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特稿,又叫紀實特稿、紀實稿,或者新聞特稿。《新聞學大辭典》對特稿是這樣解釋的:“特稿就是運用解釋、分析、預測等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係、矛盾演變、影響作用、發展趨勢等方面報導新聞的形式。”簡單的說就是通過文字深入揭示事物本質,把問題說透徹的報導。它是一種有深度的新聞報導,可分為解釋性報導、調查性報導、預測性報導、服務性報導、人物特寫等,按這種定義可知除訊息以外,一切新聞報導皆為特稿,涵蓋太大。

特稿介紹

特稿的定義

而梅爾文·門徹在《新聞報導與寫作》中這樣定義特稿:“特稿旨在娛樂或以側重講故事來提供信息。”獲得首屆普利茲特稿寫作獎的記者喬恩·富蘭克林在論文《為故事而寫作》中提出“特稿是一種非虛構的/短故事形式”的觀點。在甄別一篇報導是否為優秀特稿的時候,普利茲評獎的條件是:“除了具有獨家新聞、調查性報導和現場報導的共有的獲獎特質外,特稿主要是考慮高度的文學品質和原創性。”

特稿作為一種新興的新聞文體,究竟靠什麼贏得客群的青睞?除了故事化的形式和客群的審美、閱讀的期待心理等外在因素,特稿它在題材選擇、表達方式上又有不同之處:

特稿的定性

紀實特稿首先要是新聞,但又一種有別於通常訊息、報導的特殊的新聞。特稿是一種新聞故事,又是帶故事的新聞,它與一般的通訊相比較,篇幅更長、最接近文學。它所涉及的人或事物比較複雜,同時有大量的細節和情感穿插在其中,對文字要求也很高。

特稿就是把身邊闖進了你的生活的百姓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發生的離奇古怪、驚天動地、感人肺腑、看似平常經過提煉又不平常的人和事,用特別的筆法,生動的語言,寫出別具特色情節的,讓人看了不敢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真實故事的稿件。

美國新聞學教授詹姆斯·阿倫森在《特稿寫作與報刊》中指出:“特稿,通常指報刊上篇幅較長的某類稿件,這類稿件沒有正規的新聞導語,寫的是有關某人、某個機構的一樁新聞事件,或某一政治事件或社會事件。”

特稿在中國

《華西都市報》的創始人、前總編席文舉是當代中國特稿(他當時叫特別報導)的“催生婆”;張建新就是特稿走紅的第一功臣。他曾任《華西都市報》編委,並長期擔任特稿部主任、“特別報導”主編,對特稿特有研究。

張建新認為紀實特稿的“特”在它的文學包裝上。新聞特稿具有可讀性和故事性,就需要作者按照讀者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運用文學手段來包裝新聞特稿。通訊與新聞特稿相比,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在於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客群性。不同之處,二者最主要的不同在於,新聞特稿更強調可讀性和故事性。而可讀性和故事性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學手段來包裝。新聞特稿運用和借鑑文學藝術手段來表現人物和事件,比通訊借鑑和運用文學藝術手段更徹底、更集中、更廣泛。從這個意義上講,通訊與新聞特稿是不相同的。在保證新聞特稿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我認為,文學的各種手段都可以用來“製作”包裝新聞特稿。

特稿的特點

第一,真實是新聞紀實作品的生命。首先,從真善美的美學意義上講。一切精神產品,包括新聞紀實作品,最高境界都是追求真善美。其次,新聞紀實作品只有真實,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再次,人性的共性與複雜性決定新聞紀實作品要強調真實性。總而言之,不論是從追求真善美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也是精神文化產品的最高境界出發,還是要使你的作品有震撼力,令人信服,都必須強調生活的原生態,必須寫出人性的共性與複雜性,只有這樣,我們的作品才有震撼力,才有衝擊力,而要達到這個效果,我們始終要把真實性放在第一位。

