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甑峰景區

玉甑峰景區

玉甑峰景區面積0.39平方公里,有景點18處;雄偉清幽,是中雁盪山主要風景區之一。主要有玉甄峰、玉虹洞等景點。

簡介

峰以石質潤白,瑩潔如玉,形似甑而得名;又似道士冠,俗稱道士岩;也稱大獅岩、玉樓峰。海拔600公尺,拔地壁立,鬼斧神工,出自天然。岩體分上下兩截,下截大,周圍十里,上截小,雨霽天青,橫雲盤繞,若甑炊餐。峰頂面積近2000平方米,有岩石清流界於中,分東西二峰。秋深氣肅,窮目周覽,千里可矚。峰頂水下流佛手岩,至腹而出,似屑玉飄灑,叮噹作響,落於瑤池稱屑玉泉。

玉甑峰是中雁盪山的圖騰。中雁盪最早的山志乾脆就叫《玉甑峰志》,可見玉甑峰在中雁七大景區中的地位之重。“路從飛島頭上過,人在白雲深處行”,玉甑峰高聳雲天,一峰獨出,萬峰伏首。唯這種孤高才使登臨者產生“目空一切”的震撼,玉甑峰也才當之無愧地成為中雁盪山的主心骨,而中雁的一切峰谷雲水有它來結構,方不至於散漫無歸。高還罷了,這峰的上截又有一個美奐美侖、暢曠無倫、洞中套洞的玉虹洞,而峰的極頂更有一個崗巒起伏的山水小世界,如此鬼斧神工,真深不可測!

玉虹洞

位於玉甑峰山腰上截之下,洞口呈弧形環卷,高曠瑰奇,如長虹跨於其間。洞深36米,高廣40餘米。洞內天然石壁分隔為東、西兩石室,洞中尚有應天洞,曲折幽深,舉目仰視,上有一線長達數十丈,微露天光。李少和在此修煉羽化,稱集真觀,又稱玉甄觀。《大宋天宮寶藏》列為“天下第二十一洞天”。明初有僧來此,改為玉屏禪寺,遂僧道一家,仙佛並坐。洞內外留有宋、明、清近代摩崖石刻8處,碑石7方。

整體感觀

以石質潤白,瑩潔如玉,形似甑而得名;又似道士冠,俗稱道士岩,也稱大獅岩、玉樓峰。海拔600公尺,拔地而起,鬼斧神工,聲勢逼人,出自天然。玉甑峰是中雁盪山的象徵,岩體分上下兩截,下截大,周圍十里,上截小,雨霽天青,橫雲盤繞,若甑炊餐。峰頂面積近2000平方米,有岩石清流界於中,分東西二峰。秋深氣肅,窮目周覽,千里可矚。峰頂有水下流至佛手岩,從腹中出,似屑玉飄灑,叮噹作響,落於瑤池稱屑玉泉。其峰腰之玉虹洞,是開山祖師——宋進士李少和當年棲身修煉的所在。登上玉甑極頂,放眼四望,浩然之正氣油然而生。玉甑峰是中雁盪山的圖騰。中雁盪最早的山志乾脆就叫《玉甑峰志》,可見玉甑峰在中雁景區中的地位之重。“路從飛鳥頭上過,人在白雲深處行”,玉甑峰高聳雲天,一峰獨出,萬峰伏首。唯這種孤高才使登臨者產生“目空一切”的震撼,玉甑峰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中雁盪山的主心骨,而中雁的一切峰谷雲水有它來結構,方不至於散漫無歸。高還罷了,這峰的上截又有一個美奐美侖、暢曠無倫、洞中套洞的玉虹洞,而峰的極頂更有一個崗巒起伏的山水小世界,如此鬼斧神工,真深不可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