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斷案傳奇

狄仁傑斷案傳奇

《狄仁傑斷案傳奇》是於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分三部分拍攝的電視劇,一般先後被稱為“86版”和“96版(又分兩部)”,總計64集。狄仁傑是我國唐代重要名臣,史書載其曾於一年之內斷獄一萬七千人,無一怨訴者。民間據此不斷演繹狄公斷案的傳奇故事,尤以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所著小說《大唐狄公案》(也曾取名《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出版)達到頂峰,最為精彩,聞名海內外。本劇依據此作為原著藍本,描述狄仁傑斷案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劇中精湛細膩的情節、表演、場景、妝扮與時代風韻,均堪稱經典。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狄仁傑斷案傳奇影視中的狄仁傑

這是一個被今人稱為“東方福爾摩斯”的傳奇故事。狄仁傑,唐代扶佐武則天進行朝政改革的一代名相山西太原狄村人。他居官清正,體察民情,除惡扶善,斷案如神。出任太原大理寺丞期間,偵破疑案無數,名揚海內,流芳千秋。狄仁傑斷案傳奇第一部以《御珠案》、《紫光寺》、《朝雲觀》、《鐵釘案》、《紅閣子》、《漢家營》六個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的故事組成,展示了盛唐時期豐富多彩的粹生活圖景,刻畫了比西方福爾摩斯早一千年的唐代名相狄仁傑利用邏輯揄進行勘案的聰明才智和歷史績業。

1996版《狄仁傑斷案傳奇》由《鐵釘案》、《漢家營》、《紅閣子》、《御珠案》、《朝雲觀》、《紫光寺》、《狄仁傑與武則天傳奇》、《京師案》、《棋譜案》、《銅鐘案》等十個單元劇組成。

原著簡說

劇照劇照
這部小說的有趣之處在於中西兩種不同文化在書中天衣無縫的融合。小說的背景架設在公元663年(《四漆屏》)至公元681年(《廣州案》)的唐朝,其時狄仁傑正在各地任地方官。小說涉及到唐朝社會文化、民風民俗的各個層面,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所知之深令我等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汗顏。王學信先生在《南懷瑾先生二、三事》中,曾如此談到過《大唐狄公案》:

一次茶敘,懷師(即國學大師南懷謹)笑吟吟地取出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所著《狄公全傳》(即《大唐狄公案》),又名《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向在座諸位熱情推薦:“這書寫得好,值得一看。高羅佩很了不起,雖然是外國人,但比很多中國人更了解中國。”

懷師接著問我看過沒有,我雖然久仰高羅佩大名,但忙於雜務,讀書甚少,故只聞其名,未讀其書,只好慚愧地回答:“聽說這書寫得極精彩,只是還沒有讀過。”懷師慈祥地笑著,說:“抽出點兒空看看,就算是休息吧。不過,這書只要拿起來,就放不下了。”

其後幾天,我幾乎一口氣將這套長達140萬字的《狄公全傳》看完。書中鮮明生動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的確引人入勝,尤其是其中所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根底,令人嘆為觀止。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是荷蘭人,所寫雖然是中國古代公案題材,卻融東西方文化於一爐,突破中國傳統公案小說在語言、人物、情節上的程式化、類型化藩籬,成功地展示了一幅唐代中國社會歷歷如昨的風俗長卷,堪稱大家手筆。難怪此書於五十年代一經面世,即在歐美引起轟動,一版再版,暢銷不衰,成為眾多歐美人士了解中國文化的形象教科書。

另外,漢學家趙毅衡先生也曾撰文指出伯克萊加州大學法學院長貝林教授研究中國法制史,就是從狄公小說入手的。高羅佩自己也不是純粹的偵探小說作家,他的學術名著如《中國古代房內考》、《東皋禪師集刊》、《琴道》等在漢學界亦是聲譽甚隆。深厚的國學修養,使高羅佩對古代中國的描繪栩栩如生,也使《狄公案》成了一部深深紮根於中國歷史、社會、文化中的推理小說。讀者閱讀狄公案時得到的樂趣,應該也並不局限於邏輯推理的冰山一隅,徜徉於唐代這個多彩多姿的富庶世界,自然是流連忘返。

