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尾椰子

狐尾椰子是棕櫚科、狐尾椰子屬植物的一種,原產於澳大利亞昆士蘭東北部的約克角,為常綠喬木,較受歡迎的一種園林植物。

基本信息

植物名稱:狐尾椰子
拉丁文名:Wodyetia bifurcata
別 名:狐狸椰子
科 屬:棕櫚科、狐尾椰子屬。

產地分布

原產於澳大利亞昆士蘭東北部的約克角,我國近年有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植株高大通直,莖幹單生,莖部光滑,有葉痕,略似酒瓶狀,高可達12-15米,葉色亮綠,簇生莖頂,羽狀全裂,長2-3米,小葉披針形,輪生於葉軸上,形似狐尾而得名,穗狀花序,分枝較多,雌雄同株,果卵形,長6-8厘米,熟時橘紅色至橙紅色,易與聖誕椰子屬植物雜交,目前已育成許多有套用價值的雜交品種。

生態習性

性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生長環境,耐寒、耐旱、抗風。生長適溫為20-28℃,冬季不低於-5℃即可安全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

繁育栽培

以種子播種繁殖,春夏兩季為適期,種子易發芽,在室溫28-30℃的濕潤條件下,只需1-2個月即能發芽出苗,小苗生長緩慢,但隨著植株的生長,生長速度有逐漸加快的趨勢,春到秋季生長季節需保持土壤濕潤,每月定期追肥一次,確保生長良好。

養護要點

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質壤土最好。小苗生長較慢,但種植3--5年後,生長轉快,每年生出數片新葉,老葉自然脫落,春至秋季生長期均需保持土壤濕潤,每月定期追肥一次,有機肥,無機肥均可。

病害防治

葉斑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生。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黃褐色斑點,逐漸擴展為條斑,葉尖及葉緣處最易受害。大多數葉片一半以上乾枯捲縮,似火燒狀,病斑中央呈暗色或灰白色。經鏡檢,其病原為PestalotiaSpp.。
防治方法:發病前噴灑1%波爾多液保護;發病期間用代森錳鋅或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輪流噴灑,每10~15天噴1次,連續數次;同時剪除病葉,集中燒毀
黑點病
感病韌期葉片上出現水漬狀病斑,病斑連新變黑偈色,上長突起的黑褐色小粒點,粒點的寬高約為0 6一l .2mm×0. 5—3 mm,成熟的粒點中間開裂,突出一些黃白色粉狀物,植物一旦染病,葉片病斑累累,密布全葉.發黃乾枯。經檢驗.病斑上的小黑點為病原的杯黑粉菌的子座.於座可生於葉片的兩面,以葉面居多.角質黑色。病菌的子座或孢子在病葉上越冬。在適宜的環境條件產生孢子.可通過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選擇通風條件良好的地方種植.秋冬剪除老病葉",減少侵染源:發病前可噴灑1%的波爾多液保護髮病期間噴灑70%十三嗎啉1000-15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2000一3 000倍液或25%粉銹寧2 000倍渣.10~15天噴一次,連續數次。以上藥劑交替效果更好!

園林用途

狐尾椰子雖然20世紀70年代才被人們發現,但因其植株高大挺拔,形態優美,樹冠如傘,濃陰遍地,耐寒耐旱,適應性廣,而迅速成為熱帶、亞熱帶地區最受歡迎的園林植物之一,適列植於池旁、路邊、樓前後,也可數株群植於庭院之中或草坪角隅,觀賞效果極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