第二,深入採訪是保證新聞紀實作品真實性的唯一途徑。要保證新聞紀實作品的真實性,唯有深入採訪,沒有其它捷徑可走。首先,採訪以前一定要準備充分。在確定一個採訪對象後,要廣泛蒐集與之相關的背景和外圍材料,然後擬定採訪提綱。其次,要多方採訪,多側面的採訪。《人民日報》的幾個記者在蘭考實地採訪了兩三個月。徐遲這樣的大作家寫《歌德巴赫猜想》,在中科院跟著陳景潤採訪了幾個月甚至長達半年,他是花這樣的時間這樣的力度才寫出那么優秀的作品。因此,經典的東西,流傳於世的東西,是花了大功夫費了大氣力的,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寫出一個經典的東西。

第三,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提煉文章的立意與意境。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提煉文章的立意與意境,才可以保證文章的新銳和視覺衝擊力。所謂“新銳“,“新”就是新鮮、生動,“銳”就是小而尖,像刀子那樣蠻尖蠻尖才有殺傷力。“視覺衝擊力”這個詞是一個文藝評論家針對《知音》,提出來的一個概念。

第四,題材要有張力,要能以小見大 。特稿打動人心的地方首先表現在題材選擇方面:從小處著手,將時代背景下的大問題以微觀角度來剖析,縱深的看,注重新聞的題材與時代背景的結合,避免空泛的說教。如《中國青年報》《冰點》專欄的創刊號文章《最後的糞桶》是以了解返城知青生活狀態如何的大背景下講述北京返城知青掏糞工人的生存狀態,報導真切地表現了為都市喧囂與冷漠所遮蔽的善良情懷,以及他們的自尊與敬業精神,引起很大的反響。選擇讀者真正關注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發掘報導題材,表現 “小人物,大問題”,在題材選擇上著重具有普遍關注、具有普遍閱讀興趣的題材,人物很小,但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很大,社會輻射力很強。作為特稿的選題,首先它應該是新聞,是鮮活感很強的東西。其次它最好是能夠體現時代特徵的典型事例。不管是新聞事件還是愛心故事,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具體的新聞事件入手,以小見大。如在反映房地產市場的有待規範的問題上,可從普通老百姓的買房故事落筆,這樣可使報導有了親近感,拉近了報導與讀者的距離,變抽象為具體。

關注人群的命運和生存狀態,從一些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的命運故事,一些司空見慣的家長里短中尋找特稿題材,進行深入的觀察和思考。這些人或事在特定時空中呈現出“不普通”就納入我們特稿題材的視角。題材選擇充分考慮到讀者的感受型需求,“這種需求體現為讀者自身的生活經驗與媒介上豐富的生活細節間的互動。 ④”這樣的特稿才能打動人心。如普利茲特稿獎作品《土地上的生活:一個美國農場家庭》,文章通過描寫一對農場主人四季生活、工作,講述了在美國“農業危機”的大背景下農場主人的生活變化及影響,將抽象的農業危機和具體的農場主人柴米油鹽的生活緊密聯繫,沒有羅列數字和專家觀點,只有對農場主人客觀的描述,卻給人以無窮的思考,引起了讀者的共鳴和同情。這便是題材選擇的精妙之處。

一般說來,適宜采寫特稿的新聞題材應該具有足夠的內在張力——新鮮、重大、有針對性、有深度。所以在題材選擇上,特稿記者應該時刻關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無論是重大政策的出台及反響,還是衣食住行狀況的微小變化,一些突發的重大新聞事件的詳情,新聞背後的內幕情況,曲折動人的新聞故事,引人關注的人物命運,舊聞中新發現的新聞以及有新意的法制案件的告破,特稿記者都應該納入自己的選題視角內,用敏銳的眼光捕捉新聞事件中的獨特之處,寫出有反響的稿件。

第五、紀實特稿要有特色的表達,要能講好故事。特稿寫作非常重要的一個不同是:重視細節寫作,精彩傳達事實。細節是特稿的主要事實,逼真描寫細節,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通過細緻入微的細節白描,生動、傳神地傳達事實的真相,給客群營造想像的空間,深深地打動人心,這正是文字的魅力,純粹圖象的報導,絕不可能產生這樣的效果。所有的細節描寫都是建立在真實基礎上,藉助文學的手法,但沒有超越新聞真實的範疇。細節描寫比直接用概括性語言效果要好得多,如《南方周末》刊登的特稿《盲藝人的樂與路》中的一個細節描寫:

