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運輸實務

物流運輸實務

《物流運輸實務》全面地闡述了貨物運輸的基本理論,重點地闡述了我國各種運輸方式貨物的託運、領取以及運輸變更等的辦理手續,本著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具體實務闡述較為詳細。結合教學內容,引用了實際案例,安排了複習思考題;每章安排有實踐項目訓練,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實際操作能力。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陳克勤
ISBN:10位[750472467X] 13位[9787504724670]
出版社中國物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定價:¥30.00 元

內容簡介

《物流運輸實務》內容簡介:運輸是物流系統的重要環節,《物流運輸實務》以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制訂的《中等職業學校物流專業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教學指導方案》為指導,以貨運代理的獨特視角,從運輸作業的操作層面出發,介紹了物流運輸市場的概況,介紹了辦理鐵路貨物運輸、公路貨物運輸、水路貨物運輸、航空貨物運輸、貨櫃運輸和國際多式聯運業務的要點,並涉及了貨物運輸商務活動的業務要點,如辦理貨物運輸保險、辦理保價運輸,並且對如何進行運輸決策做了探討。
《物流運輸實務》著重從操作層面出發,注重實務,適合於中等職業學校物流專業的專業教學使用,也適合於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學習使用,以及物流行業的廣大從業人員職業培訓使用。

內容相關

內容提要

為了適應學生將來工作以及現場工作的需要,本書全面地闡述了貨物運輸的基本理論,重點地闡述了我國各種運輸方式貨物的託運、領取以及運輸變更等的辦理手續。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本著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具體實務闡述較為詳細。本教材結合教學內容,引用了實際案例,安排了複習思考題;每章安排有實踐項目訓練,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實際操作能力,這也是本教材與其他教材的不同之處。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達到:掌握各種運輸方式貨物的託運與領取手續、貨運流程;基本掌握各種運輸方式貨物的運輸條件;初步具有處理貨運糾紛、通關和物流運輸方案設計的能力;了解特快專遞、國際貨運代理以及貨物運輸保險。

序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指出:“進入新世紀,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才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增強,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面臨的物流人才問題更加突出。已開發國家利用各種手段吸引我國人才,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全球範圍內的經濟結構調整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綜合國力的競爭更加倚重於科技進步和人才開發。今後5-10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做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各項應對工作,實現‘十五’計畫確定的宏偉目標,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人才是關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走人才強國之路,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選擇”。
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快,許多大型跨國集團的進入,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和許多市場意識敏銳的企業已把物流作為提高競爭能力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把現代物流理念、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現代經營與管理模式引入國家、地區經濟建設和企業經營與管理之中。但是,我國的物流教育仍十分滯後,造成現代物流綜合性人才、企業尤其是流通企業改造傳統物流與加強物流管理、城市規劃與物流系統運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作技術操作等現代物流人才嚴重匱乏,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據各地人才預測,物流人才是全國12種緊缺人才之一,物流工程規劃人員、物流管理人員、物流科研人員、物流師資全面緊缺。到2010年全國大專(高職、高專)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為30萬-40萬人,國際物流、物流管理、倉儲與配送、物流運輸、企業物流、物流行銷、物流信息處理等技能型操作人才每年需要近10萬人。

文摘

第一章 物流運輸概述
學習目的與要求
1.掌握物流運輸的概念,以及物流運輸與其他物流環節的相互關係;
2.了解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運輸中的套用;
3.了解物流結點尤其是轉運型結點的作用;
4.掌握各類運輸方式的特點;
5.了解各類運輸工具及各類運輸方式的價格確定。
第一節 物流運輸概述
一、物流運輸的概念及其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 l8354-2001)對物流運輸的定義是“用設備和工具,將物品從一地點向另一地點運送的物流活動。其中包括集貨、分配、搬運、中轉、裝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社會產品的生產和需求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空間和時間上的差異。由於生產力布局和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會導致產品此地有餘而彼地不足;由於有些產品生產或消費上存在著時間上的差異,會導致產品此時有餘彼時不足。這些就要靠流通過程加以調節,需要現代化的運輸規劃和合理的倉儲來保證。運輸和倉儲在物流的諸多環節中是兩個主要環節,特別是運輸占有中心地位;它們雖然不產生新的物質產品,但卻能實現物品空間的轉移或時間上的轉移,創造物品空間效用和時間效用。尤其是運輸,它是物流過程中最主要的增值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編輯推薦