狄仁傑圖冊影視中的狄仁傑

中國文化的底子很容易從小說中看出,但高羅佩畢竟是荷蘭人,西方文化對他的影響也不時出現於字裡行間。狄仁傑的性格和中國歷史上的那些斷案如神的清官如包拯、海瑞、施世倫等相差極大,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典型西方人的性格特徵:講究人道主義、重法制、幽默開朗、從不板起臉孔說教。不過這倒也不完全是高羅佩的杜撰,歷史上的狄仁傑本身也是個頗有幽默感的人物,史書上他與武則天的不少對話都令人發噱。除了人物性格方面的創造外,高羅佩筆下探案的結構布局、情節走向完全是西方式的,狄公破案的手法是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絕非公案小說中滑稽可笑的託夢破案云云。詭計的設定頗有黃金時代本格小說的特點:《紅閣子》中的密室謀殺,《柳園圖》里的童謠殺人,《紫光寺》的身份互換,《鐵釘案》的死前留言等等,都有一個符合邏輯的機智解答,解謎的樂趣不遜於英美名作。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沉和西方推理小說的趣味與一身,這部小說能取得如此成就也就不足為奇了。

高羅佩創作小說時往往是靈之所至,筆即隨之。1958年,高羅佩和他的中國妻子水永芳(還是張之洞的外孫女)去希臘旅遊,有一次為了等候汽車,在一個車站待了很長時間。為了消磨時間,他想起在東京曾買到一架明代中國漆屏風之事。他於是以此為題材構思了一篇小說。回旅館後妙筆生花,一揮而就。這就是小說《四漆屏》,也是我個人最喜愛的狄仁傑探案。還有一次,他想起戰後曾去北京遊覽道教勝地白雲觀,結識一名道士。這位道士精通書琴詩畫,高羅佩曾向他請教,受益匪淺。後來聽說這個道士與若干仕女有染,激怒了觀里徒弟,他們揭竿而起,使這位道士活活致死。這個故事也被他改頭換面,寫進了小說之中。

說到《狄公案》在中國的成功,離不開翻譯的功勞。譯者陳來元和胡明以中國元明通俗小說的語言翻譯這套書,原汁原味,古色古香,讀來令人心曠神怡,真正做到了翻譯要求的“信、達、雅”。對比書市上一些連文通字順都做不到的翻譯小說,不得不讓人對七八十年代的中國翻譯家肅然起敬。噫!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文末附上高羅佩的一首七律:

漫逐浮雲到此鄉,故人邂逅得傳殤。

巴渝舊事君應憶,潭水深情我未忘。

宦績敢雲希陸賈,遊蹤聊喜繼玄奘。

匆匆聚首匆匆別,便泛滄浪萬里長。

幕後製作

96年版第一部光碟封面96年版第一部光碟封面
1996年4月,已經拍攝了8集的《狄仁傑斷案傳奇》(即指96版)劇組考慮更換主人公扮演者,決定邀請馬昌鈺出演“狄仁傑”。對於“狄公”鍾情已久的馬昌鈺在接收到邀請之後當即推掉其他片約,誰知攝製組又由於某種原因決定不更換“狄公”。這是他演藝生涯中第一次被辭退,內心又一次飽嘗與“狄公”失之交臂的遺憾。然而,半年之後,正在忙於籌拍另一部電視劇的馬昌鈺又接到“狄仁傑”劇組的召喚——“狄仁傑”劇組再次邀請他扮演“狄公”,劇組幾十號人在“等米下鍋”,情況緊急!
於是,馬昌鈺二話沒說,接受了劇組的邀請。分析起來,其內心原因有三:第一,救場如救火,這是演員的職業道德;第二,拍攝《楊家將》與太原朋友有過親密的合作;第三,與“狄仁傑”神交已久,就像老朋友,這次際遇,應該說是命運的安排,不能再錯過了。就這樣,馬昌鈺終於來到狄仁傑的故鄉,開始了他的“狄公生涯”。
很多人疑惑當年為何中途換人,據知情人透露,“換人內幕”:孫承政主演的前11集,是經過有關人員每天一邊拍攝一邊修改出來的,耗費了他們大量的精力。扮演狄仁傑的孫承政老師作為主要演員,也參與了改編,但是他認為這還算不上完美。在準備繼續往下拍攝的時候,人們要求邀請孫偉老師(1986年版狄劇的導演兼編劇)來參與修改,卻遭到了有關負責人的回絕。據說,孫承政老師一看實在無法繼續,只好痛心地拒絕了拍攝。當時,還有許多主創人員同樣無法忍受,也跟著撤離了。這次撤離的一共有18個人,包括最早拍攝1986年版狄劇的攝像杜希源。
根據內幕人士的回想,孫承政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狄仁傑斷案傳奇》是中國第1部古裝推理小說,我們應忠實於原著,要對得起觀眾。

