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陰

湘陰

湘陰位於湖南省岳陽市,長沙市北部,洞庭湖南部。家庭畜牧業以牲豬為主。縣治文星鎮。有著“魚米之鄉”的雅稱。

基本信息

簡介

湘陰湘陰
湘陰位於省會長沙之北,其民物之殷,人文之盛,楚南稱首,史謂文獻之幫。據縣境出土文物——青山石器分析,遠在六千至一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初民就於斯茹毛飲血。
四千二百年前夏禹治水時,黃帝之裔張渤封於湘陰地境,史稱為“羅”。湘陰之名始於南北朝劉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置縣於黃陵山(今縣境三塘鄉)北,因黃陵山又名湘山,山北為陰,故名湘陰。而今之縣城,則為南宋時(公元1135年)知縣李植所遷立。

歷史

1966年汨羅縣自湘陰劃出,另設一縣。現湘陰南北縱長61公里,東西橫跨51.5公里。東接汨羅,西連益陽,北交岳陽沅江,南鄰望城。全縣總面積 1548.17平方公里。人口約70萬。其湘江、資江流經縣境,省道308橫慣湘陰,長湘公路直達省城(距長沙僅45公里),形成水陸交通網路,交通十分便利。全縣地形以湘江為界,以江東稱東鄉,地處丘陵,而山川秀麗,青蔥翠綠;如青山庵、獅子嶺、鵝形山、文家山、王思岩等為縣內名山。其江西名西鄉,是為濱湖平原,地勢低平,均在海拔35米以下,素稱“魚米之鄉”。

自南朝劉宋元徽二年正式置縣至今湘,陰建治至今已有1500餘年,古老縣境,人傑地靈。千百年來,歷朝名勝古蹟頗多,如三塘黃陵舜之二妃墓距今4200餘年,浩河黃花嶺之舜帝廟距今1000多年,縣境唐時之四大名窯之一的岳州窯距今亦有1000多年;縣境內不僅留下了“規模甲通省”的宋代湘陰文廟岳州窯遺址、南泉古剎、“雙塔凌雲”的文星塔和烏龍塔、清朝“中興名臣”左宗棠故居等一大批文物古蹟,更有任弼時紀念碑、陳毅安烈士紀念館、辛亥革命元老鄭照熙故居、陳嘉佑將軍墓、抗日陣亡烈士紀念塔等近代中國崢嶸歲月的歷史見證, 湘陰徵諸史冊,歷有黃帝張樂,虞舜南巡。昔神農嘗百草,鑄鼎於斯,現神頂山(今汨羅縣)因名;楚屈原行吟澤畔,乘白驥過江,今白馬寺為鑑。三國關雲長戰長沙,於今之關公潭、安靜之處,紮營練兵;南宋楊么興兵,駐今之畎口、葡萄山一帶,義旗漫捲。毛澤東為寫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曾跋山涉水,走訪湘陰農民;彭德懷因被迫離家,來湘陰之西林圍做苦力,後投身革命多次領兵迂迴於湘陰……。且縣境內歷代名賢輩出,如明永樂戶部尚書夏原吉,清封疆大臣左宗棠,清洋務先驅郭嵩燾,北伐軍軍長陳嘉佑,早期同盟會會員陳嘉會、鄭照熙,井岡山黃洋界保衛戰指揮員陳毅安等,不勝枚舉。中國近代化學工業先導范旭東、著名教育家民國教育總長原北京大學校長范源濂、著名作家康濯、抗洪英雄高建成等一大批先哲時賢,建國後,原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同志曾任第一任縣委書記。孕育了極具湖湘文化底蘊的“團結拼搏,奮發圖強”的湘陰精神。

湘陰不僅史脈悠長、人文薈萃,而且山水相映,風景秀麗。鬱鬱蔥蔥的東部丘陵區被譽為“天然氧吧”,綠樹成蔭的西部水鄉被稱為“負離子倉”,橫嶺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珍禽雲集,縣城名勝影響至深的是:三峰聳翠,雙塔凌雲,五魁捧印,二步垂青,漁村夕照,長橋臥虹,杜公垂釣,運浦歸帆等八景。青山島、鵝形山度假休閒村成為人們休閒觀光的好出處。

