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

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法庫縣西部的秀水河子鎮與葉茂台鎮之間,規劃總面積2799.45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2047.40公頃。具有非常高的生態價值、旅遊價值、科研價值和保護價值。

基本信息

簡介

,位於法庫縣西部的秀水河子鎮與葉茂台鎮之間,距瀋陽母城70公里,規劃總面積2799.45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2047.40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濕地景觀資源和開發建設條件良好。具有非常高的生態價值、旅遊價值、科研價值和保護價值。目前,濕地公園管理和規劃編制基本完成。

景觀

法庫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的景觀,貴在原始、原生態。這裡基本保持了較為原始的濕地景觀,濕地周邊除農田生態系統和部分村落外,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開發。濕地公園擁有沼澤、灘涂、河渠、森林等多樣化的棲息地生境,自然資源豐富,景觀優美。
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的土地類型主要包括水庫、庫區周邊灘地、林地等幾種類型,濕地植被以草甸和水生植物為主,公園內水植物鬱鬱蔥蔥,種類繁多,生長著高等維管植物52科135屬204種,其中蘆葦、香蒲和三江�草等水生植物群落為該區域優勢群落物種,有國家II級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
公園位於遼河水系秀水河支流三合成河上。上游的三合成水庫和拉馬章水庫匯流後進入規劃區。公園周邊還分布有太平河、四官窩堡西溝等7條河溝,總集水面積近300平方公里,且地下水層厚達35米。整個濕地水清且淺,猶如一面寶鏡鑲嵌在法庫大地。
公園內鳥類資源較為豐富,共有12目27科70屬144種。區內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27種,其中有白鶴、白頭鶴、丹頂鶴、白枕鶴、灰鶴、東方白鸛、黑鸛、大鴇等多種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此外,還有21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類,23種鳥類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的瀕危物種。目前,這裡已經成為候鳥遷徙過程的重要停歇地,每年春、秋兩季,這裡都有眾多數量的珍稀瀕危水禽取食、停歇。此外,區內還有各種哺乳、兩棲、爬行類動物及46種魚類。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賦予獾子洞濕地極其重要的保護價值和較高的科學研究意義,使其具備了開展濕地保護和科普宣教的獨特資源條件。

中國白鶴之鄉

2012年5月,法庫縣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白鶴之鄉”稱號。
白鶴是吉祥、福瑞、長壽的象徵,法庫遼文化底蘊豐厚,自遼代就尊鶴、禮鶴、愛鶴,而今“白鶴”已被評選為法庫“縣鳥”。
法庫獾子洞濕地面積2047.40公頃,食物豐富、環境良好,為鳥類提供了優越的生存環境,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更是珍稀鳥類白鶴於鄱陽湖到西伯利亞南、北遷徙的第一站。這裡生存的鳥類達144種,現已觀測到各種野生鳥類高峰期數量近6萬隻。法庫獾子洞國家濕地公園已經成為最龐大的“鳥類之家”,為此,“獾子洞白鶴”在“鳥界”負有盛名。
令世人矚目的是,這裡是目前世界上遷徙鶴類品種最多的地區之一,我國境內生存的九種鶴類中,棲息這裡的就有五種。每逢春、秋時節,白鶴、白枕鶴、白頭鶴、丹頂鶴、灰鶴等齊聚獾子洞濕地,碧波萬頃,水草豐美,一群群白鶴飛過藍天,萬鳥翔集……成為世界罕見的奇觀異景,人們在這裡興致勃勃的觀鶴、攝鶴、詠鶴……在五種鶴類中,每年造訪法庫的白鶴數量最多。2010~2011年度春秋之際到獾子洞濕地停歇、棲息的白鶴在高峰期日均超過2000隻,占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的70%以上,並在獾子洞濕地停留時間長達90~100天。
濕地國際組織的中國專家陳克林先生說:“白鶴作為世界瀕危的物種,在法庫獾子洞濕地達到這么多數量,很難得。它的生態保護價值主要體現在對國際瀕危物種的支持和保護上。”
法庫獾子洞濕地已經成為廣大鳥類愛好者的樂園,在這裡發現過蒙古、俄羅斯環志的白鶴。在法庫獾子洞濕地放飛的白枕鶴449號先後在韓國、日本等國家被發現。這一切進一步說明了法庫在世界鳥類遷徙網路中的重要地位。
白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的物種,也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與大熊貓、東北虎等同等保護級別。在法庫獾子洞濕地的白鶴不但數量最多,種類也最齊全。為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宣傳法庫縣生態旅遊資源,增強人們環保意識,打造生態旅遊品牌,2012年4月10日-5月10日,法庫縣在獾子洞濕地舉辦了“首屆瀋陽法庫國際白鶴節”,進一步提升了山水法庫的獨特魅力。此外,法庫縣正在重新興建高度為51.9米的白鶴樓,將成為具有獨特遼代建築風格的中國北方標誌性建築。
憑藉著優美的濕地,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法庫縣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白鶴之鄉”!

瀋陽後花園

法庫縣是瀋陽市生態保護地最多的地區,擁有1個面積3萬公頃的自然保護區和11個重要生態保護地;全境共有五龍山、巴爾虎山、馬鞍山等大小山嶺800餘座;有遼河、秀水河、拉馬河、王河等大小河流近百條;有水庫23座,耕地198萬畝,構成了“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自然格局。得天獨厚的山水,為瀋陽市防止內蒙古科爾沁沙地南侵築起了一道重要的生態屏障。
法庫縣深入實施了“青山、碧水、藍天”工程,目前已綠化荒山400餘座,造林面積73萬畝;全面啟動了遼河幹流法庫段生態蓄水工程,完成了金沙河流域景觀建設,強化了東湖新城等重點部位以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著力打造“柳綠桃紅、四季飄香”的地區特色。全面啟動了沈康高速公路兩側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帶建設,著力打造“一夜春風花盈眼、百里秋色果滿山”的果品產業帶、景色觀光帶和綠色生態帶。著力打造生態旅遊品牌,成功舉辦了首屆“瀋陽法庫國際白鶴節”、“瀋陽第一峰――巴爾虎山登山節”等,進一步提升了“山水法庫”的獨特魅力,打造獨具生態特色的“瀋陽後花園”。
全縣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大幅提升。法庫縣是國務院批准的瀋陽生態衛星城、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最具創新力金融生態示範縣、國家一類礦產資源大縣、全國瓷土基地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平原綠化先進縣、三北防護林工程示範縣、首批綠色能源示範縣、全國新能源百強縣、全國產業百強縣,被評為第十一屆中國東北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三十強縣,遼寧省第一批旅遊強縣、中國商業名縣、中國陶瓷谷和中國白鶴之鄉。
2012年8月,法庫縣順利通過了國家生態縣考核驗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