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島

獐島

獐島地處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北井子鎮西南部,是一個四面環海的海島漁村,陸域面積0.8平方公里,總人口577人,轄區內3個村民組,村裡的主要收入靠旅遊、捕撈和灘涂海水養殖為主。獐島是我國萬裏海岸線最東端起點第一島,是中國北方海島旅遊的主要景區之一,2008年12月1日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獐島地處遼寧省東港市北井子鎮西南部,是一個四面環海的海島漁村,陸域面積0.8平方公里,總人口577人,轄區內3個村民組,村裡的主要收入靠旅遊、捕撈和灘涂海水養殖為主。獐島是我國萬裏海岸線最東端起點第一島,是中國北方海島旅遊的主要景區之一,2008年12月1日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這裡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和自然風光。獐島之上山青崖峻,林木茂密,特有的合歡樹遍及全島,形成獨特的海島風光。海島之景美不勝收,令人陶醉,藍天碧海之下的黃海海面一望無際,潮起潮落,碧波洶湧,盪起千堆雪。成群的海鷗翱翔藍天,嬉戲碧水,波浪追逐。日則白帆,雲朵點點,夜來漁光,星光閃閃。海灘遼闊,奇礁怪石,破浪生花,形成優美動人的畫卷,素有“世外桃源”之美譽。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獐島風光獐島風光

島上海產豐富,盛產海蠣子、蜆子、螃蟹、海蜇、魚、蝦等,尤以海蠣子個大、味美而聞名。這裡是垂釣者的樂園,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佳地。每年旅遊季節都吸引一批有一批中外遊客到這裡觀潮、聽濤、趕海、洗浴,領略海島的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島上的海神娘娘宮終日香火繚繞,四時不絕,媽祖的傳說為景區增添幾分神秘的色彩。

景點簡介

位於東港市北井子鎮南黃海之中,是我國萬裏海疆北端第一島。獐島由一陵六石宅、四礁組成,陵石橫東西,蹲臥兩翼,礁居其間,陸域面積2平方公里,島民100多戶,500多人。獐島是中國海岸線最北端的一個島嶼,由一陵六坨四礁組成,陵弓橫臣東西,砣蹲兩翼,礁石居其間,總面積0.8平方公里,大坨子是獐島的主島,東西長1.2公里。

主要景點

獐島的特徵可以用“奇、新、靜、美、自然”來概括。一進獐島,映入眼帘的是黃泥牆的茅草房,上面革命標語還依稀辯認,不禁讓人追憶起那段艱難不平風的歲月,謂之“奇”。而與鮮明對照的是材民們一的棟棟嶄新的房舍,標誌著隨著改革開放,人們已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謂之“新”。漫步島上,無汽車引擎聲和犬吠聲,可盡情聽海,謂之“靜”。翠綠的海島、金黃的沙灘、碧藍的海水、湛藍的天空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謂之“美”。島上旅遊源以自然風光為主,良擊怪石,湧起千堆雪,百舸競發,繪成海豐圖,置身其中,有返樸歸真之感,謂之“自然”。

漫步沙灘,海石山、蟒蛇洞、陡壁叢林、礁岩天成,峰迴路轉、目不暇接。尋接訪古,甲千古戰場的悲切以及侵化日軍大佐滕田享樂的建築遺址,盡收眼底,更使人感慨萬千。屹立山巔那慈祥的海神娘娘石雕表達著世代生活在島上的漁民純樸而美好的心愿。

獐島山石犬牙交錯,有老雕窩、鷹嘴石、老豬礁、烏龜砣子,形態逼真,灌木碧野,曲徑小路貝殼鋪蓋,別有情趣。登島主峰遠眺,睛則回清倒影,風則白浪排空,日則白帆點點,夜則漁火星光閃閃,日可見孤山,小島風光盡收眼底,甚為迷人。