自然地理

湘陰行政區劃分湘陰行政區劃分

湘陰位於湖南省東北部、居湘、資兩水尾間,瀕南洞庭湖。東鄰汨羅市、西接益陽市,南界望城縣,北抵沅江市、屈原行政區,介於東經112°30′——113°02′,北緯28°30′——29°03′之間。南北長61公里,東西寬51.3公里,面積1581.5平方公里,約占岳陽市總面積的10.5%、全省總面積的0.75%。地塊屬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第二隆地帶。地貌呈低山、崗地、平原三種形態,具有三大特徵:其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位居幕阜山余脈走向洞庭湖凹陷處的過渡帶上,地勢自東南向西北遞降,形成一個微向洞庭湖盆中心的傾斜面。最高處青山庵,海拔552.4米,最低處濠河口河底,低於黃海水平面4.3米。其二,以濱湖平原為主體,呈塊狀分布。地處湘江大斷裂帶,構成低山、崗地;西盤下切,形成濱湖平原。除去江河湖泊及其它水面,濱湖、江河、溪谷3種平原共702.1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44.4%,崗地占13.59%,低山占1.51%。其三,河湖交匯,水域廣闊。山崗地區水系發育不良,北部平原、湖洲地區河湖交匯。主要河流有湘江、資江和白水江,主要外湖有橫嶺湖、團林湖、淳湖和荷葉湖等,主要內湖有鶴龍湖、洋沙湖、范家壩、白洋湖和南湖垸啞河等。水域面積98.56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41.56%。湘陰位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濕潤多雨,具有春溫變幅大,初夏雨水多,伏秋天熱易旱,冬季嚴寒不多的特點。

人口概況

2000年,湘陰縣轄13個鎮、19個鄉。總人口646180人,各鄉鎮人口: 文星鎮 78580 東塘鎮 27598 袁家鋪鎮 18532 界頭鋪鎮 14914 樟樹鎮 23965 浩河口鎮 26086 鐵角嘴鎮 27647 新泉寺鎮 14301 臨資口鎮 13841 白馬寺鎮15358 洞庭圍鎮 12464 南湖洲鎮 16017 南陽鎮 14283 石塘鄉 19062 六塘鄉 14443 三塘鄉 20253 白泥湖鄉 16667 靜河鄉 27529 玉華鄉 18040 長康鄉 21263 古塘鄉 11131 湘臨鄉 12581 青潭鄉 1856 東港鄉15440 躲風亭鄉 16431 茶湖潭鄉 12565 西林鄉 16419 車馬鄉 15819 風南鄉 15699 關公潭鄉 14825 楊林寨鄉 22293 柳潭鄉 13162 賽頭管區虛擬鄉 15376 胭脂管區虛擬鄉 11228 和平管區虛擬鄉 10512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全縣人口中,除漢族外,還有蒙古、回、維吾爾、苗、壯、滿、侗、瑤、土家、彝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0.02%。湘陰的少數民族,除回族居住已歷時500餘年外,其他均是1950年後從外地調入的教師、工人和其他工作人員。

氣候環境

湘陰位於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長,氣溫高,夏季長達4個月,同時降水集中在春夏暖熱季節,高溫期同多雨期一致。年平均氣溫為17℃,日極端高氣溫為40.1℃,極端低氣溫為-14.7℃。全年無霜期為223-304天。年日照1399.9-2058.9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97千卡-119.3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392.62毫米,雨季(3-7月)降雨平均量可占年平均總量的54.4%。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37%。全年主導風向為北風、南風、西北風,年平均風速3米/秒。境內適宜於農作物和樹木的生長,特別是對喜熱的水稻、棉花等作物有利。冬季氣候亦適宜種植油菜、蕎頭、蠶豆、小麥、綠肥和蔬菜等越冬作物。上述溫和的氣候,亦有利於各種水陸動物的生長繁殖。

水資源

湘陰縣境內河渠縱橫交錯,湖沼塘堰星羅棋布。湘資兩水在縣內流經長度達250餘公里,內江流經長度70餘公里,計有外湖81個,內湖78個,塘堰3372個,水壩2249座。主要河流有湘江、資江和白水江,主要外湖有橫嶺湖、團林湖、淳湖和荷葉湖等,主要內湖有鶴龍湖、洋沙湖、范家壩、白洋湖和南湖垸啞河等。水域面積98.56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41.56%,可利用率在55%以上,為養殖、捕撈、灌溉、航運、工業用水提供了十分充裕的水源。
湘 江----湘江又稱湘水,為長江主要支流之一,是湖南省境內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9.46萬平方公里,全長856公里,歷年平均徑流量722億立方米。
白水江 白水江發源於貴州省赫章縣恆底花泥山箐,流經彝良牛街、鹽津柿子鄉,經兩河口注入關河,在鹽津縣境內流程30公里,常年流量769立方米/秒,最枯流量12.5立方米/秒。

土地資源

全縣土地資源構成可概括為“一山四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地貌類型以沖積平原和崗地為主。成土母質以河流沖積物、湖積物、第四紀紅土為主。全縣平原面積702.11平方公里,低山21.4平方公里,崗地200.9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657.06平方公里。全縣地勢較平坦,土地適種性廣。土壤以水稻土、紅壤、潮土為主。西部堤垸平原和湖洲分布著水稻土和潮土;東部低山崗地分布著紅壤和水稻土。平原土壤耕層深厚,質地疏鬆,肥力較高,適宜水稻、油菜、綠肥等作物生長。崗地紅壤,質地較粘重,酸性強,缺乏養分,適種茶樹。低山紅黃壤,質地較松,有機質豐富,有利於林木生長。湖洲潮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夏季淹水,冬季乾涸,適種蘆葦、義大利楊。

