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紋壺

狩獵紋壺

狩獵紋壺全器裝飾以浮雕之圖像紋,頸部為鳥銜蛇,肩部帶翅膀的神人,腹部則飾以塊狀的人獸相博,下腹間以勾聯雲雷紋。壺形則為戰國早期以來流行之鼓腹壺,造型簡單,僅在肩部兩側貼附獸首銜環。以圖畫性內容作為裝飾是春秋晚期銅器的一大發展。

基本資料

狩獵紋壺 狩獵紋壺

【器物名稱】狩獵紋壺

【材質類別】金屬器、青銅器

【製作年代】戰國

【文物原屬】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器型規格】高36.6公分,最大徑27公分。

器物簡介

中國商周銅器多半以獸面、鳥紋等圖樣為飾,至公元前五世紀初(春秋晚期),先是在中國北方的銅器上出現狩獵紋,隨之中原地區銅器也出現燕樂、戰爭等帶有情節的圖畫裝飾,形成中國青銅器十分突出的裝飾風格。由於這類圖像紋以狩獵紋出現最早,且出土於中國北方,因此推測圖畫式的裝飾意念可能與遊牧民族有關,尤與岩畫風格有相近之處。然而,這類圖像紋銅器的分布有其地域性,考古資料顯示河南、山西、河北、陜西等地較為流行,南方的楚地與東方的齊魯相當罕見。

器物功用

壺的形式變化相當複雜,大致分為方壺、圓壺和扁壺等形式,是酒器中的主要品類。出現於商代中期,一直通行到戰國時代,延續到秦漢。狩獵紋壺是戰國時代華麗圓壺的代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許多反映社會生活題材的紋飾,充滿了創新的氣息,具代表性的有如宴飲、舞樂、狩獵、攻戰等紋飾。 狩獵紋壺為圓體,小口,細高頸,球形腹,高圈足,是戰國時期常見的銅圓壺形制。

青銅器注

青銅器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