獐島獐島

獐島由一陵六石宅、四礁組成,陵石橫東西,蹲臥兩翼,礁居其間,陸域面積2平方公里,島民100多戶,500多人。海島保留了古老的漁村,被專家稱為“旅遊處女地”。山石犬牙交錯,有老雕窩、鷹嘴石、老豬礁、烏龜砣子,形態逼真,灌木碧野,曲徑小路貝殼鋪蓋,別有情趣。登島主峰遠眺可見孤山,今日獐島,滿山綠樹成林,鬱鬱蔥蔥,遮天蔽日。樹種多樣,有經濟林、用材林、特用林、觀賞林以及海島防護林,形成了以木麻黃為主,桉樹、黑荊等相雜的常綠闊葉混交林林帶。還引進了北美鵝掌楸、阿爾巴尼亞海岸松、獐島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空氣清新,風光旖旎。山青崖秀,海天相連,一望無際。碧波洶湧,浪擊怪石,成群的海鷗翱翔藍天,嬉戲碧水,追逐波浪。日則白帆,雲朵點點,夜來漁光,星光不辨。

獐島金灘浴場集藍天、碧海、綠島、墨巒、海堤為一體,灘面平坦,白沙蓋石,是天然海水浴場。漫步沙灘,礁岩天成,峰迴路轉,目不暇接。遊客在這裡觀潮、聽濤、趕海、洗浴,領略海島美景,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獐島萬畝環島灘涂是水產養殖的天然沃土四面環海,盛產對蝦、梭子蟹、海螺、雜色蛤、文蛤以及各種魚類等上百個品種,且以鮮活著稱,為美食家讚不絕口。島上氣候宜人,海風輕飄,雲霧繚繞。美麗的月亮灣、雙珠灘,浪緩沙柔,為中國北部海角最大的天然浴場。也是淺灘拾貝、傍晚垂釣、大海衝浪、晨觀日出、夜伴聽濤的理想去處, 純樸的民風、濃郁的海島風情、傳統的漁民生產和生活習俗在島上傳承至今。

獐島是一個天然浴場,海岸線長3公里,縱深1公里,坡降只有1米。灘沙細膩無海底礁石,為全國少有的優質浴場。遊人可在灘上追波逐浪,乘船游戈海上。入夜,岸上霓虹燈倒映海中,五彩斑斕,岸上燈,水中燈,交相輝映,令人目眩。是遊人拾貝、垂鉤、衝浪、晨觀日出、夜半聽濤的理想去處。獐島秀麗的風光、宜人的氣候,獨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鮮美的海產品,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十分豐富的開發資源,獐島逐年加大以旅遊服務為對象的基礎設施,現正成為海上度假旅遊聖地。

特色食品

清水煮雜色蛤

特產蛤叉(藍面鏡蛤)、雜色蛤,鮮美異常,是其他沿海地區罕見的珍品。清水煮雜色蛤、蟶子等,看似簡單的方法,卻保持了貝類的原有的鮮香,不僅是沿海民眾自家的食用習慣,也成為莊河酒店飯館不可或缺的保留菜餚。

紅烤全蝦

紅烤全蝦主料是不除皮、只除腸的全對蝦,加姜、蔥、植物油煸炒後,加紹興酒、白糖、精鹽,再放到鍋里用慢火烤,收淨湯。出鍋後的大蝦,頭尾連在一起成花瓣形,盛在大圓盤中,猶如一朵盛開著的牡丹花,火紅明亮,色澤喜人,蝦肉肥美、鮮嫩香甜,醇而不膩。

鹹魚餅子

漁民必須早出海,有一頓飯是一定要在海上吃的,吃鹹魚餅子省事、方便。對一般市民來說,以前冬季新鮮蔬菜少,只有白菜蘿蔔,調劑菜餚時,經濟實惠又隨處可買的小魚兒就成為家庭主婦的首選,家家戶戶每年都要鹽漬和晾曬一些鹹魚,鹹魚和苞米麵餅子成為最佳組合,家中吃飯、外出帶飯都少不了,漸漸走上街頭,成為著名小吃