生物物種資源

縣域適應性廣的土地資源和光、熱、水資源,為生物的繁衍提供了適宜的生態環境。農業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全縣有以水稻、紅薯為主的11種糧食作物,有以茶葉、棉花、蕎頭為主的15種經濟作物,有以蘆葦、湘蓮為主的10多餘種水生經濟作物,有以松、杉、樟、柳為主的228個樹種,有以青、草、鰱、鱅、鯉和湘雲鯽(鯉)為主的114個魚類品種,有以豬、牛、山羊、雞、鴨、鵝為主的9個畜禽種類。全縣山林24萬多畝,林業用地占陸地面積的16%,森林覆蓋率為12.5%,用林主要分布在東部低山崗地。其中杉木基地分布在界頭鋪、玉華、長康等鄉鎮的低山地帶及六塘、石塘鄉部分崗地。防護林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從外地引進的義大利楊和美國松分別植於北部湖洲上和東部山崗區,引進的樹種生長茂盛,大有發展前途。境內多珍奇生物,珍稀樹種有銀杏、楓香、杜仲等30餘種,珍禽異獸有麂、獐、獾、錦雞、鴛鴦等。珍貴魚類有中華鱘、白鱘、銀魚、胭脂魚、非洲鯽等,還有特種水產甲魚、烏龜、泥蛙、龍蝦、河蟹、貝類以及世界珍稀的白鰭豚。

礦產資源

湘陰非金屬礦比較豐富。主要有重砂礦、細芝麻石、陶土、砂卵石等。孫家坪、袁家鋪、文家鋪等8個細谷砂礦,C1和C2級重砂礦儲量豐富。包括獨居石、金紅石、鈦鐵、柘榴石、鋯英石等多種礦石。細芝麻石分布在界頭鋪、玉華、長康等鄉鎮的花崗岩山地,藏量甚多,可長年開採。陶土(白泥)遍布於樟樹、石塘、六塘、界頭鋪、袁家鋪、靜河、白泥湖等鄉鎮,砂卵石分布甚廣。此類工業、建築原料大有開採前途。

湘陰旅遊

遠浦樓

遠浦樓為仿古建築,屹立於湘江湘陰城區段東岸,戰地面積214.88平方米,於2003年動工復建,2005年竣工。遠浦樓取名源於昔日瀟湘八景之一的“遠浦歸帆”,目前遠浦樓內陳列有書房展覽。成為我縣標誌性景點之一。
重修的遠浦樓由原中共中央主席、建國後中共湘陰縣第一任縣委書記華國鋒同志題寫樓名。

遠浦樓遠浦樓

南泉古剎

南泉寺位於湘陰縣城東南郊,北距縣城3公里,南距長沙38公里。據康熙三十三年(1694)《潭州南泉山雙林禪寺中興記》記載:南泉寺系潭州四十餘剎之一。宋紹興間(1140年左右)普庵祖師去遊憩此,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誅茅建法,創立雙林禪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為“南泉寺”。
建寺以來,由宋而元至明成化(1470年左右)凡三百餘年。後來由於主持不得人,守規淪墜,法堂草深,明丙戌年(1406年)間,僧名德涌者,勤於法事,深得人緣,將寺殿不斷復新。不幾歲殿閣巍然,佛僧丕盛,大改舊觀。正德間(1510年左右),欽依弘戒宗師等又加大修葺擴充,寺容煥然一新,當時縣知事王公還為此立了碑記。正德至明嘉靖辛亥年間(1551年左右)因年久失修,殿舍傾頹,幾雨侵蝕,有黃庭鎧者主持募捐,得到當時顯達的贊助,又將寺殿僧堂門送修理一新。事後又立了碑記。當明清鼎革之際,復遭兵燹,此寺又一次盪為灰燼。清康熙甲戌年(1694)有大龍主崇山德鼎禪師嗣楚薄玉崖上方天目開老人,慨嘆南泉寺被廢,乃攜諸子結廬居廢寺旁,籌劃重新修建。得到縣令唐際的幫助,終於鳩工修建,並創立重門寶殿,廣廈修廊,使佛像燦然,紫金光聚,金鼓交參。由是十方檀越近悅遠來,湖海高賢雲奔水赴。鐘鼓之聲,遠聞數里,常年煙火不絕。這是南泉寺的鼎盛時期。 
從康熙重修後,主持僧可考者有:崇山德鼎禪師嗣法門人行和、本山法養行見、祜玉、祜鑒、宗容、宗林、宗蘭等庭目下只有深根尚健在,深根原姓蔣,七歲在南泉寺受戒,曾一度在藕花堂寺內住過,解放後住南泉寺所在的向陽村。1984年他作為宗教界人士代表任縣政協第二屆委員會委員。 
南泉寺原有自產:樊家洲水田三·四石,寺沖里一·四石,宋家壠0·二五石。解放前每年收租谷五十——六十石。此外寺後塔山園、吳家坡等山地廣闊,每年可砍茅柴作寺內燒柴。 1930年,尚見寺的頭門,望有“雙林古剎”橫額,二門刻有“南泉山”橫額,二門兩側為通道,前面供有彌勒佛,後面有韋陀神像。第三進為一寬廣院落,兩旁設有鐘樓鼓樓,正中為大雄寶殿,正殿有三尊佛菩薩:阿彌陀佛、消災延壽藥師,釋迦牟尼。二十四諸天、四十八羅漢分列兩傍,塑像金光奪目,姿態栩栩如生,正殿有對聯一幅云: 
者個佛,者個菩薩,到底不離者個鐘聲鼓聲,誰能於有聲里聽無聲,靜觀自在; 
什麼我,什麼人天,究竟是個什麼樵夢蝶夢,吾欲於大夢中求不夢,清靜如來。 
方丈室,禪房設在正廳後面。正廳之西還設有庶務室、寢室以及飯廳雜屋等。向西延伸為觀音堂,再西為客廳。無論遠近遊人或同門僧侶來此,寺僧接待均極殷勤,沏茶煮茗,清香可口。