“藥成江把幾張紙幣對著太陽貼在眼前仔仔細細地看了個遍,又把它遞到張慶林手裡,張慶林一張一張地摸過,又傳到陳玉文手裡再摸了個遍才遞迴來,藥成江解開棉衣扣子,把它們揣進貼肉的口袋裡…” 這一系列的動作:看、摸、傳、遞、解開、揣進,體現了盲藝人對錢的珍愛,還有盲人的動作特點,非常的傳神、到位。這個細節遠比“盲藝人對錢十分珍惜啊”這種概括性的語言要生動傳神。通過細節描寫,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一種審美情趣。

特稿寫作是如何重視細節表現的呢?首先體現在細節的選擇上,特稿文本中的細節描寫是為主題服務的,“用來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細緻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的特點,增強報導的現場感。⑤”精彩的細節描寫,在經典的特稿作品中很容易找到。譬如,《她把所有的15萬美元都捐給了一所大學》中寫到麥卡錫是如何節儉時:“她的《聖經》已經破爛不堪,她就用透明膠將它粘住,以防《哥林多書》掉出來。”⑥這樣的描繪令人驚嘆:一個生活如此簡樸的老人,卻將15萬美元的巨款都捐給大學,她的心靈是多么美麗。其次,細節描寫有層次遞進,特稿中選用具有遞進關係的細節反覆加深印象,就像愛剝洋蔥頭一樣層層地剝開,事實也在這層層遞進中凸顯出來。再者,細節必須是準確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任何一個不準確的細節,都可能影響到整篇文章的可信度。特稿文本中的細節描寫切記要儘量還原現場,不允許想像,少用形容詞,應當用最準確的動詞,準確、連貫的動詞對細節的生動和傳神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最後,細節是冷靜、客觀的,作者的感情一般隱藏在細節之後,而不直接表達出來,這也是一種“藏舌頭”的方法,通過細節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態度和觀點,實現事實讓細節說話。

特稿寫作跟一般的新聞寫作不同:一般的新聞寫作目的很單純,就是告知,但特稿給人的不僅僅是告知,它要審美,要引起你的感情的波動,產生閱讀上的快感和情緒上的共鳴。要形成這種快感和共鳴就必須藉助一個好的表達方式:用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客群。而這種非虛構的故事化形態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故事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人的現實行為有意無意地受到所接受的故事的影響,是對故事的模仿,回響,回答或反叛。⑦” 而小說是作為故事“最能滿足人們將生活與藝術緊密結合之願望的文學形式。⑧”這不難解釋2003年度普利茲特稿類獲獎作品《恩里克的旅程》讀起來象一部懸念迭起的驚險小說。特稿中採用小說的敘述格式避免了平鋪直敘的平淡,通過埋伏筆,設懸念抓住讀者。特稿的標題製作和文章開頭的五六百字一定要使讀者產生閱讀慣性或閱讀懸念。如特稿標題《世紀末的彌天大謊》就使讀者有閱讀欲望。特稿是新聞的展開,這種展開必須藉助文學或小說的手法為整個敘述搭起一個好的結構框架,它可能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開頭,也可能有意安排一個戲劇性的開篇,亦或是一段精彩的對白。總之特稿的開頭不會象訊息的導語只有一個模式,只有一種結構 ——倒金字塔結構。對於特稿而言,必須在準確基礎上達到完美、豐富、多維度、立體化,通過重視細節的寫作,懸念的設定,小說的形態講好一個故事,這是一個表達方式的問題,這也是特稿打動人心的地方。

