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女與群羊

牧羊女與羊群(Shepherdess and her Flock):1864年米勒以這幅畫參加法國巴黎沙龍美展,獲得極高的讚譽。這幅畫無論是色彩,還是牧羊女形象都處理得比較細緻、統一、和諧。抒情的憂鬱,加強了全畫的感人力量,真實感加強了全畫的鄉土氣息。在這幅畫中,畫家捕捉了一個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場面(天空、草原、羊群、祈禱著的少女):高高的地平線,平坦與遼闊無垠,牧羊女披著舊毛氈披肩,圍著紅頭巾,孤獨地與羊群為伴……這個頭上包著暗紅色繡花毧帽,身上披著厚重毛氈的牧羊女,背對著羊群與彩霞,兀自編織著手上的毛線衣,她微躬的身影與專注的神情,宛如禱告般的虔誠。

世界名畫

【畫作名稱】《牧羊女與群羊》(Shepherdess with her flock) 又譯《牧羊女與羊群》、《牧羊女》
【創作者】讓·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法國)
【創作年代】1864年
【類別】帆布油畫
【風格】現實主義
【題材】生活場景
【規格】81 x 101 cm
【材質】 布 油彩
【現存藏處】巴黎 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作品賞析

在這幅畫中,畫家捕捉了一個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場面(天空、草原、羊群、祈禱著的少女):高高的地平線,平坦與遼闊無垠,牧羊女披著舊毛氈披肩,圍著紅頭巾,孤獨地與羊群為伴……這個頭上包著暗紅色繡花毧帽,身上披著厚重毛氈的牧羊女,背對著羊群與彩霞,兀自編織著手上的毛線衣,她微躬的身影與專注的神情,宛如禱告般的虔誠。
《牧羊女與群羊》其實融合了《拾穗者》和《晚鐘》的長處:低頭祈禱、感謝上蒼賜予她工作機會的牧羊女,和其他畫作同樣都包涵著農民單純的心與虔誠的宗教情懷。牧羊女站在落日餘輝里,雖然因為逆光,臉部和身體比周圍的景色、羊群都要昏暗一些,但是,米勒流暢沉靜的色彩,把因為生活壓力而不得不微微傴僂的牧羊女身軀,描繪得像是一座矗立在大地上的雕像,讓人們很難不多看幾眼;儘管她的衣衫襤褸,神情也很疲憊,但在米勒眼中,她和其他的農民都是日復一日勞動,來養育這偉大民族、來締造這美麗國家的英雄,有一種平凡的詩情畫意。
有人說那個虔誠的牧羊女就是米勒,或者說是他的精神化身,貫穿終身的是作者自己對大地、對自然的虔誠。憂鬱悲切的牧羊女,在夕陽的餘輝中,站立在曠野上,似乎在默默的禱告著。米勒由於自身的體驗,感受到貧苦勞動者的辛酸與痛苦,所以他以悲憫和同情的心態創作了這幅畫。

背景介紹

“農民畫家”米勒從小就看著農民在近乎不人道的嚴格勞動中求生存,因此,當他在眺望自然時,也毫不忽略在自然中與大地結合為一的人類。與荷蘭風俗畫相比較,在這幅畫中毫無任何戲劇性的偶發事件,唯有暮色中成群的羊兒和低首祈禱的牧羊女。乍看之下顯得隨意的構圖法,透過深沉的暮色實更加深了畫面的靜謐氣氛。這幅畫意外地讓米勒在官方展覽中獲得一致的好評,也許正因為畫面上所捕捉到的“真實”,米勒的作品也超越時代深深地感動我們。
1864年米勒以這幅《牧羊女》參加法國巴黎沙龍美展,獲得極高的讚譽。這幅畫無論就色彩,還是牧羊女形象都處理得比較細緻、統一、和諧。抒情的憂鬱,加強了全畫的感人力量真實感加強了全畫的鄉土氣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