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杓蘭

玉龍杓蘭

產雲南西北部(麗江、中甸)。生於海拔3500米的松林下、灌木叢生的坡地或開 曠林地上。模式標本采自麗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玉龍杓蘭
種拉丁名:Cypripedium forrestii Cribb
海拔:3500
命名來源:[Bull.Alp.Gard.Soc.Brit 60(2): 172. 1992]

玉龍杓蘭玉龍杓蘭

中國植物志:17:048
組中文名:無苞組
組拉丁名:Sect.Trigonopedia

形態特徵

植株高3—5厘米,具細長而橫走的根狀莖。莖直立,長1.5—3厘米,包藏於2枚圓錐形的鞘之內,頂端具2枚葉。葉近對生,平展或近鋪地;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6.5厘米,寬2.5—3.6厘米,先端具短尖頭,上面綠色,有較多的黑色斑點。花序頂生,具1花;花序柄長1.7—2.5厘米,被長柔毛;花苞片不存在;子房長0.8—1厘米,被長柔毛;花小,暗黃色,有栗色細斑點;中萼片卵形,長2.2—2.4厘米,寬1.4--1.5厘米,先端具短尖,背面中脈被毛;合萼片卵狀橢圓形,長1.8—1.9厘米,寬8—10毫米,先端2淺裂並稍外彎,背面脈上稍被毛;花瓣斜卵形,多少圍抱唇瓣,長1.5—1.8厘米,寬5--6毫米,先端急尖;唇瓣囊狀,輪廓近圓形(從上面觀),腹背壓扁,長約1厘米,表面有乳頭狀突起;退化雄蕊長圓形,長3.5毫米,寬3毫米,先端鈍,表面有乳頭狀突起。花期6月。

玉龍杓蘭玉龍杓蘭

產地分布

產雲南西北部(麗江中甸)。生於海拔3500米的松林下、灌木叢生的坡地或開曠林地上。模式標本采自麗江。

本組概述

地下具細長或粗短的根狀莖;葉通常2枚,近對生,偶見互生,具平行脈,有時有黑紫色斑點;花單朵,無花苞片(或認為2枚葉中1枚為花苞片);花序柄(或花梗)在花後明顯增長;子房常有3棱;合萼片存在;花瓣常圍抱唇瓣;唇瓣略腹背壓扁,有時有小疣狀突起,退化雄蕊扁平。本組模式種:CypripediummargaritaceumFranch.共7種,全部產中國西部

本屬概述

地生草本,具短或長的橫走根狀莖和許多較粗厚的纖維根。莖直立,長或短,成簇生長或疏離,無毛或具毛,基部常有數枚鞘。葉2至數枚,互生、近對生或對生,有時近鋪地;葉片通常橢圓形

亞科概述

地生或附生草本,極罕近亞灌木狀。莖短或長,一般不分枝。葉莖生或基生,摺扇狀或對摺。花序頂生,總狀或減退為單花;子房1室或3室;花通常較大,由於子房彎曲而使唇瓣處於下方;側萼片一般合生而成合萼片,位於唇瓣下方;唇瓣深囊狀;蕊柱位於囊口,具2枚能育雄蕊、1枚退化雄蕊和1個柱頭;能育雄蕊通常具短的花絲和較小的花葯;花粉多少有粘性,但不形成團塊;退化雄蕊位於上方,一般較大;柱頭位於下方,肥厚。果實為蒴果。種子通常有翅狀種皮,較少例外。本亞科模式屬:CypripediumL.共含4屬(近年發表的Mexipedium子房1室,似應歸人Paphiopedilum),產北溫帶至美洲與亞洲的熱帶地區以及大洋洲。我國有2屬。

本科概述

地生、附生或較少為腐生草本,極罕為攀援藤本;地生與腐生種類常有塊莖或肥厚的根狀莖,附生種類常有由莖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質假鱗莖。葉基生或莖生,後者通常互生或生於假鱗莖頂端或近頂端處,扁平或有時圓柱形或兩側壓扁,基部具或不具關節。花葶或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常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少有為縮短的頭狀花序或減退為單花,兩性,通常兩側對稱;花被片6,2輪;萼片離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態常有較大的特化,明顯不同於2枚側生花瓣,稱唇瓣,唇瓣由於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轉或90°彎曲,常處於下方(遠軸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側膜胎座,較少3室而具中軸胎座;除子房外整個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狀體,稱蕊柱;蕊柱頂端一般具藥床和1個花葯,腹面有1個柱頭穴,柱頭與花葯之間有1個舌狀器官,稱蕊喙(源自柱頭上裂片),極罕具2—3枚花葯(雄蕊)、2個隆起的柱頭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時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狀,稱蕊柱足,此時2枚側萼片基部常著生於蕊柱足上,形成囊狀結構,稱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的一端常變成柄狀物,稱花粉團柄;花粉團柄連線於由蕊喙的一部分變成固態粘塊即粘盤上,有時粘盤還有柄狀附屬物,稱粘盤柄;花粉團、花粉團柄、粘盤柄和粘盤連線在一起,稱花粉塊,但有的花粉塊不具花粉團柄或粘盤柄,有的不具粘盤而只有粘質團。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具極多種子。種子細小,無胚乳,種皮常在兩端延長成翅狀。科的模式屬:OrchisL.全科約有700屬20000種,產全球熱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也見於溫帶地區。我國有171屬1247種以及許多亞種、變種和變型。蘭科是一個進化而複雜的科,至今對科內各類群間親緣關係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發表的許多蘭科系統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統較為全面,但該系統對鳥巢蘭族(ridb.Neottieae)的處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較合理的處理。本書基本上採用了後者的框架,但將等級作了調整,而對亞族的組成則更多地參考Dressler系統(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

