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之時刻》

《狼之時刻》

《狼之時刻》是由導演英格瑪,伯格曼執導,莉芙,厄爾曼,馬克斯、馮賽多主演的一部恐怖電影,講述一位神情悽然的女人從一間破舊的小屋中走出來,當著蕭瑟的海風披起外套,然後憂鬱哀傷地呆坐在門口的木桌旁,開始對著鏡頭喃喃自語——她開始講述一個如夢似幻的故事。

基本信息

片名: 《狼之時刻》
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主演:馬克斯·馮·西多 Max von Sydow
 麗芙·烏曼 Liv Ullmann
 厄蘭·約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
國家/地區: 瑞典
對白語言:瑞典語
發行公司: Lopert Pictures Corporation ...
上映日期:1968年2月19日 瑞典  ...
更多外文片名:Vargtimmen
類型:劇情/恐怖
片長:90 min

劇情介紹

一位神情悽然的女人從一間破舊的小屋中走出來,當著蕭瑟的海風披起外套,然後憂鬱哀傷地呆坐在門口的木桌旁,開始對著鏡頭喃喃自語——她開始講述一個如夢似幻的故事。
 
幾個月前,已經身懷有孕的她--艾瑪和畫家丈夫約翰乘小船來到這個無名的小島上,在一個蘋果樹開花的小屋裡安居待產。兩個人一開始的生活單純、快樂,約翰喜歡讓艾瑪坐在蘋果樹下,自己日復一日地為她素描。一天,約翰歸來心情不佳,艾瑪熱情的擁抱換來冷漠的對立。約翰有心事,艾瑪並不想多問。在深夜昏黃的煤氣燈下,約翰極其不耐煩地將自己白天描畫的古怪人物給艾瑪看,這些人透著幽靈般詭譎的氣息,艾瑪心情不安起來。約翰開始失眠,他要妻子跟他說點什麼,艾瑪說:“人們都說兩個人在一起時間越長就會越來越像,不管是長相還是思想看法都越來越像,想想我們走到老的時候,互相理解對方,那該多好。。。”話音未落,畫家已經倒頭睡去。
 
第二天,畫家又出去寫生了。艾瑪碰到一個幽靈般的老太婆,她自稱自己已經216歲了,並告訴女人要是想了解丈夫的秘密,可以翻閱畫家藏在床底的日記。看還是不看,女人思想鬥爭了許久,最終她還是將筆記讀了起來,丈夫的秘密被一一發現,艾瑪焦慮起來。一天,日記中描述的一位城堡主邀請夫妻二人做客,除了夫妻二人外所有的主客人都散發著一股咄咄逼人邪氣,這讓艾瑪非常不舒服。宴會期間,他們一起觀看了木偶劇莫扎特的《魔笛》,塔米諾王子在神殿面前呼喚光明,找尋愛人帕米娜,在詠嘆調聲響起時,鏡頭搖過每個賓客的面容,大家都聚精會神,唯有約翰痛苦地緊閉著雙眼,艾瑪驚恐不已。在回家的路上,艾瑪乞求約翰遠離這些人,她感覺這些人想要搶奪約翰的靈魂,但是自己堅持和約翰在一起,這些幽靈的陰謀就不能得逞,約翰拒絕了。
 
夜已經很深了,約翰劃點著瘦削的火柴棒,似乎期望微弱的火光能溫暖一下早已冰冷的心靈,但一切都是徒勞。這個時刻是注定沒有溫暖的了,因為凌晨三點到五點的時間是魔鬼最容易跑出來侵蝕人靈魂的“狼之時刻”,這是最恐懼最容易犯罪的時刻,不過這也是新生兒誕生率最高的時刻。約翰隨後又向艾瑪講述自己的童年往事,講起自己受壓抑、苦悶而且毫無安全感的童年,最後他又像懺悔般地向艾瑪交代了自己曾在一個懸崖邊殺死一個小孩的劣行。艾瑪聽後仿佛覺得自己不認識約翰。
 
清晨,一個城堡的幽靈再次造訪兩人的家,並誘惑約翰再次前往城堡與他的舊情人維羅尼卡約會,走的時候他還塞給約翰一把槍。艾瑪盡一切可能挽救自己的丈夫,但是約翰抓起手槍,選擇了向魔鬼陣容投誠。三聲槍響後,約翰向欲望的城堡狂奔,他儀式般地完成了靈魂墮落的程式——親吻老婦人的腳背、觀看老鬼剝下麵皮扣出眼珠、吸血鬼式的化裝,穿過死亡氣息濃厚的鴉群,最後來到維羅尼卡的解剖台前。
 
維羅尼卡應該已經死去,雪白的裹屍單覆蓋在約翰心慕已久的膧體上面,約翰永無止境地撫摸起來,好像時間已經停止。維羅尼卡笑了,她爬起來親吻約翰,魔鬼們笑了,聲音毛骨悚然,約翰像一隻被吸乾的木乃伊,老態龍鍾地抬起頭說了句話:“謝謝你,鏡子碎了,碎片映照出什麼?”
 