南泉古剎南泉古剎

寺院環境幽雅,前有洋沙湖,碧波蕩漾,後山,茂林修竹四季皆春。林中多是數人合抱的大樹,其中有楓樹四十八棵,櫧樹二十四棵。一樹垸遮天蔽日。那裡除了樹就是竹子,楠竹密密叢叢人都走不進去。在叢林深邃之處,人跡罕至。夏季炎熱之時,如到樹蔭下去休息,不多時,頓覺暑氣全消,精神清爽。不由吟誦清代南泉寺僧德鼎《詠南泉》的那首七律:

 
古剎名垂數百秋,廢興不一記碑留。 
雲隨鶴夢魂無定,月冷松枝翠欲流。 
燈火爍開千聖眼,鐘聲敲破古今愁。 
臨風愧我空惆悵,未識誰人護祖猷。 
1937年原國民黨反蔣愛國將領陳嘉佑歸葬於寺之東側。墓地占面積一畝多,周圍用花崗石砌成大半個弧圈,前低後高,高處嵌墓碑,弧前缺口處設有石祭台,兩邊立有石華表,中為墓葬所在。石圍 八十八羅漢栩栩如生外都是大楓樹,每到深秋,紅葉飄零,墓地履蓋著一層金黃的楓葉。因這裡墓地氣魄莊嚴雄偉,墓石又光潔可坐,所以游南泉寺者常愛到這裡來欣賞景色。 
1930年在南泉寺創辦湘陰縣立中學時,還只占用了一部分寺廟房屋,沒有改變寺容。寺內還有和尚居住,香菸也沒有斷絕。抗日期間城內常遭空襲,當時的湘陰縣政府曾兩度遷到南泉寺辦公。抗戰勝利後,南泉寺又由寺僧安幸收回。據說安幸曾經當過縣長。1952年湘陰縣立中學遷到城北夏家墳山,另建新校舍,曾從南泉寺拆取建築材料,留下一小部分辦了南泉國小。後來國小失火,南泉寺便成了廢墟。1958年這裡辦了茶桑場。而今僅有“潭州南泉山雙林禪寺中興記”的石碑存在,那口古井也在1978年改建茉莉花田時填塞了。昔日的雙林禪寺蕩然無存了。 
2002年元月,釋來修和尚慕南泉寺名,雲遊至此,結茅庵作廟堂,廣結善緣,千百善男信女慕名參拜,一時香火盛旺。2001年開始,廣大善男信女面向社會各界募捐,共募集建廟資金120餘萬元,從2001年10月在南泉寺原地址上奠基動工,至2002年11月第一棟“三佛殿”竣工。“三佛殿”占地425M2,高19 .8米,其建築雕樑畫棟,甚是恢弘。殿內供奉釋迦牟尼、消災延壽藥師、南無阿彌陀佛三尊佛像,長年香火不絕,甚為壯觀。

湘陰文廟湘陰文廟

湘陰文廟

湘陰文廟始建於北宋慶曆八年(1048),幾經興廢,現有建築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則“玉振金聲”沖天坊、泮池、狀元橋、“太和元氣”坊、大城門、大成殿及廂房組成,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縣級文廟,建築藝術精湛、風格獨特,屬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岳州窯博物館