本書將蘭科分為3個亞科,蘭亞科之下分4個族。其中蘭族(Orchideae)與萬代蘭族(Vandeae)是比較自然的類群,而鳥巢蘭族(Neottieae)與樹蘭族(Epidendreae)則尚存在不少問題。在許多近代蘭科系統中,上述的4個族均被作為亞科,在亞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則是亞族。應當說,大多數亞族的建立是比較客觀的。但族的組合則含有相當多的主觀性,甚至是勉強的拼湊。因此,本書避繁就簡,在蘭亞科之下只承認4個族,族之下則包含較多的亞族。這樣不僅簡化了層次,而且更為客觀和實用。當然,這也只是權宜之計,有些問題仍然未能解決,如鳥巢蘭族與樹蘭族的特徵交叉過多,有些亞族較為龐雜等。這裡就不作詳細討論了。這裡要說明的是,本書所提供的“亞科與族的檢索表”和“蘭亞科分亞族檢索表”均系根據國產種類編寫而成的, 未必完全符合族與亞族的全面特徵,在使用時務請加以注意。

蘭目分類(三)

細葉石斛
細毛火燒蘭
香港雙袋蘭
小葉毛蘭
小花杓蘭
新疆火燒蘭
西南尖藥蘭
小雙花石斛
溪頭石豆蘭
小花火燒蘭
狹瓣貝母蘭
細花蝦脊蘭
細柄石豆蘭
西南蝦脊蘭
蝦脊蘭屬
雪峰蝦脊蘭
蝦脊蘭
西藏隔距蘭
小葉石豆蘭
狹唇卷瓣蘭
線瓣石豆蘭
香港卷瓣蘭
狹葉蝦脊蘭
小花牛齒蘭
小白及
小片齒唇蘭
小兜蕊蘭
香花指甲蘭
香花蝦脊蘭
香港金線蘭
小齒唇蘭
細葶無柱蘭
西南齒唇蘭
西藏無柱蘭
小花釵子股
細距兜被蘭
小羊蒜
新型蘭
銹色羊耳蒜
小花對葉蘭
斜瓣翻唇蘭
小羊耳蒜
細莖沼蘭
狹葉鳶尾蘭
心葉羊耳蒜
狹唇角盤蘭
羊耳蒜屬
盂蘭屬
煙色斑葉蘭
雅致玉鳳花
盂蘭
雲葉蘭屬
圓柱釵子股
雲南盆距蘭
粵瓊玉鳳花
玉鳳花屬
硯山毛蘭
疣天麻
岩坡玉鳳花
原天麻
燕石斛
硬葉蘭
雲南美冠蘭
雲南杓
玉龍杓蘭
雅致杓蘭
隱柱蘭
眼斑貝母蘭
圓唇蝦脊蘭
羽唇叉柱蘭
元陽石豆蘭
異唇蘭屬
銀蘭
雲北石豆蘭
圓葉石豆蘭
疣鞘貝母蘭
銀帶蝦脊蘭
鴨跖草
圓柱葉鳥舌蘭
異型蘭
雲南叉柱蘭
一花無柱蘭
一柱齒唇蘭
艷麗齒唇蘭
圓鈍沼蘭
雲葉蘭
鳶尾蘭
芋蘭屬
鳶尾蘭屬
雲南角盤蘭
紫花芋蘭
中泰玉鳳花
紫斑玉鳳花
折唇羊耳蒜
中緬玉鳳花
直立山珊瑚
中華盆距蘭
針葉石斛
紫瓣石斛
竹葉毛蘭
竹枝毛蘭
足莖毛蘭
重唇石斛
竹枝石斛
紫點杓蘭
紫花美冠蘭
足柱蘭屬
中甸杓蘭
腫節石斛
指葉毛蘭
足柱蘭
珍珠矮
直唇卷瓣蘭
紫紋卷瓣蘭
中華蝦脊蘭
澤瀉蝦脊蘭
直葶石豆蘭
鑽齒卷瓣蘭
中華叉柱蘭
鎮康貝母蘭
浙杭卷瓣蘭
錐莖石豆蘭
直立卷瓣蘭
中華卷瓣蘭
窄苞石豆蘭
竹葉蘭屬
指甲蘭屬
蜘蛛蘭屬
窄果脆蘭
窄唇蜘蛛蘭
錐囊壇花蘭
指甲蘭
浙江金線蘭
中華壇花蘭
紫背沼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