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

狗不理包簡介;狗不理”包子,是名揚四海的天津小吃“三絕”之一,亦稱天津包子。 於是,一些熟客笑他“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久之,“狗不理”即成了他的綽號。 由此,“狗不理”包子成爲貢品,名聲大震。

狗不理包的由來;
狗不理這個名字是有來歷的。相傳,很久以前,在天津縣城一個叫狗不理的人,他做的包子又好看又好吃,方圓幾十里的人都來搶著買他的包子吃,還有許多人拜他為師學手藝,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全國各地都知道狗不理做的豹子最出名,所以就叫狗不理包。
狗不理包簡介;狗不理”包子,是名揚四海的天津小吃“三絕”之一,亦稱天津包子。這種包子褶花均勻,整齊美觀,且皮薄餡香,肥而不膩,以其獨特風味馳名中外,博得了廣大食客的熱情稱贊。然而,其包子名稱頗為怪奇,對它的來歷,令一般人不解。
相傳,在清朝光緒末年,當時武清縣楊村鎮有個少年叫高貴友,乳名“狗子”,自小生性倔強。十四歲開始到天津侯家後劉庫蒸食鋪當學徒,雖脾氣倔強,但聰明好學,很快手藝學成,三年滿師後,便與人在南運河侯家後三岔口處擺了一個包子攤,由於高貴友技藝高超,對包子餡心配方尤爲講究,且用半發麵制包子皮,做出的包子具有“長相好,有咬勁,滿嘴香”特點,因而大受食客歡迎。但狗子個性生就,語言很少,買賣時只要顧客付錢,便可自取包子,其它概不理睬。於是,一些熟客笑他“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久之,“狗不理”即成了他的綽號。由於所做包子名聲越來越大,生意逐漸興隆,後來,他把包子攤擴大成一間門面的包子鋪,並起名“德聚號”。但人們叫順了嘴,仍稱其包子鋪為“狗不理”,“德聚號”新招牌反而漸漸被人們忘卻了。
“狗不理”包子的出典和聞名,據說還有一段故事,那是在戊戌變法前後,袁世凱當直隸總督的時候,有一次,他到北京去見慈禧,曾專程從保定騎馬到天津買包子貢獻慈禧。慈禧吃後非常滿意,繼而,便傳令天津縣為她再送包子。由此,“狗不理”包子成爲貢品,名聲大震。甚至連一些外國人也慕名而至,生意越做越大。20世紀40年代初,包子鋪遷“天祥”商場(今“勸業場”)後,並正式定名為“狗不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