岳州窯為唐代六大名窯之一。位於湘陰縣文星鎮馬王勘,是一座生產青瓷毓器物的窯址。1997年發現後進行了科學考古發掘,2003年在窯址建立岳州窯遺址博物館。館內陳列了岳州窯青瓷毓文物,還可以目睹一代名窯風采。
岳州窯地處湖南省湘陰縣文星鎮堤院一帶,北起水門,南至洞庭廟舊址,全長700餘米的範圍內。湘陰縣舊屬岳州,故名。當地居民中至今流傳“湘陰是個萬窯窩,未有湘陰先有窯”。長沙市到湘陰縣城有一條平坦的國道,不到兩小時的路程。沿途江河交叉,風光旖旎,青山綠水,讓久居大都市的我,找到回歸自然的感覺。
湘陰縣是個古城,城內保存著規模較大的孔廟,當地人正在著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孔廟氣勢恢宏,工藝精湛。從建築風格看應屬乾隆早期。樓閣式仿古建築“岳州窯紀念館”高高聳立在美麗的湘江邊上,眼前的湘江,比我在長沙橘子洲頭所見的寬闊了許多。原先的古渡已被拆除,不遠處,一座嶄新的大橋飛架湘江東西兩岸。湘江由此流入浩瀚的洞庭湖。岳州窯窯址則靜臥紀念館大廳的地下。湘陰窯窯址發現於1952年,1972年又在窯頭山、梨園等地發現了早期窯址,1975年冬進行了試掘,出土了大量晉至初唐的青瓷器和窯具。它燒造的時間,可上溯至漢代、三國,可見其歷史久遠矣。在那裡,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龍窯的走勢,見到不少窯具和青瓷片。

岳州窯博物館岳州窯博物館

唐代陸羽在《茶經》中品定六大名窯的茶碗時說:“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壽州、洪州次。”“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則益茶。”從飲茶所需的器具角度來看,茶聖陸羽把岳州窯排在第四位,由此可見,該窯在唐代顯赫的地位。岳州窯瓷胎在唐五代時較為輕薄,胎質不如越窯青瓷緊密,胎色早期呈紅或米黃色,晚期為灰白色。釉色以青綠色居多,也有青黃色的。釉薄而質細,釉泡較小,玻璃質感很強。釉面有不規則的細小冰裂紋,有流釉現象。不少器具的胎骨和釉面結合牢固,容易產生剝落的現象。唐代燒制時使用墊餅支燒;五代用支釘支燒,在盤碗底部留有支釘痕跡。
岳州窯器物豐富多彩,有碗、盤、瓶、高足盤、四系罐、八棱短流壺等。碗的足以圓餅形和玉璧形為主,高足盤、八棱短流壺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它注重裝飾藝術,紋飾以印花為主,並配以劃花。器物肩腹部往往裝飾著由團花和卷葉紋組成的帶狀紋飾。此外還有浮雕蓮瓣紋裝飾的,具有獨特的風格。這是我參觀湖南省博物館館藏岳州窯器物所留下的印象。
1973年湖南省湘陰縣出土了一尊罕見的青釉龍首,年代為隋朝。胎骨呈灰白色,施青色釉,開片自然,燒結火候較高。口流作龍首狀,手為龍尾形態,器型呈鼓圓,下配有三個高蹄足,十分穩當,生動活潑。此器物應該屬於仿先秦時期的金屬器,造型典雅別致,是岳州窯中的精品,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岳州窯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比較重要,上承江浙越窯青瓷,下啟長沙銅官窯,這裡是華中地區先民用瓷的主要產地,大量出土的器物足以證明這一點.

鵝形山鵝形山

鵝形山風景區

鵝形山風景區是湖南省省級森林公園,位於湘陰縣東南部與汨羅市、望城縣交界處,海拔523米的逶迤相連山嶺地區,綿延十餘公里,山上怪石嶙峋、雲霧繚繞,充溢湖湘地域的靈性與純樸,山上綠樹翠竹、潺潺溪流聲、如詩的田園風光無不流露出讓人一見傾心的秀色。
鵝形山旅遊風景區資源豐富,集休閒觀光避暑、宗教朝拜於一體,是人們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去處,景區自然景點多達48處,諸如:玉筍峰、含珠岩、仙人腳、蝙蝠洞、春蠶問天、鯊魚峰、眼板印、左公避難洞、仙人洞、蛤蟆石等景觀各具神態,似天工雕琢,各有特色,令遊人到此流連忘返,樂不思歸。

左宗棠故居左宗棠故居

左宗棠系列游

左宗棠(1812—1885)湘陰縣界頭鋪左家段人。晚清名臣,著名愛國主義將領。年近古稀仍率部西征,粉碎了西方列強企圖分割我新疆的陰謀,力保祖國領土完整,其愛國精神,深得後人敬仰。
柳莊:位於縣城南樟樹鎮柳家村。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左宗棠自已設計建造的一座農莊。左公曾在此度過了六年的隱居生活,白天勤於農事,晚上苦讀詩書,為他今後的仕途生涯作了充分準備。
左太傅祠:位於縣城南界頭鋪鎮左家段。是左宗棠生前囑其子左孝同修建的。供左氏子弟讀書和祭祖的一所義塾。1911年建成,在祠的西面上葬有左章夫人墓。

