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史話

玉門史話

《玉門史話》是一本書籍,該書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 以史話的形式,通俗、全面地反映了玉門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風景名勝、古蹟文物、物產資源,它既是一部可讀性頗強的著述。

基本信息

玉門史話

編輯推薦

本書以史話的形式,通俗、全面地反映了玉門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風景名勝、古蹟文物、物產資源,它既是一部可讀性頗強的著述,又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這部書,不但加深了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於故鄉的認識,也為省內外、國內外人士了解玉門打開了一扇視窗。

目錄

古城滄桑

自然地理概況/3

玉門名稱的由來/6

漢代玉門的建置沿革/9

西晉至明代的建置

沿革/10

清代對玉門的開發/11

民國時期的玉門/12

解放前玉門醫療衛生

事業的發展/15

玉門縣的和平解放/17

曲折發展的玉門文化

事業/19

玉門市城市建設的

發展/30

玉門經濟開發區的開發

與建設/41

“同一首歌”束玉門/45

石油搖籃

玉門油礦發端紀略/51

玉門油礦早期探礦

工作瑣憶/57

玉門油礦交通運輸

瑣憶/62

周恩來為玉門油礦

調鑽機/68

玉門油礦對抗日戰爭的

貢獻/69

玉門“老一井”/72

玉門油礦地下黨組織的

活動/73

蔣介石視察玉門油礦/76

玉門油礦“四五”事件

始末/78

新中國成立前夕玉門油礦

的護礦鬥爭/83

玉門油礦解放紀實/92

玉門油礦鐵路通車

始末/95

獻身油礦建設的

石油師/99

《石油工人報》創刊

瑣憶/108

外國專家在玉門

油礦/116

葉劍英視察玉門

油礦/119

鄧小平視察玉門

油礦/119

胡耀邦視察玉門

油礦/120

陳雲視察玉門

油礦/121

朱德視察玉門

油礦/124

玉門油礦第一部礦史

《石油城》/132

江澤民盛讚

王進喜/134

韋勒女士訪問玉門/135

發展中的青西

油田/137

人物春秋

玉門油礦的開拓者之一

孫健初/145

早期探礦工作的組織者

嚴爽/151

玉門油礦測繪專家

靳錫庚門52

護礦鬥爭的組織者

鄒明/154

解放初期玉門油礦的軍事

代表康世恩/156

流落於玉門的西路軍

老紅軍/158

革命烈士翟貴同/161

玉門礦務局第一任局長

楊拯民/163

余秋里和玉門油田/166

王進喜回故鄉/173

“玉門一號”小麥的培育者

李志歧/184

中共十六大代表

顧天祥/188

古蹟名勝

火燒溝文化遺址/195

騸馬城遺址/198

玉門境內的漢長城

遺址/199

花海漢簡/201

赤金古城/201

昌馬岩畫/202

昌馬石窟/203

玉門境內的古烽燧

遺址/205

沙鍋梁和白土良/206

吾艾斯拱北/207

西域城/208

清代斷水碑/209

惠回堡/210

紅山寺/210

昌馬橋石碑/214

玉皇閣/215

祭供台/216

十佛洞/218

左公柳和左公榆/219

玉門抗戰烈士

紀念碑/220

“鐵人”王進喜故居

紀念館/223

鄉風民俗

風物傳說/229

傳統社火/240

玉門民歌/244

玉門詩詠/247

古老的婚俗/257

舊時取名習俗/260

民間體育/261

物華天寶

農作物產品/265

民間草編/275

豐富的礦產贅源/276

玉門風力資源/277

珍稀野生動物/279

後記

書摘

書摘