劇集目錄

86版

劇照劇照
01--04玉珠串
05--07黃金案
07--08蓮花池
09--10斷指記
11--14四漆屏
96版第一部
15--17御珠案
18--21紫光寺
22--25朝雲觀
26--29鐵釘案
30--35紅閣子
36--39漢家營
96版第二部
40--43京師案
44--47銅鐘案
48--51棋譜案
52--64狄仁傑與武則天傳奇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狄仁傑 孫承政

簡介:總1-25集

狄仁傑 馬昌鈺

簡介:總26-64集

喬 泰 王為念

簡介:86版

喬 泰 雍和平

簡介:96版第一部

喬 泰 劉小平

簡介:96版第二部

陶 榮 孟耿成

簡介:86版

馬 榮 田春虎

簡介:96版

趙 強 陶 甘

簡介:96版第一部

陶 甘 王九勝

簡介:96版第二部

洪 亮 李玉林

簡介:86版

李 炬 洪 亮

簡介:96版第一部

書 童 王小強

簡介:86版

職員表

製作人 靳大力、劉遠東、杜希源、田榮偉、劉鐸林、劉巳生、楊宗其
監製 樊茂州、薛文池、師海貌、吳曉宇、王泰安
原著 高羅佩
導演 孫偉、劉遠東、楊巧文、趙永、徐顯輝、陳東海
副導演(助理) 葉甲貴、李尚文、賀永懷、陳東海、王喜鳳、劉春生、苗茂、乜書傑、張芬
編劇 孫偉、陳晨光、劉遠東、張小亞
攝影 杜希源、樊慶元、楊森、藥阿龍、姚震、田榮偉、鄭文曉、劉江、陳志平、崔勇
配樂 任民、張晨川、王小剛、吳憲章
剪輯 傅正義、王莉、張芬、楊巧文、趙永
道具 李有生、郭大鵬、郭明亮、郭志宏、尹德彪、賈紹武、韓有太
配音導演 上海電影演員劇團、劉鐸林
藝術指導 孫偉、印三通、關明
美術設計 邊其義、郝曉聲、袁森、馬步遠、趙新星、何長明、張生計、王偉
動作指導 孟耿成、王金保、趙強、王喜鳳、程鎮
造型設計 劉雅明、喬喬、程洪鳳、王麗莉、王霞、郭秀芝、楊翊、張筱彬
服裝設計 白保根、龔玉榮、呂榮貴、趙淑賢、梁翠雲、梁志崇、溫美恩、梁文亭
燈光 谷天江、高長柱、王德茂、李樹奎、游曉林、陳鋼、韓榮良、雷子、劉廣國、胡龍昌
錄音 倪正、任民、包奎生、李泊江、王福柱、張旭
劇務 李玉林、秦子普、武志偉、王萬錄、彭慶生、趙淑賢、田春生、趙新星
場記 梁士勇、李莉、史寶繡、張芬、苗茂、楊麗芳、鍾偉華、趙娜
布景師 陳登章、張恆順、周曉溪

音樂原聲

86版
劇照劇照
一腔正氣走天涯
作詞:曹勇 作曲:鄒輝明 演唱:關貴敏
演奏:上海舞劇院樂團 指揮:樊承武
背上青風劍,胯下紅鬃馬。
專走世上不平路,常入民間布衣家。
除凶頑,扶良善,不避風險。
為百姓,爭一個太平天下。
細勘察蛛絲馬跡,破疑案流水落花。
心中自有明鏡在,一腔正氣走天涯。
96版
作曲:王小剛 演奏:山西省歌舞劇院小樂隊 指揮:王小剛
主題曲:《狄公贊
作詞:陳晨光 演唱:閻維文
千秋青史奉日月,
一代人傑古今傳。
大唐中興天子臣,
斷獄如神父母官。
去偽存真揭迷案,
懲惡揚善盪青天。
自古民心不可違,
哪管朝代輪迴轉。
君不見萬丈宮闕都做了土,
唯有那一腔正氣在人間。
插曲、第一部片尾曲:《訴衷腸》
作詞:李京利 演唱:陝軍
是電你就放一道光,
是雷你就炸一個響,
是天你就透一個亮。
急風暴雨迷霧散,
酷暑過後有嚴霜。
都說江河入大海,
誰人能夠訴衷腸。

劇集評價

劇中案中案,撲朔迷離,奇中奇,引人入勝,精湛細膩的情節、表演、場景、妝扮與時代風韻,均堪稱經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