其他景點

鶴龍湖水鄉、鶴龍湖荷花公園、青山洞庭湖休閒度假村、南洞庭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湘陰革命烈士陵園、郭嵩濤故居、陳毅安烈士故居、陳嘉佑將軍墓、文星塔、狀元塔、洋沙湖-東湖國家濕地公園

風土人情

湘陰人重節日,愛熱鬧。傳統節日以農曆為主,至今仍沿俗進行的有春節、元宵、清明、立夏、端陽、中元、中秋、重陽、小年、除夕等節日。
春節 : 早為隆重,從頭年的農曆十二月開始就備年貨、解(殺)年豬、醃肉、熏魚,作各種準備。臘月二十四稱過“小年”,這天為大掃除的日子。二十七炒豆粒、二十八殺雞鴨,準備工作方稱就緒。除夕稱過“大年”,家家貼春聯,人人換新裝,講究爐火通紅,燈光明亮。農村的豬欄、牛舍都要點燈,名日“亮欄”,以示來年紅火、光明。這夜,鄰里小孩結伴沿門喊“恭喜”,叫“送恭喜”,各戶以糧果餅糕相待。近年增加了看“春節聯歡晚會”電視節目內容。大年初一零點正,各家各戶大放煙花鞭炮。爆竹聲沸沸揚揚,經久不息,夜空中五光十色,異彩繽紛,把節日氣氛推向了高潮。

舞龍舞龍

元宵 : 湘陰人鬧元宵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氣氛異常熱烈。其最大特色是舞龍、“耍故事”。解放前,城關地區按居住區域分紅、黑兩幫。過了正月初五,紅、黑兩幫各自派出“報子”領數十人擁直徑約1米之大鼓,以大鑼相伴,挨戶大擂大喚派捐。正月十一、十三,兩派分別玩龍耍蝦子,元宵夜競賽進入高潮。1949年後,玩龍風俗被革除。1980年後,玩龍以其熱鬧、具有慶賀性再度在城鄉盛行。所謂“耍故事”,是人們按照古代歷史小說、戲劇、神話中的故事內容,挑選一些青少年與幼兒,打臉掛須、戴盔披甲、穿紅著綠、點額描眉、喬裝成故事中的人物,配以場景,組成“草船借箭”、“打鼓罵曹”、“幽閨拜月”、“太白醉酒”、“八仙過海”、“七姐下凡”等故事。安置在木質台子上,用四至八人抬著走的叫“台故事”;安置在彩船(船形台子)上的叫“船故事”;騎在馬上的叫“馬故事”;故事人物踩著六七尺高的木棒走的叫“高腳故事”。耍這樣的故事不僅要追求數量,以多取勝,而且要講究質量,以巧服人。“耍故事”是元宵的內容之一,其時配以龍、旗、鼓樂、火流星等,浩浩蕩蕩,成百上千人在通衢大道上遊玩。元宵之夜,不論城鄉,均以糯米粉作元宵它,徹夜燈火輝煌,有“三十夜裡的火、元宵夜裡的燈”之諺。

賽龍舟賽龍舟

端陽 : 湘陰是愛國詩人屈原投江的古羅子國屬地。“端陽況渡,吊屈原之溺水”,每年端午這天,湘陰沿江集鎮,特別是縣城,沿例舉行龍舟賽。歷史上縣城出現過各種龍舟賽陣容,清末民初“紅船”與“黑船”是旗鼓相當的對手。習慣是五月初一龍船下水,檢驗班子,稱作“齊橈”,初三、初五是預賽和決賽日,稱作“正船”。農曆五月初五,數條龍船競渡,觀眾如雲。“五朋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江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去兒歌不知流傳多少代。解放後,龍舟賽不再分成幫派,由地方政府或民間組織賽事,爭標奪勝的氣氛更為熱烈。
此外,湘陰人在“立夏”這天有吃糯米它子和雞蛋的風俗,有“立夏吃個坨,雙腳跳過河;立夏吃個蛋,磨礱鼓(鵝孵石)都踩得爛”之諺。

湘陰名優特產

岳州瓷

岳州青瓷久有盛名,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岳陽青瓷源於商周,盛產於唐,具有造型古樸大方,晶瑩潤澤,清淡雅致等特點。古岳州窯窯址,在今湘陰縣鐵角咀窯頭山,是唐朝六大青瓷名窯之一。

岳州瓷岳州瓷

鶴龍湖螃蟹

總面積9000餘畝的鶴龍湖(洞庭湖流域)是湘陰縣最大的內陸天然湖泊,通過在湖中心圈定河蟹養殖面積1500畝。其河蟹產品品質可與陽澄湖大閘蟹媲美,目前遠銷全國各大城市。