娛樂活動

獐島又稱小鹿島,位於北井子鎮,陸域面積約2平方公里,風光秀麗、環境優雅。以獐島為中心,有七個坨子,十多塊礁石和一道嶺,這些獨特的被海水侵蝕的礁崖,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島嶼景觀,由此造就了著名的“獐島八景”:媽祖護海、七坨一嶺、漁村古屋、十里漁火、麒麟秋色、碎玉逐波、浪裏白條、出海山花。島上山青崖秀,林木茂密,特有的合歡樹遍及全島,一派典型的漁村風光。獐島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潮落時為一個島,漲潮時,那連在一起的島就被分成六個島。島邊怪石嶙峋,惟妙惟肖。島上東南和西南一帶,礁石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極為幽靜,是垂釣者的天堂。

島上土壤肥沃,氣候宜人。漁民基本上不種地,0.9平方公里的陸地,只要沒有建築的地方,就有草,有花。

到獐島除了洗海水澡,享受陽光浴,還一定要趕海。獐島之旅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游、漁家游。參觀淺海灘養殖場,喜歡的話,還可以拿上工具體驗一下漁民收穫的喜悅。島上民風淳樸,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傳統。當地別具特色的“漁家樂”項目也別有情調,與漁民同吃,同住,同樂,同勞動,許多遊客到了島上就喜歡住漁家。島上海產豐富,盛產海蠣子、蜆子、螃蟹、海蜇、魚、蝦等,尤以海蠣子個大、味美、價廉而聞名。潮水退卻了,滿潮時淹沒的礁石、海灘,現在一下子顯露出來。獐島村特意留了一塊灘涂,讓遊人隨意採拾。如果感興趣,還可以到漁民承包的灘涂里趕海,癮過足了,再去過秤付錢。所有的旅店都有這個項目——為遊人加工采來的海產品。

從獐島賓館西側的小山上去,是仙山公園,園內有媽祖廟。漁民愛戴媽祖勝過愛其他神明,媽祖廟也是村民自發捐資重建的。媽祖原名林默,祖籍福建莆田湄州嶼。傳說媽祖出生後一個多月沒有啼哭過,因此父親給她取名林默。長大後,她誓不嫁人,經常乘船渡海,雲遊島嶼間。憑著她的一身好水性和一顆菩薩心腸,在海上多次救護遇難漁民和商人,被人們呼為神女、龍女。她的海上救難行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後來林默奮不顧身搶救海上遇險漁民,不幸被颱風捲去。人們在莆田修了祠堂,紀念神女林默。以後神女的靈應越來越多,“靈跡”也得到從宋到清歷代帝王的褒獎。帝王們在七八百年間對她的冊封多達40次,封號有:富國護聖、護國畢敏、令惠逐順、妙英昭應、宏認為濟、昭靈顯佑等等,林默的地位由最初的林姑娘變為夫人、妃、天妃、聖妃,直到天后。

在獐島,可見“漁村古屋”。史料記載,獐島上有人類居住是從唐朝開始的。島上有三兩處距今百年以上的古屋,是獐島八景之一。古屋採用黃泥砌牆,不打地基,依山勢而建,靠山的一面是屋地,另一面是炕。在島上住漁村古屋,體驗逝去的漁家歲月,會有一種別樣的感觸。

潮退了,海又一次發出邀請。夜幕下的金沙灣海濱浴場,成了歡樂的海洋,孩子們踏浪,大人們吃燒烤、喝啤酒、唱卡拉OK,遠處漁船燈火點點,一派祥和、歡樂的氣氛。隨著海浪律動的節拍,此時,每個人仿佛都變成了一條魚。夜深了,海浪擁著島嶼,擁著人家,輕輕拍打著遊人進入夢鄉。

