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昭應宮

玉清昭應宮

玉清昭應宮:乃是宋真宗趙恆為掩飾自己對外戰爭的失敗而修建的大型建築。修建玉清昭應宮的目的除貯藏“天書”外,尚供奉有玉皇、聖祖(真宗捏造出來的趙氏祖先——趙玄朗)、太祖、太宗的塑像神主。整個建築組群規模宏偉,原計畫要十五年修成。但修築時,晝夜不停,夜間則燃燭施工,所以只用了七年便建成了。

簡介

玉清昭應宮玉清昭應宮
玉清昭應宮 YuqingZhaoying Gong
【a name of Taoist temple】 道觀名,“玉清宮”的全稱。
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沈括夢溪筆談

玉清昭應宮為北宋皇帝宋真宗趙恆(公元968~1022年),於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四月十六日耗費巨資開始修建的,選址定於皇城西北天波門外,原計畫15年修成,實際則於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十一月便建成。玉清宮的修建實際耗時8年,共有兩千多區,包含長生崇壽殿及3610間房屋,大約花費白銀近億兩,合人民幣約200億元,約為北宋兩年歲入,其耗資之巨大,奢華之程度,甚至超過了秦始皇的阿房宮,士大夫田謂曾稱其“宏大瑰麗不可名似”;官員張永也稱其耗資之巨“竭天下之才,傷生民之命”,足見玉清宮令人驚嘆的奢華與繁榮。

建造安排

為了建造空前奢華的玉清宮,北宋朝野上下做了極為縝密的準備安排。

玉清昭應宮玉清昭應宮

首先,經過皇帝與眾臣的商議,特選吉日(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四月二十六日)開始修建。

在人員安排上,北宋令三司使丁謂指揮建造,又令翰林學士李宗諤,皇城使劉承珪,供備庫使藍繼忠等人作輔助,而參與具體施工的勞動人民則不計其數.。在玉清宮規模安排上,原定以內殿直班院的舊址來建造玉清宮,後丁謂將其拓展到東京城西北的天波門處,面積總計達約480畝,即約32萬平方米。由於京城向來寸土寸金,很少有大片空地存在,因此項目施工前,北宋便在京城內進行了大規模拆遷。拆遷完畢就是打地基,在劉承珪的建議下,地基深度約為一丈六,即5米,這樣深的地基,可見玉清宮根基之牢固。為了加固地基,北宋將東京西北挖走了大量土方(現推測為數百萬立方米),打好地基後,又將其填回,可見工程之巨大。

玉清昭應宮玉清昭應宮

就在此時,東京城春夏旱情愈發嚴重,數萬人在苦役中倒下了,為了穩定民生,保持進度趙恆只好下令,將三司所有空船撥調出來,用數千縴夫拖船運土,儘管如此,京城百姓還是苦不堪言。

意圖

雖然宋真宗的本意有和遼朝進行文化競爭的意圖,但天書封禪運動更多的還是為了粉飾太平。

玉清昭應宮玉清昭應宮

這場由皇帝本人親自策劃的天書迷信的佞道造神活動,開北宋歷史之惡例,使君臣上下如病如狂,喪失了進取精神,消磨了恢復意志,助長迷信之風在社會上的流行,產生了深遠的不良影響。

毀於天火

丁謂做這些事可謂是盡心盡力。整個建築群凡東西310步,南北140步,總2610區。丁謂徵集大批工匠,嚴令日夜不停,只用了七年時間便建成。時人認為其豪華氣派程度,甚至超過了秦代的阿房宮和漢代的建章宮。但到宋仁宗天聖七年(公元1029年)六月,一場因為雷擊而引起的大火卻焚毀了這座玉清昭應宮,熊熊大火燒了一夜,竟將三千六百一十間殿閣樓宇,變成了一片瓦礫荒場,只剩得長生、崇壽兩座小殿。這座為配合天書封禪而建造的宮殿燒毀後,群臣紛紛要求不再重建,人們用行動表示了對這次造神運動的不屑。

相關條目

宗教

道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