回憶告一個段落,艾瑪回到屋內繼續講起後面的故事,約翰射出的子彈並沒有要自己的命,只是自己的肩膀有些受傷,她包紮傷口後開始跟蹤約翰,卻發現後者昏倒在樹林,艾瑪抱著約翰睡著了。等她醒來,約翰被魔鬼們重重包圍,仿佛所有的惡魔都是死水中小孩釋放出的惡靈,他們來尋仇來,約翰在受到一陣攻擊後消失了,艾瑪最終只撿到約翰遺失的手包。
 
艾瑪再一次以特寫的鏡頭出現,她淒涼而有深意地說,或許是她錯了,自己不該看約翰的日記,不該插手約翰的生活,又或許是自己愛約翰不夠,只是一時嫉妒,最後艾瑪憂鬱地問道:“在愛的世界裡怎樣才是恰到好處呢?”
 
影片從始到終都瀰漫著夢境般的氣氛,所有的故事都來源於艾瑪的個人講述,很難想像這是真實的故事還是她本人的選擇記憶。她和約翰相處七年,直到翻開後者的日記才真正走進丈夫的生活,其後發生的人和事到底是自己偏執的意想還是她也墜入丈夫隱性分裂的人格中呢?伯格曼的功力就在於他營造出一個朦朧而虛幻的夢境,讓客觀的事實隨主觀的意志漂流,不是故事情節來決定影片的走向,而是男女主角的精神景況來引導人們對故事的理解。影片觸及太多壓抑的自我,它似乎在探討肉慾對人性的扭曲,但片中又有間或放射出些對人與人溝通障礙的新解釋,所以很難相信整部片子只有一個主題。實際上伯格曼在《論電影》中也承認自己是在做試驗,有無的放矢的味道,但即使這樣,它還是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本片獲得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而女主角麗芙-厄爾曼也憑藉精湛的演技獲得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精彩劇照

《狼之時刻》
《狼之時刻》
《狼之時刻》

 

 

 

 

 

 

 

 

 

 

 

 

 

 

 

 

 

 

 

 

 

 

 

 

 

 

 

 

 

 

 

 

 

導演介紹

《狼之時刻》 《狼之時刻》
瑞典的國寶級編導,20世紀電影大師之一。將電影藝術帶進深不可測的內心世界,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豐富的視覺意象、閃回和極端特寫等手法,展現心靈深處的憧憧幽影,以及人和上帝或人和死亡的關係。從50年代開始,作品接二連三榮獲國際大獎。1987年出版自傳。

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出生於瑞典烏普薩拉一個具有濃厚宗教氣氛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虔誠的路德教徒,Bergman的童年並不自由,充斥了殘酷和壓抑,父親對他嚴厲的態度讓他在之後的創作之路上一直滲透淡淡的苦難。1937年,伯格曼進入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文學和藝術史,莎士比亞和斯特林堡等著名戲劇作家的作品給了他最初的靈感和啟示,1944年,年僅26歲的他寫出人生第一個電影劇本《折磨》 ,劇本以校園生活為題材,糾纏了專制和壓迫,後50年代初,他的作品已經豐盛, 《夏夜的微笑》 、 《第七封印》 、 《野草莓》 、 《魔術師》 ,一系列經典讓他迅速躋身世界名導行列。

伯格曼喜歡在電影中討論生活於靈魂,他開創了很多藝術表現手法,比如運用複雜的電影語言手段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用室內心理劇的結構形式,在看似狹小的空間裡展示人的內心無比廣闊的時空變幻。

雖然伯格曼的電影總是相關苦難,而在他的電影最後,往往透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1981年,他拍攝了電影《芬妮與亞歷山大》 ,這部陣容超級強大,記錄了他以往電影所有元素的電影,成為他電影人生的結尾,也為他的藝術傳記畫上完美句號。

 

演員介紹

《狼之時刻》《狼之時刻》
馬克斯·馮·西多,瑞典演員,高挑瘦削,1955年初次登舞便進入 英格瑪·柏格曼導演的項目,此後十年他拍攝了十多部伯格曼的作品,其中多數已成為不朽經典。他擅長扮演壓迫性的嚴厲人物。1965年為好萊塢大製作 《萬王之王》中扮演耶穌。之後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影壇。在美國影片中常演那些固執己見、毫無幽默感的角色,是好萊塢一位重要的性格配角。趣聞:他是惟一一位既演過耶穌又演過魔鬼的銀幕演員。

麗芙·烏曼,
挪威女演員,東京出生,童年在 日本加拿大紐約度過,回到挪威繼續完
《狼之時刻》 《狼之時刻》
成高中學業。自66年 《假面》開姑,跟瑞典巨匠 英格瑪·伯格曼展開長期的合作關係,並跟他保持了五年的同居關係,生有一女。聲譽在70年代達到頂峰,曾以 《大移民》《面對面》兩度提名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後嘗試 好萊塢,不太成功,曾轉向 百老匯

 

 

幕後製作

影片將驚悚片和超現實的元素相結合,表現藝術創造和瘋狂之間的內在聯繫,是伯格曼導演的惟一恐怖片。兩位主角以精湛的表演,展現了心理扭曲的痛苦,極具震撼力。

參考資料

http://www.mtime.com/movie/22898/plots.html
http://www.mtime.com/person/892760/details.html
http://www.mtime.com/person/966677/details.html
http://blog.baa.com.cn/crusoe/article,4290.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