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兵馬俑

獅子山兵馬俑

獅子山兵馬俑坑分步兵坑和車,騎兵坑兩部分,間距約125米。步兵俑坑位於南側,分別有三條東西長28米,南北寬2米。深0.4—1.05米和一條南北殘長26米,東西寬1.65米,深0.1—0.45米的警衛俑坑組成。一號坑前段全部放置站式俑,共516個;後段前端有馬4匹,官吏俑1件,木質車(已朽)1件,是這個部隊的指揮機構,其後為站式和跪式俑式群。

兵馬俑簡介

兵馬俑坑分步兵坑和車,騎兵坑兩部分,間距約125米。步兵俑坑位於南側,分別有三條東西長28米,南北寬2米。深0.4—1.05米和一條南北殘長26米,東西寬1.65米,深0.1—0.45米的警衛俑坑組成。一號坑前段全部放置站式俑,共516個;後段前端有馬4匹,官吏俑1件,木質車(已朽)1件,是這個部隊的指揮機構,其後為站式和跪式俑式群。

因坑東端遭受破壞,殘存陶俑約500件;二號坑前段放置各式陶俑832件;後段因後端遭受破壞,殘存474件,以跪座式俑為主。三號坑尚未發掘。四號坑存俑僅十餘件,且多破壞。車,騎俑坑2個,一個於1985年被駱駝山磚瓦廠破壞;另一個於1987年5月發掘,為殘俑坑,僅出土5件陶馬,可復原共18件。

經檢測,這批陶俑中官吏俑,髮辮俑,髮髻俑,弓弩俑,盔甲俑,警衛俑,跪式俑。持卡俑,甲冑俑,騎士俑及駕車和乘騎之馬俑等。坑內陶俑皆西向,周身施白色,領,袖口等局部繪紅色。這批陶俑的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墓葬制度,兵俑的裝備和組成,騎兵,車兵的建制和運用等提供了重要資料。1985年在原址建立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並對外開放。

兵馬俑探秘

徐州獅子山漢兵馬俑坑主人,據初步推測獅子山楚王墓的主人最有可能是第三代楚王,根據史書記載,他的名字叫劉戊。這批陶俑,是楚王擁有軍事力量的縮影。

劉戊的祖父叫劉交,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劉邦建立了漢朝以後,把天下劃分為幾個諸侯國分封給自己的兄弟,劉交被封為楚王,也就是第一代楚王,劉交的子孫世襲王位。劉戊作為第三代楚王,和當時中央政府的皇帝——漢景帝是堂兄弟,地位非常顯赫。

劉戊在位20年,這段時間正是漢朝“文景之治”的繁榮階段,是楚國國力最強盛的時期,百姓安居樂業,因此他有充足的財力和時間來為自己建造一座大規模的陵墓。

據專家介紹,古代帝王陵墓的建造,會根據墓主人身體的健康程度來安排修建的進度,墓主人身體健康,可能會繼續擴大陵墓的規模,墓主人患病或衰老,陵墓就該做精加工,等待墓主人入葬了。 如果這座陵墓的主人真的是劉戊,他有近20年時間修建和營造,為什麼地宮中卻還有這么多地方沒有最後完成呢?專家推測,這座陵墓可能還在擴大規模階段,並沒有進入精加工階段。

根據現代醫學測定,墓中骨骸的年齡在35歲左右,屬於壯年,會不會因為暴斃,所以陵墓沒來得及修完呢?但又該如何解釋兵馬俑陪葬坑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呢?墓主人突然死亡會使陵墓無法完工,但肯定不會導致兵馬俑的混亂放置。

專家們開始從史料中尋找線索。據班固的《漢書》記載,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去世,舉國服喪。作為當時一個十分強大的諸侯國——楚國的國君,惟我獨尊的楚王劉戊根本沒將此事放在心上,公然在太后的喪期內,肆無忌憚地淫亂享樂。這是封建禮制絕對不能容忍的。

後來有人把這件事秘密地告發給了漢景帝,朝中的大臣們強烈要求殺掉劉戊。會不會是因為劉戊得罪了中央政權,對劉戊陵墓的修建以及下葬就可以倉促了事了呢?