為了適應學生將來工作以及現場工作的需要,本書全面地闡述了貨物運輸的基本理論,重點地闡述了我國各種運輸方式貨物的託運、領取以及運輸變更等的辦理手續。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本著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具體實務闡述較為詳細。本教材結合教學內容,引用了實際案例,安排了複習思考題;每章安排有實踐項目訓練,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實際操作能力,這也是本教材與其他教材的不同之處。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達到:掌握各種運輸方式貨物的託運與領取手續、貨運流程;基本掌握各種運輸方式貨物的運輸條件;初步具有處理貨運糾紛、通關和物流運輸方案設計的能力;了解特快專遞、國際貨運代理以及貨物運輸保險。

物流現代化-實施要素

實現物流現代化的基本要素包括:思想要素、基礎要素、技術及管理要素和社會協調要素。

1.思想要素

思想要素,首先是啟蒙宣傳與教育。物流的概念、含義、內容、作用等不經過一番啟蒙宣傳和教育活動,多數人是不會了解、不會認識的,不理解物流的重要性,當然就不會引起對物流的重視;沒有這種廣泛的宣傳和教育活動,則不會變成大家的思想和行動;沒有充分的宣傳和普及教育,人們也不會知道物流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搞好物流有什麼價值和意義。行動往往取決於認識,認識則取決於學習和教育,因此,物流的啟蒙宣傳和教育,應該是實現物流現代化的首要因素和基本條件。

2.基礎要素

物流現代化的基礎要素包括:公路、鐵路、港口、碼頭、倉庫、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物流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訂;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和網路構築。主要是物流的整體布局,全面設計,避免或減少重複建設和人為浪費;托盤、代碼、用語、包裝的標準化、統一化、規範化;信息功能的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的形成和信息共享,還有人才培養以及經濟發展、資金實力等。
基礎要素對於物流現代化至關重要,基礎不牢,就無法向更高層次發展;基礎工作不做在前面,就會越搞越亂,中途很難修正。

3.技術及管理要素

物流現代化的技術要素範圍很廣,如物流信息技術中EDI(電子數據交換)、RF(射頻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 ITS(智慧型交通系統)等,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將會愈發突出。機械化、自動化企業、立體自動化倉庫、多功能配送中心、機器人搬運裝卸、托盤聯營、單元化堆碼,自動分揀機械、條碼識別、電子掃描、自動化包裝作業等物流技術,均是物流現代化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管理要素方面,如物流財務管理、物流成本分析、物流組織機構設定、物流人才使用、供應鏈物流管理等。

4.社會協調要素

要完成一項大的物流工程項目,要實現全社會的物流現代化,必須有政府及各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撐,沒有各部門、各行業以及理論界、教育界等上下一致、協調貫通的共同努力是辦不到的。比如,國家綜合計畫部門、各級政府的計畫部門、城市建設部門先要制訂一個具有戰略意義和長遠目標的規劃,將物流合理化、現代化做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來設計、構思。有了科學的規劃後,在實施過程中,國家財政應適當給予補貼,稅收方面應給予照顧;在用地申請上,建設部門、國土規劃和審批部門也應給予優先考慮。這些關鍵問題,不是企業力所能及的,只能靠國家高度重視,積極促進,否則,物流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此外更重要的是,國家需要在法律、法規方面給物流產業一定的地位,在政策方面予以適當的傾斜。
中國的物流“熱”儘管不斷的升溫,但只能說是剛剛起步。對物流的認識,尤其是對物流重要性的認識,也只限於一部分人,物流的現代化任重道遠。起步階段的基礎工作至關重要,沒有堅實的基礎,就沒有大跨度的飛躍。

目錄

第一章 物流運輸概述
第二章 物流運輸實務
第三章 貨櫃運輸
第四章 國際貨運代理
第五章 物流運輸方案
第六章 特快專遞
第七章 貨運契約
第八章 物流運輸保險
主要參考書目

其他同名圖書信息

書 名: 物流運輸實務
作 者:薛貴明
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9月
ISBN:9787562450320
開本: 16開
定價: 27.00 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