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構成要件理論

收入本書的六篇論文,都是以刑法中的犯罪構成要件為主題的系統性理論研究。 其中卷首的《犯罪構成要件的理論》是最近的作品,它的一部分曾經發表過,但全文卻是在本書首次發表。 第二部作品《犯罪構成要件充足的理論》及其以下的論文,都是在昭和三年(1928年)以後以種種機會發表過的。

內容介紹

《犯罪構成要件理論》詳細地研討了構成要件的概念及其理論功能;構成要件與違法及道義責任的關係;構成要件中的規範要素和主觀要素;構成要件與行為;構成要件與因果關係;構成要件的修正形式以及構成要件與共犯、罪數;作為刑事訴訟的指導形象的犯罪構成要件;構成要件和公訴事實及訴訟原因;構成要件與證據;構成要件與抗訴審的結構等問題。提出了行為符合構成要件,並使所有構成要件都滿足,這是刑事責任的基本條件;行為的違法性,其阻卻性只阻卻其可罰性;行為人的道義責任,是對實施違法行為的人進行的,從道義上非難其所實施的行為的規範性判斷;未遂犯與共犯是修正構成要件的一般形式;罪數應當以構成要件的充足為標準來決定;訴訟法方面所謂的“應當成立犯罪的事實”必須理解為符合構成要件的事實,即犯罪構成要件事實。刑事訴訟中的案件管轄等也應當由犯罪構成要件性事實來決定等基本觀點,全面闡釋了其客觀主義犯罪構成要件理論。
收入本書的六篇論文,都是以刑法中的犯罪構成要件為主題的系統性理論研究。其中卷首的《犯罪構成要件的理論》是最近的作品,它的一部分曾經發表過,但全文卻是在本書首次發表。第二部作品《犯罪構成要件充足的理論》及其以下的論文,都是在昭和三年(1928年)以後以種種機會發表過的。因此,前後文中重複的地方比較多,不過這也是理論研究中必然的現象。重要的意義在於, 它們不僅記錄了我的研究過程,也大體上記載了構成要件理論在德國以及我們日本的發展歷程,所以也一併收錄於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