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1032~1059)

王令(1032~1059)

正文

北宋詩人。字逢源。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後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進京,路過高郵,他賦《南山之田》詩求見。王安石大喜,譽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於天下”(《王逢源墓志銘》),並將其妻妹嫁給他。28歲卒。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質不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對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
王令的詩受韓愈孟郊盧仝李賀的影響較深,構思新奇,造語精闢,氣勢磅礴,意境奧衍。諸如“長星作彗倘可假,出手為掃中原清”(《偶聞有感》)“終當力卷滄溟水,來作人間十日霖”(《龍池》)等句,均筆意縱橫、氣格雄壯。《暑旱苦熱》尤其突出:“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乾,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劉克莊稱其詩“骨氣老蒼,識度高遠”(《後村詩話·前集》)。其他如《不雨》、《良農》、《餓者行》、《和洪與權逃民》及五言長詩《夢蝗》等篇,則同情民間疾苦,對黑暗政治作了深刻的揭露。《松》、《大松》、《次韻和人古松》等詩,托物寄興,抒發了崇高理想無法實現的憤慨。《渰渰》、《庭草》、《江上》、《金山寺》等寫景抒情小詩,清新自然,別具一格。不過,有些作品有生硬粗率之病,藝術上還不夠成熟。
王令詩文由其外孫吳說編為《廣陵集》,未刊行,近代始有嘉業堂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新版《王令集》,即據嘉業堂本校點,詩賦文21卷。另有《拾遺》、《附錄》、《年譜》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