肯定不是這個原因,因為漢景帝顧及劉戊和自己是堂兄弟,最終沒有同意大臣們殺掉楚王的建議。劉戊並沒有死,他的地宮仍然在按部就班地修建。

然而,就在埋葬楚王的地宮中,專家們發現了更加讓人無法理解的現象。

古人放棺槨的地方通常地勢要略高一些,形如一張床,所以後來就以棺床稱呼放棺槨的墓室。楚王陵地宮中棺床的位置特別不合禮儀。這個墓的棺床放的位置確實有異於正常情況下的擺放方式,從文獻記載和此前發掘的大量王侯墓葬看,它應該實行前堂後室這種方式。

所謂前堂通常表示死者接待賓客的場所,後室則是放棺槨的地方以表示主人的臥室。楚王陵卻奇怪地把棺放在了前面,廳堂則放在了後面,這就仿佛是說,要接待的客人必須經過主人的臥室然後才能到達廳堂,這明顯是一個漏洞,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在後室靠近西北角的石壁上,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條裂縫,專家推測,這可能就是棺材不能放在後室的直接原因,這條天然形成的縫隙往下滲水,所以棺槨只能放在前堂了。

一條石縫就讓楚王屈居於側室,就可以不顧王室禮儀,說明發生在劉戊身上的事件一定非同尋常。

顯然,劉戊死後不能等,必須馬上下葬,只有在如此匆忙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連後室的縫隙也來不及修補的情形,更不用說繼續向後開鑿新的房間了。

專家們從《漢書》中了解到,漢景帝雖然沒有同意大臣們殺掉楚王的建議,但卻決定減少劉戊的管轄範圍,並降下聖旨,楚國下屬的東海郡歸中央政府管理,不再是楚國的地盤。但就在聖旨到達楚國的同時,楚王劉戊收到了另外一封信函,吳王準備反叛中央政權,邀請他一同造反。劉戊立即回響了吳王的建議,與吳王一起,發兵攻打中央政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初“七國之亂”。

漢景帝派兵鎮壓,大敗七國聯軍,吳王被殺,其餘各王或降或死,全都身敗名裂。劉戊也不得不自殺身亡。

劉戊造反自殺,已經是犯了彌天大罪,楚王家族如果不採取措施,必然要受到牽連。如何能把牽連減小到最低程度呢?楚王家族必須想出辦法來,最好是既能保全家族的利益,又能維護中央政府的榮譽。

《漢書》中關於劉戊的記載到他自殺之後就沒有了,後來發生的事情,專家們只能根據此前的歷史記錄大膽進行推測,如果推測準確的話,我們大致可以描述出這樣的畫面:

楚王有一個龐大的家族,劉戊有兄弟6個,而且這6人非王即侯,地位不可等閒視之。

劉戊死後,楚國一方面向中央政府請罪,讓中央王朝對劉戊低調處理;而另一方面就在向中央政府請罪的同時,趁處罰意見還沒有出台,楚王家族利用長安至楚國2000多里之遙、訊息不通之機,匆匆以王者之禮搶先一步將劉戊下葬,給中央王朝來一個“既成事實”。

楚王的葬禮確實不能等了,一時間,王宮內外亂成一片,整個家族都在準備陪葬品。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楚王以儘可能快的速度被匆匆下葬了,修了近20年的地宮還沒有最後完成,棺槨也就只好放在了一個臨時的位置上。

但是,中央政府有可能同意劉戊下葬時使用金縷玉衣和玉棺,卻決不會允許他使用兵馬俑來作為陪葬。劉戊已經是一個反王了,同意他使用兵馬俑,讓他在地下還能帶兵,這不等於鼓勵其他的諸侯王繼續造反嗎?

