛·行健

校徽設計

校徽設計說明: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校徽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校徽

1.校徽主體採用學校主樓——綜合樓正面視圖線造型。因為綜合樓為學校標誌性建築之一,整體輪廓似展翅欲飛的大鵬,給人一種奮進、向上的力量,寓意學校面向未來的騰飛氣勢;展開的兩翼又似張開的雙臂,歡迎著邁進學校的莘莘學子;綜合樓造型氣勢恢弘,沉穩莊重,展現學校博大寬廣的胸襟、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澱和人才培養、教學研究的深厚根基;

2.四顆星表明學校為省首批四星級普通高中;

3.“since 1930” 標明學校發展的歷史起點;

4.類似手掌造型的花草寓意學校教師滿懷“普愛”之心,用厚實雙手把愛奉獻給所有學生,也寓意學校師生的青春活力與奮發向上的“行健”進取精神;

5.外圓中上方“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字樣,由原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何振梁先生題寫,表明學校的名稱;

6.下方英文“XINHAI SENIOR HIGH SCHOOL”字樣,表明學校是一所面向世界、具有國際化視野,並不斷與國際接軌的普通高級中學。

校旗設計

校旗設計說明: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校旗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校旗

一、色系說明

校旗設計依據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校園文化統一性原則,採用校園主題建築色——紅色和白色。紅色和白色是國內外著名標識、旗幟的經典配搭色調。色彩學上,深紅色象徵喜慶、內斂、豐厚,白色寓意浪漫、典雅、輕盈,這樣搭配可使整面旗幟莊重、大方,充分體現校園文化特徵和學校特色。

二、元素說明

1.四顆星表明學校為省首批四星級普通高中;

2.“since 1930” 標明學校發展的歷史起點;

3.類似手掌造型的花草寓意學校教師滿懷“普愛”之心,用厚實雙手把愛奉獻給所有學生,也寓意學校師生的青春活力與奮發向上的“行健”進取精神;

4.“新海高級中學”字樣,由原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何振梁先生題寫,英文“XINHAI SENIOR HIGH SCHOOL”字樣,表明學校是一所面向世界、具有國際化視野,並不斷與國際接軌的普通高級中學。

三、尺寸說明

校旗的設計尺寸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2號國旗(240cm×160cm)。

校服簡介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新校服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新校服

該校此次新校服為正裝,上裝為西裝,褲裝為棉質卡其色褲。在西裝的配色上,區別於傳統的黑色、藏青色,這款校服選用了相對莊重、經典、雅致的棗紅(哈佛紅),更適合高中學生穿著。棗紅又稱哈佛紅,是世界經典校服色系之一,女裝也是哈佛紅色系顏色與男裝比更為亮麗,男女裝均鑲以灰白邊,西裝內搭蘭詩品牌校服的經典白襯衫和新式棉質精緻校徽,下身搭配蘭詩卡其色學院西褲,再配以同色系淑女領花/紳士領帶,使得整套校服有莊重、大氣又不失靈動、時尚感,彰顯新海學子內斂普世的學生特質,這樣的設計不僅契合了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澱,也符合校園建築整體主色調,與校旗、校徽等學校文化元素主色調和諧統一,整套校服給人莊重、經典、大氣、時尚的感覺,新海學子內外兼修文化氣質得以自然體現,同時學校面向世界、國際化辦學目標得以魅力展現。

知名校友

王文興——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教授、中國大氣環境化學的奠基者

劉仁生——中國無線電專家

姜志剛——原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現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馬秋華——著名聲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資深教授

吳偉巍——東南大學博士後、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王濤——中央電視台《天下足球》解說實況足球中文解說、《爆笑體育》主持人、現任北京北半球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董事長

張珊珊(筆名:柏邦妮)——網路新生代女作家、著名青年小說家、劇作家

陳建——北京軍區副參謀長

王自牧——香港大學體壇人氣之星、京港校園文化發展研究會會長

現任領導

校長:韓金山

紀委書記:馬愛元

副校長:程志堅、張勇、陳繼敏、蔣捍

(資料 來源:2015年1月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官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