第六、紀實特稿要有價值追求,要有靈魂。信息的價值就是新聞的價值。特稿是長文報導,它不象訊息,訊息的信息源可以是單一的(如簡明訊息),而特稿是深度報導,就不能只有一個信息源,它必須是多源的,做到告之以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實現事態信息、情態信息、意態信息的多層次實現。“新聞價值主要是一種認知價值,信息價值:即新聞價值的核心就是為主體的生存發展和完善,為社會的存在發展和完善,提供最新的、真實的信息服務。⑨”而特稿也與其他新聞文體一樣也是提供真實的信息服務,不同的是特稿提供多維的,多層次的信息服務。首先是事態信息的感知,客群通過閱讀特稿,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即獲取事態信息是接受主體解讀新聞文本最基本的需求,可以稱之為知事。滿足了這一需求,新聞文體實現了它最基本的價值——表層新聞價值。顯而易見,特稿具有告事的功能,讀者可以通過對特稿的事態信息的感知實現表層新聞價值。其次,人們在閱讀特稿,不僅僅是為了解事實,他還有一種心理上的需求,希望從特稿中獲得情感上的共鳴與滿足,這就進入了文本內層價值的實現——體驗情感信息帶來的種種感受。前面所言特稿具有高度的文學性,它能動之以情,這個情便是情感共鳴,情也是讀者獲得的情態信息。情態信息的表達與傳播,感受與體驗,使特稿這一新聞文體成為記者和讀者進行情感交流的橋樑,內層新聞價值通過情態信息的體驗來實現。再者,意態信息主要是指蘊藏在新聞事實中的潛在道理,特稿以其故事化的形態、豐富的細節,不知不覺地傳遞著這些道理,讀者可從特稿文本的事態信息,情態信息中,讀出暗含的觀點和思想,體悟出看不見的意圖和道理,這便是曉之以理,也是深層新聞價值的實現。特稿通過深入、詳盡的敘述,能夠做到事態信息、情態信息、意態信息的多層次地展現,實現新聞價值的不同層次的實現,達到告之以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也是特稿的魅力所在。(其中表層、內層、深層新聞價值的概念是楊保軍先生在《新聞價值論》中提出)。

特稿,以什麼打動人心?特稿以其貼近生活、反映時代的主題;通過豐富生動的細節描寫;採用講故事的形式,運用立體化的報導手法,告之以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表現其高度的文學性和創造性,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是新聞文體中的新寵。但是特稿不是虛構的故事,它不是小說,它永遠是在真實的基礎上向讀者娓娓道來的一種新聞敘述方式。

特稿題材來源

其一,即興尋找。根據自己對特稿的認識和把握程度,在信息的海洋里廣泛搜尋特稿線索。可以從當地報紙(特別是晚報、都市報等)的新聞(特別是社會新聞)中“淘金”,也可以從本地電視、電台的新聞節目和新聞網站中篩選“題材”。更可以把視野從本地擴展到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那么,捕捉特稿線索的能力就會更強,采寫特稿的天地將會更寬廣。

其二,有目的搜尋。每一個重大活動、重要事件、與民眾關係密切的新法規的頒布,都會形成相應的報導焦點。如重大活動、如奧運會閉幕前夕、重要事件如“五七空難”發生後,那些新的金牌得主或受害者家屬、搶險隊員等,就會成為新聞人物,如果你帶著目標去搜尋相關特稿報導線索(父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啟蒙教練等),一定會收穫很多。

任何一部新法律頒布以後,在施行初期都會產生一些新情況、新故事,在這個時候,這些新情況、新故事就可能采寫成一篇優秀特稿。

特稿的稿費標準

因為紀實特稿題材難尋,採訪不易,且寫作起來非常嚴謹,編輯要求相當苛刻,故其稿費也相應較高,普遍的稿費標準是每千字,從200元-2000元。一般的雜誌,在不要求一稿一投的情況下,稿費便是千字200元起價;如果要求獨家首發,則稿費標準為千字500-2000元,而且還是稅後。在眾多刊發紀實特稿,並大嘗甜頭的報刊雜誌中,《知音》、《家庭》兩家雜誌,以及《華西都市報》,都是1000字1000-2000元。《婚姻與家庭》、《前衛》等雜誌是1000字600元……

除此以外,更有不少報刊還對特稿作者有額外的待遇:《知音》國內版一般稿酬每千字1000元,每期參加評獎,如獲讀者好評,該刊另外支付1萬元的提名獎,年底再從全年的提名作品中評出一、二、三等獎。對一年內在《知音》上稿三篇優秀紀實稿件以上者,雜誌社將適時安排東南亞筆會和北美洲、歐洲、澳洲筆會,同時可以成為簽約作者。

《華西都市報》也每年兩次組織作者參加國內和歐洲筆會,筆會產生的所有費用由報社全額報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