七彩龜

湘陰縣素稱“魚米之鄉”,境內水產豐富,七彩龜是其中產量較多的的一種。肉質細嫩鮮美,富含人體所需的7種胺基酸,有補陰血、勵精氣之功效,富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其色彩十分艷麗,被譽為“活翡翠”,富有良好的觀賞價值。

湘雲鯽鯉

湘雲鯽鯉是相陰縣與湖南師大生物研究所聯合開發的魚類新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體形好,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等特點,深受生產者和消費者歡迎。

藠頭藠頭

藠頭

藠頭主要產於湘陰縣東鄉,獲原產地地理標識認證,年種植面積達3000畝,產量1200多噸。鮮藠頭經過加工,製成美味食品;乾入藥,能通陽散結,主治胸脾心痛、瀉疾等症。三塘鄉由於土質適應於藠頭的生長,從解放前就種植加工藠頭。解放後,成立了醬廠,加工的酸甜藠頭,以白、圓、脆、肉緊而聞名,具有防暑、開胃、助消化等效用,多年一直暢銷國內外市場。

蘭嶺名茶

蘭嶺名茶,喝它想它。”這是市場對蘭嶺茶的評價,也是消費者對蘭嶺茶的高度讚譽。有人帶了蘭嶺茶送給台北的名茶店“紫藤廬”,客人們喝了也是讚不絕口,連說:“待客送禮,誰喝誰夸”。特別是95年省經貿委鮑主任向江澤民主席介紹蘭嶺毛尖時,江主席連聲稱讚:“不錯、不錯。”