1949年9月26日,玉門縣和平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反動勢力在玉門的黑

暗統治。

玉門縣地處河西走廊西端,是西出酒泉、嘉峪關的第一重鎮,為內地

通往新疆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因此,國民黨在這裡駐有重兵

把守。玉門還建有為國民黨過往部隊提供後勤保障的河西聯勤一九七糧倉

、軍民合作站、三三七分站及川北鎮、東渠、赤金堡糧物麩料倉庫。當時

,駐防玉門縣的主力部隊,是國民黨陸軍獨立駱駝兵團。全團官兵35866人

,駝馬400餘匹,配有中式輕重武器等裝備,並派出連隊在70多公里外的玉

門油礦設防。此外,還有130人的縣自衛隊,該隊下設3個分隊,一分隊駐

守縣城,二分隊駐守花海,三分隊駐守昌馬,防守甚嚴。

1949年8月下旬,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放了蘭州,繼而揮師西

進,河西震驚。訊息傳至玉門,盼望解放的民眾歡欣鼓舞,國民黨反動派

則蠱惑人心,造謠誣衊,說什麼“共產黨來了,誰也不得安寧”。致使縣

中學的學生無心上課,棄學回家,商人、攤販關門停業。有的人逃到鄉下

躲起來。一時人心惶惶。在人們驚疑、猶豫之際,一些早已流落到玉門縣

的紅西路軍戰士和到過解放區的人,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向

民眾宣傳,穩定了部分人心。9月中旬,國民黨玉門縣縣長張聯淵、縣黨部

書記鄭延壽等人,感到無力支撐局面,遂打點行裝逃往新疆,使縣治處於

癱瘓狀態。

駐守玉門縣的國民黨駱駝兵團團長賀新民,見大勢已去,也在暗中尋

求出路,並與駐酒泉的國民黨聯勤總部第八補給區司令曾震五取得聯繫。

曾震五從蘭州返回酒泉後,在去新疆經玉門縣時,接見了賀新民。他說:

“解放軍已兵臨城下。仗已打到盡頭,再沒法打了……接受和平改編是唯

一的出路。”他還要求賀新民儘可能團結官兵,保護玉門油礦的安全。聽

了曾的談話,賀新民更加堅定了棄暗投明的決心。為了團結全團官兵起義

,賀新民在曾震五走後的第二天,即召開了全團連以上幹部會議,商討起

義有關事宜。會議決定,在駱駝兵團內部成立“新生會”。會後,賀又派

人找來縣政府秘書劉登璽、科員劉志壁,縣財政局科員張生春以及高鶴、

劉居士、張得臣等人,召開了特別會議,研究迎接解放軍進城等事宜。賀

新民說:“我去張掖找解放軍代表,幾天就回來,你們安頓幾個人,看住

縣政府的人。我已安排駱駝兵團站崗放哨,防止散兵游勇搶劫。”三天后

,賀新民從張掖返回後,又召集上述人員開會,他介紹了與解放軍洽談的

經過,研究了派專人保護檔案、糧庫、軍械等問題,同時,成立了支前委

員會。由於賀新民出面維護社會秩序,玉門縣城秩序比較平穩,店鋪依舊

,買賣照常。

9月25日凌晨,駐玉門縣的駱駝兵團回響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河

西警備總部司令、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的起義號召,派代表到酒泉參加

了通電起義簽字儀式。9月26日,賀新民團長帶領駱駝兵團部分官兵和支前

委員會成員、縣政府職員、地方各界人士及民眾代表,在城北公路邊驛

站迎接人民解放軍。解放軍二軍四師先頭部隊五十餘人,分乘兩輛軍車到

達玉門縣城。第二天,解放軍二軍四師一千多人開進玉門縣。

9月27日上午,慶祝玉門縣解放大會在城北大校場召開。9月29日,中

共玉門縣委書記趙子堯(原三軍九師二十五團民運股長)、縣長李克讓(原三

軍七師後勤部長)率25名建政人員來到玉門縣,在縣政府大禮堂門前的廣場

上,舉行了各界人士參加的民眾大會,宣布玉門縣人民政府成立,玉門的

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王全生李大蒼整理)

P17-1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