邱永生認為,還有一種可能性存在——跟隨劉戊造反的故臣舊友可能偷偷地掩埋了兵馬俑。在這種偷偷掩埋的情況下,陪葬坑中的兵馬俑也就只能倉促擺放了。

當時的真實情形誰也無法知道了,只剩下合理的推測,也許,這就是獅子山兵馬俑擺放凌亂不堪的原因。

藝術成就

獅子山兵馬俑的雕塑藝術,是在繼承前人藝術成就基礎上的創新之作。如果說秦俑是以秦軍體魄健壯高大、裝備齊全的將士為模特,以寫實的手法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的話,那么獅子山兵馬俑則是楚國雕塑藝術家以寫意手法創作出來的藝術珍品,它更重視傳神和表現複雜的感情。更重要的是,獅子山兵馬俑的製作方法是模製,向模具化的製作前進了一大步。

根據邱永生等人的研究,獅子山兵馬俑的基本製作方法是:首先以手工雕塑出各種俑類的母模,然後按照母模分部位製作分模,再依模製作俑坯,而後把各部位粘接成形,並修整定型,陰乾後入窯焙燒,出窯後施彩,把頭和身軀組裝起來,成為一件完整的陶俑。

獅子山兵馬俑絕大部分是頭身分別燒制的,也有一部分是把頭和身體用濕泥粘接後再入窯。其中馬俑的製作工藝已經十分成熟,令人讚嘆。由於馬的體型較大,結構也相對複雜,所以被當時的工匠們分為頭頸、身軀、四肢、尾以及雙耳等部分分別模製後組裝。馬的眼瞼和鼻翼十分傳神,顯然經過了精心修飾;嘴角部分有圓形穿孔,以示穿銜;馬的身軀比較厚重,所以被分為左右模分別燒制,在腹下留有橢圓形孔,手可以伸進去,孔邊有清晰的指捺痕。這個小孔作用很大,它可以保證在高溫焙燒下俑坯不爆裂和變形。在身軀與四肢的結合處,都留有預先設計好的結合平面;馬腿多製成實心,但腿的上部,也有中空或上端留有凹窩。

當這一件件肅穆威儀的兵馬俑出現在眼前時,時光仿佛瞬間迴轉到了兩千多年前,兩軍對壘的肅殺之氣也迎面撲來。應該說,獅子山兵馬俑的創作達到了形神兼備的效果。那穩健肥碩的馬俑,足智多謀的官吏俑,矯健英俊的立式俑,威嚴肅穆的甲冑俑,憨厚質樸的發俑,機智敏捷的警衛俑,無一不凝結著創作者們的藝術匠心。通過眼、眉、嘴、鼻的微小變化,刻劃出各種栩栩如生的不同神態,表現出豐富的情感,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官吏俑是這批陶俑最成功的佳作之一,他們給人以足智多謀、沉著冷靜、審時善斷的感覺,大有身經百戰、勝利在握的軍事指揮家風度。

在士兵俑中,尤值一書的是甲冑俑。他們頭戴風字盔,身披鎧甲,威風凜凜,在僅露出20平方厘米的面部,雕出眼、眉、鼻、嘴等部位,面型豐滿,五官均勻,威嚴肅穆,充滿銳氣。

在獅子山兵馬俑中,有相當數量身背箭服的弓弩手。《孫臏兵法·勢備》中說:“何以知弓弩之為勢也?發之肩膺之間,殺人於百步之外,不知其所道至。故,弓弩勢也。”弓弩不受地形限制,可殺人在百步之外,是一種遠射程的冷兵器,幾乎任何兵種也都可以套用。這批弓弩手,身穿戰袍,足登快靴,氣概不凡。

獅子山兵馬俑,從整體來講,顯得比較拘謹,基本沒有大動作的實戰姿態,各類俑的職能多是通過手的各種姿勢變化顯現的。這些俑表情多深沉肅穆,特別是那咧嘴欲哭的髮辮俑群體,表現出陰鬱深沉的情感,這就凸現了塑造這支隊伍的主題思想。但是,在俑群中,也有少量表情明快者,這當與匠師們不同的境遇有關,作品中也難免融進了匠師們自己的喜怒哀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