行政區劃

文星鎮 轄:江東社區、三井頭社區先鋒社區、烏龍、高嶺社區、東湖社區、西湖7個居委會;望濱、黃金、長嶺、向陽5個村委會。
東塘鎮 轄:東塘居委會;丁頭壩、曾家、李公塘、葛家、三塘、蘇家、伍家墩、小橋、白雁、胡灣、青竹、一塘、白水、新橋、花屋祠、石澗、楓林湖、高粟、翻關、東塘20個村委會。
袁家鋪鎮 轄:袁家鋪居委會;城南、周吉、紫花、建濱、沙湖、明山、明勝、羅塘、袁家、金和、金南、新華、將軍、友愛14個村委會。
界頭鋪鎮 轄:界頭鋪居委會;興利、天井、聯星、金華、新塘、金鳳、大興、獅嶺、望東、文星、香山、荊杉、青山、新光14個村委會。
樟樹鎮 轄:河新一、姚家台二、彭家巷三、后街四4個居委會;親愛、白梅、鐵爐、金台、荻興、周正、金山、白楊、興荷、樟樹、興源、祥源、塘華、白毛、友誼、官塘、飛龍、叢山、湯家、文涇、鎮郊、新華22個村委會。
浩河口鎮 轄:浩河、紅花2個居委會;鶴龍、三叉河、興洲、興安、興隆、新村、熊家棚、黃花嶺、浩河、金星、五星、菱角拐、順風、新月、老閘口、河潭、險堤17個村委會。
鐵角嘴鎮 轄:鐵南、橋頭2個居委會;沙田、竹山、柳江、雙合、楠木、長湖、圍堅、興合、農科、大龍、響鈴、蓮荷、窯頭、樟湖、大荊、新塘16個村委會。
新泉寺鎮 轄:新西、商業街、龜前、江塘4個居委會;先鋒、上灘湖、黃義、黃金潭、荊蘇、光華、荊西、胡家、大侖、新泉10個村委會。
臨資口鎮 轄:石牌、吉祥、蓮花塘、雲集、三合嶺、復興、楊公、雙塘8個村委會。
白馬寺鎮 轄:一、二、三、四4個居委會;姑嫂樹、古塘、月塘、乾塘、荷塘、紫山、清河、甘口、鎮郊9個村委會。
洞庭圍鎮 轄:和平閘居委會;紅菱、粟塘、喬山、伏家山、酬塘、買馬、莊家、洞庭8個村委會。
南湖洲鎮 轄:中心、建民、南湘3個居委會;南湖、中心、民興、楊柳、長福、長豐、芷泉、聯盟、乾堤、新太、南邊11個村委會。
南陽鎮 轄:沿江居委會;蔡華、包公廟、劉家壩、仁西、賀家、普安垸、清明、南山、南陽圍、南洲、白烏11個村委會。
三塘鎮 轄:攔河壩居委會;長坪、合華、千秋、謝坪、蘇侖、金塘、白雪、新興、來龍、高侖、岳雲、軍民、吳公、蒙古新村14個村委會。
長康鎮 轄:長康鎮居委會;仁山、中山、花石、浸米、長康、金龍、和平、聯合、金卜、南陽、石板、大中、思岩、中段、白馬、金華、石思17個村委會。
石塘鄉 轄:新農、月灣、五侖、農大、板橋、栽松、雙橋、寺壩、齊心、九州、宋甲、黃泥、高峰、七里、彭家、禿峰、高山、石塘18個村委會。
六塘鄉 轄:茶木、六塘、金岳、清水、道州、佘家、五塘、永勝、蘭嶺、周塘、趙龍11個村委會。
白泥湖鄉 轄:楠竹、楊家山、橫潭、夾河、許家台、鍾家台、唐楊套、啞港、箭毛嘴、馬頭山、大沖、里湖、港口、長湖14個村委會;園藝場。
靜河鄉 轄:青湖、青雲、金雞、長征、地坡、板塘、龍潭、水山、梅花、共和、共興、青麥、愛民、麥子、齊賢、沙坪、灣河、青山、合興19個村委會。
玉華鄉 轄:文橋、鳳形、團山、華光、鵝形、前進、玉石、華中、開福、槐西、同心、來龍、長湖、東坪14個村委會。
古塘鄉 轄:潭堤、江洲、龍西、七龍、王家壩、古塘6個村委會。
湘臨鄉 轄:湘資、湘慶、東方紅、湘臨、裕民、保民、中和、東垸8個村委會。
青潭鄉 轄:上山、中山、下山3個村委會。
東港鄉 轄:伏家、契約、永興、大友、柏林、白沙、老港、雙湖、上侖、武洲、合興、東倉12個村委會。
躲風亭鄉 轄:青嶺、金沙、大嶺、青泥、文洲、仁壽、高湖、雙華、夾洲、德興、水產11個村委會。
茶湖潭鄉 轄:荊乾、新河、新民、仁義、潭湖、蘆花、羊谷、集鎮、五星鎮、楊柳、陳托11個村委會。
西林鄉 轄:東亞、資源、資江、秀池、賽豐、高豐、新聯、新合、新勝、金山10個村委會。
車馬鄉 轄:車馬、牌頭、光輝、月中、蘚魚塘、新柳、團柱、義成、同慶9個村委會。
鳳南鄉 轄:新洲、魏家、新堤、南湘、鳳南、興林、荷花、馬家、學元、楊紅、三灣11個村委會。
關公潭鄉 轄:關公潭、土地山、王家寨、萬紫、中易、新開、東河、群建、長紅、農科10個村委會。
楊林寨鄉 轄:沅潭、黃太港、周家台、宗師潭、砂河淀、白洋湖、牧羊港、王家河、蔣家渡、連子口、合湖、太合圍、楊林寨、東合港14個村委會。
柳潭 轄:回龍、柳潭、余長、大山、飛鳳、大鄱、陳仕、新坪8個村委會。
賽頭管區 轄:燎原、大淋、光明、新塘口、永成、樂興、賽馬、新坪、蓮塘、白竹10個村委會。
胭脂管區 轄:焦潭、綏樂、新港、谷貽、大興、湘坪、合興、建民、東倉9個村委會。
和平管區 轄:毛角、楊家壩、洋沙洲、東興、泉水、黃口潭、大灣、草灣8個村委會。
鶴龍湖管區 轄:東閘、新建、西城3個社區;保合村
2005年1月13日,岳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撤銷湘陰縣濠河口等17個鄉鎮設立城西等4個鎮的批覆》(岳政辦函[2005]5號):
一、同意撤銷濠河口鎮、南陽鎮、古塘鄉、湘臨鄉,設立城西鎮。以原濠河口鎮、南陽鎮、古塘鄉、湘臨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城西鎮的行政區域,城西鎮轄6個居委會、43個建制村,總面積109.4平方千米,總人口6.34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東閘。
二、同意撤銷白馬寺鎮、洞庭圍鎮、臨資口鎮、柳潭鄉,設立湘濱鎮。以原白馬寺鎮、洞庭圍鎮、臨資口鎮、柳潭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湘濱鎮的行政區域,湘濱鎮轄7個居委會、33個建制村,總面積101平方千米,總人口5.7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和平閘。
三、同意撤銷新泉寺鎮、鳳南鄉、關公潭鄉、車馬鄉、西林鄉,設立新泉鎮。以原新泉寺鎮、鳳南鄉、關公潭鄉、車馬鄉、西林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新泉鎮的行政區域,新泉鎮轄4個居委會、49個建制村,總面積138.4平方千米,總人口7.6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新泉寺。
四、同意撤銷鐵角嘴鎮、躲風亭鄉、東港鄉、茶湖潭鄉,設立嶺北鎮。以原鐵角嘴鎮、躲風亭鄉、東港鄉、茶湖潭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嶺北鎮的行政區域,嶺北鎮轄3個居委會、48個建制村,總面積98.4平方千米,總人口7.5萬人,鎮人民政府駐鐵角嘴。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湘陰縣轄12個鎮、7個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