美食

主食品種豐富,有滿族日常主要食品棗餑餑、煮餑餑(餃子)、米飯、秫米水飯、高粱米(秫米水飯)豆乾飯、餄餎、豆擦糕、酸湯子等。好吃黏食和甜味食品。由於與朝鮮一江之隔,各式朝鮮料理、韓國燒烤在這裡也非常風靡。此外,襟江臨海的丹東,還盛產大黃魚、麵條魚、公魚(秋生魚)、鯧魚、對蝦、文蛤、海蟹,沿江開發區有美食一條街,吃海鮮,比大連便宜三成多。

丹東的傳統風味小吃有:小肉飯、龍斗虎、白肉血湯、壇肉、豆泥酸菜湯、炸雞蛋醬、芥末墩兒、乏克(滿語,意為“包兒飯”或“菜包兒”)等。現在丹東最流行的美食有三種:海鮮、涮鍋和燒烤,日月潭、漁陽灣、新東源等是其中的代表,丹東的韓式燒烤和韓式菜餚也是十分正宗的。

住宿

由於丹東旅遊業尚不發達,星級賓館不多。位於開發區A區的中聯大酒店是唯一一家四星級的酒店。在丹東,最有名的當屬山上街69號的丹東賓館,典型的日式建築,是俯瞰市容、鴨綠江和朝鮮的絕佳住處。此外還有三星級的永立大廈(縣前街2號)、國際酒店(新安路88號),安東賓館(六街六緯)、鴨綠江大廈(九緯路87號)和銀杏園賓館(六緯路18號)等。火車站附近的江城旅社和遼東賓館雖不夠“星級”,但其標準間價格實惠,加之交通方便,應是工薪階層的首選。此外,下榻近郊五龍背溫泉的鐵路療養院或沈軍區療養院,既能洗溫泉、游泳,又可住宿、療養,比起市內的賓館,更休閒,更舒適。

交通概況

丹東地處黃海之濱,鴨綠江畔,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是我國最大的邊境城市,素有“東方門戶”之稱,交通通訊發達。全市已形成了水、陸、空相互連線的立體交通網路。

飛機: 丹東浪頭機場是東北五大機場之一,位於城南14公里處的浪頭鎮,火車站前乘5、8、10路公車可達,打的也只要15元左右。民航售票處在錦江大街,亦有班車前往機場。目前,北京、成都、上海浦東、三亞、威海、濟南、深圳等城市有航班直達丹東。

火車:丹東距瀋陽僅277公里,空調快速列車要走4個小時。丹東到北京的空調特快列車夕發朝至,僅需14小時,硬臥263元。丹東鐵路通過鴨綠江大橋與朝鮮“平義線”接軌,北京--平壤的K27次在丹東站每周二、四、五、日9:35發車,當日平壤時間18:50抵達平壤。

汽車: 丹東長途汽車客運總站在振興區十緯路98號,火車站向北步行5分鐘即到,問訊電話:0415-2134571。從丹東到大連走黃海大道(201國道),這段高速公路雖已修到了莊河,但公路客運暫不走高速公路。丹東到大連的高級大巴,每天5:30、6:00、6:30、6:40、6:50、7:30、8:20、8:40、11:10、13:30、16:00發車,5.5--6小時車程,票價55元。從丹東沿201國道向北去吉林東南部的通化(6:30、8:50有車)、集安(8:30有車)、白山(6:50有車),約需7-8個小時,比乘火車繞道瀋陽快得多。從瀋陽到丹東的高速公路也已修到了本溪市南芬區,不日將全線通車,屆時從瀋陽到丹東僅需2.5小時車程。市內交通:計程車起步價3公里5元,超3公里後,每公里1.8元,可不打表,與司機議價,車型以桑塔納為主。

購物

丹東購物:丹東最繁華的商業街是元寶區的新安路步行街。丹東著名的工藝品和土特產,如:柞絲綢、“丹東綠”大理石、紫砂製品、玻璃水具、皮毛製品、板栗、山楂、孤山杏梅、柱參、貢米、貢醋等,在這條街上都能買到。此外,火車站前的十緯路和七經街,商店也很密集。

小貼士

特別提醒:丹東的旅遊景區一般都在山裡,醫療設備不完善。儘量準備一些日常藥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