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奧運動

特奧運動,全稱"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是智障人士在正常人組織,引導下,力所能及地參加的體育運動,旨在使智障人士增強體能,開發智慧型,提高社交活動能力,從而促進其生理和心理的康復,為他們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創造條件和機會.特奧運動是一項特殊的體育事業,更是一項造福於智障人士這一特殊社會群體的社會福利事業,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

特奧的由來

1963年6月,特奧運動創始人,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妹妹尤妮絲·甘迺迪·施萊佛女士在她的家鄉開始為一些智障兒童和成年人舉辦夏季露營活動,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和身體鍛鍊開發他們的潛能.
1968年1月,首屆國際特殊奧運會芝加哥舉行,有來自美國26個州和加拿大的1000名運動員參加田徑,游泳,曲棍球的比賽.
1971年12月,美國奧委會正式允許特奧作為它所認可的組織,可以使用"奧林匹克"的稱呼.直到1988年2月,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和接納了"特奧".
特殊奧林匹克是唯一得到國際奧委會授權,在世界範圍內使用"奧林匹克"標誌的組織.

特奧運動目標

特奧運動的目標是通過為全球1.7億多名智障人士提供參與運動的機會,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使智障人士有機會成為對社會有用,被社會認可和尊重的公民;同時積極致力於人們對智障人士的認可,讓漠視與排斥變為包容與支持,讓全社會理解和接納他們.

特奧運動使命

為智障兒童和成年人參與日常奧林匹克體育訓練及競賽創造條件和機會,使他們發揮潛能,勇敢表現,在參與中與其他運動員,家人分享快樂,交流技藝並增進友誼.

特奧運動精神

技能,勇氣,分享以及超越國家,政治,性別,年齡,種族,宗教的界限所帶來的快樂.

發展意義

發展特奧運動的意義無論運動員能力高低,年齡大小,參加特奧運動給智力障礙人士將帶來明顯的好處.
身體方面:可提高協調能力,耐力,改善心血管系統機能.
精神方面:對競賽規則知識的學習及對比賽中技戰術的研究,將培養運動員的自尊,自信和自豪感.
社會方面:通過在比賽中和正常人,同伴通力合作,相互激勵,在不同地方旅行和學習中培養興趣,增加家庭榮譽感,提高對社會的認識程度,為社會所接受和認可;可獲得豐富有益的生活,在學習,工作,家庭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高技能,建立自信,提高領導才能.
通過參加特奧運動,智障人士可以增強身體機能,動作技能,自尊及自信,培養友誼以及得到家庭成員的支持.特奧運動員將這些益處帶入他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和社區活動中,家庭成員可以變得更加緊密,社區志願者可以和運動員成為好朋友,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智障人士的價值.

我國的發展

我國特奧運動的發展
我國的特奧運動源於特殊教育。在我國,特殊教育已有近五十年的歷程。1958年在北京西城第二聾啞學校內開設了第一個弱智教育輔讀班, 其開展的活動是我國智力殘疾人體育活動的萌芽。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特奧運動的開展是自發的、零星的、局部的、不系統的,沒有為社會所重視。改革開放以後,1985年6月17日中國弱智人體育協會成立, 7月6日加入國際特奧會組織,我國成為國際特奧會的成員國。1985年11月國際特奧會主席薩金特·施萊佛先生率團訪華並參觀了西城培智中心學校,由此特奧聖火在我國點燃。同年年底,我國選派了首批特奧工作者赴香港參加特奧知識和教練員培訓。1987年3月,國際特奧會在我國深圳舉行了第一個特奧高級講師及足球教練員培訓班,全國首屆特奧運動會也在深圳舉辦。同年,我國首次組團參加了第七屆世界夏季特奧運動會
2005年月國際特奧會在墨西哥舉行董事會會議,中國特奧會主席王智鈞在會議上介紹了中國特奧運動的開展情況和50萬特奧運動員發展目標的完成情況,受到與會者的廣泛讚譽。截至2005年底,全國共有28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特奧會;共培養特奧運動員53萬, 圓滿完成了“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畫綱要”的目標。我國的特奧運動走出了一條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