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指數

物流指數

物流指數是綜合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物流發展基礎條件以及物流發展對環境的影響的系統性評價指標,是人們對物流行業發展進行綜合診斷和物流行業管理的必要手段,是綜合衡量一個地區物流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

意義

物流指數的研究發布有利於進一步加強與世界已開發國家物流的交流、比較和研究;有利於推進物流行業的科學指導和規範管理;對政府部門巨觀決策和物流相關企業微觀經營都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發展狀況

國內

過去,我們主要是依據物流總額、物流增加值、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等比較單一的指標來反映地區物流發展的水平,這種做法不能全面綜合反映各區域物流發展狀態,也不能系統分析各區域物流發展中各項具體因素的影響程度。

2007年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制定了《社會物流統計指標體系及方法》國家標準,並採用“經理人採購指數”來描述地區物流發展狀況。

2009年途途物流研究數據中心發布了《公路運輸企業績效指數》。

目前,我國物流指數研究處於初級階段,一般參照中國物流採購聯合會和途途物流研究數據中心發布。

國際

已開發國家普遍通過指數研究方法來評價物流行業發展狀況,考察物流產業經濟總量的同時,更加注重物流服務效果。比如世界銀行物流績效指數中,發貨及時性是重要指標;英國物流指數中,運輸過程產生的噪聲和干擾也是重要考察對象;日本物流指數中,貨運車輛事故數成為重要考察對象。

1991年美國出版了《美國聯邦物流分析年鑑》,率先用物流指數研究物流行業發展狀況。

2000年英國政府發布了《新世紀英國運輸白皮書》和《10年運輸規劃》;

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綜合物流施政大綱》;

2002年澳大利亞物流業行動議程指導委員會發布了《物流行動議程》等。

2007年,世界銀行首次開發了物流績效指數(LPI)。

2010年3月,世界銀行發布了《全球經濟貿易物流——物流績效指數與其指示》。

作用

物流指數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巨觀經濟的發展。

判斷區域經濟走勢

物流指數與GDP、二產、三產具有高度相關性,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通過區域物流的綜合發展有助於判斷區域內製造業和經濟總體發展趨勢。

分析地區物流發展水平

物流行業涉及的指標很多,過去採用的指標比較單一(物流增加值、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和物流總額),不足以全面表現出區域物流的發展的狀態。依據綜合物流發展指數有利於政府分析地區間物流發展差異,探究各地區薄弱環節,為物流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有針對地制定發展規劃

過去採用的區域物流增加值、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和物流總額均為綜合指標,這些指標不能反映出區域各項具體的物流發展的好壞,依據綜合物流發展指數克服了傳統統計做法的弊端,利用物流業各項發展指標的權重及得分,針對性的制定調控政策和投資發展重點,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為物流業決策提供幫助

(1)物流企業使用物流指數判斷經濟走勢,進而判斷物流市場需求增減。

(2)物流企業進行網路布局的重要依據。

(3)物流企業根據政府的調整政策,決定企業核心業務調整方向。

(4)根據物流指數判斷經濟走勢及貿易趨勢,進而決定企業的定價策略。

(5)製造業企業或服務業企業選擇最佳物流投資區域的依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