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的午後

牧神的午後

作家於睫小說《牧神的午後》。文章始終貫穿著《牧神的午後》這首飄渺柔軟的歌曲。以小提琴專業學生於睫,齊歌的愛情為主線,從依賴到痛入骨髓的愛戀,從遺憾到奮身一搏的毀滅,不長的文章卻寫得動人心魄。猶如《牧神的午後》飄蕩的水紋之下暗潮湧動。

小說

bl作家於睫同名小說《牧神的午後》。該作品是作者早期作品之一,文章始終貫穿著《牧神的午後》這首飄渺柔軟的歌曲。以小提琴專業學生於睫,齊歌的愛情為主線,從依賴到痛入骨髓的愛戀,從遺憾到奮身一搏的毀滅,不長的文章卻寫得動人心魄。猶如《牧神的午後》飄蕩的水紋之下暗潮湧動。令人感慨的是作者對背景的拿捏,瀰漫不散的樂符始終跳動在行文之中,絲毫沒有刻意之感,是不可多得的好文。

於睫甚是擅長這種短小精悍的文章,沒有絲毫贅語,字裡行間,游魚戲水。

引子

午後的陽光下,半人半獸的牧神在午睡,恍忽中他見到了美麗的水精靈,牧神在半夢半醒中與水精靈交歡……待牧神醒來,這段似幻似真的美妙印象越來越模糊不清,是經歷還是夢,他再也說不出來……

《牧神的午後》——L'Apres-midid'un Faune。我和我那些管弦系的同學一樣,深愛這首德彪西(Claude

Debussy)的管弦樂作品。我們喜歡重複法國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那句名言:假如在臨死之前有可能再聽音樂的話,我要聽《牧神的午後》。

和他們不同的是,我的生命已和這部管弦樂序曲緊密結合,樂曲中的每一個音符都牽動著我身體中的每一根神經,控制著我血管中流動的每一滴血。

作者介紹

於睫:性別:女

作品集

《牧神的午後》(番外:)

《特工》

《兩個人一回事》

《後宮誘逃之現代版》

《海與日出·印象》

《象是一把刀子》

《二爺厲害》

《紙上談兵》

詩歌

馬拉美(Stephane Mallarme) 牧神的午後

牧神:

林澤的仙女們,我願她們永生。

多么清楚

她們輕而談的肉色在空氣中飛舞,

空氣卻睡意叢生。

莫非我愛的是個夢?

我的疑問有如一堆古夜的黑影

終結於無數細枝,而仍是真的樹林,

證明孤獨的我獻給了我自身

唉!一束祝捷玫瑰的理想的假象。

讓咱們想想……

也許你品評的女性形象

只不過活生生畫出了你虛妄的心愿!

牧神哪,幻象從最純淨的一位水仙

又藍又冷的眼中象淚泉般涌流,

與她對照的另一位卻嘆息不休,

你覺得宛如夏日拂過你羊毛上的和風?

不,沒有這事!在寂靜而睏倦的昏暈中,

涼爽的清晨如欲抗拒,即被暑氣窒息,

哪有什麼潺潺水聲?唯有我的蘆笛

把和弦灑向樹叢;那僅有的風

迅疾地從雙管蘆笛往外吹送,

在它化作一場旱雨灑遍笛音之前,

沿著連皺紋也不動彈的地平線,

這股看得見的、人工的靈感之氣,

這僅有的風,靜靜地重回天庭而去。

啊,西西里之岸,幽靜的澤國,

被我的虛榮和驕陽之火爭先掠奪,

你在盛開的火花下默認了,請你作證:

“正當我在此地割取空心的蘆梗

“並用天才把它馴化,遠方的青翠

‘閃耀著金碧光輝,把葡萄藤獻給泉水,

“那兒波動著一片動物的白色,準備休息,

一聽到蘆笛誕生的前奏曲悠然響起,

驚飛了一群天鵝不!是仙女們倉皇

逃奔

“或潛入水中……”

一切都燒烤得昏昏沉沉,

看不清追求者一心渴望了那么多姻緣

憑什麼本領,竟能全部逃散不見

於是我只有品味初次的熱情,挺身站直,

在古老的光流照耀下形單影隻,

百合花呀!你們當中有最純真的一朵。

除此甜味,她們的唇什麼也沒有傳播,

除了那柔聲低語保證著背信的吻。

我的胸口(作證的處女)可以證明:

那兒有尊嚴的牙留下的神秘的傷處,

可是,罷了!這樣的奧秘向誰傾訴?

只有吐露給向天吹奏的雙管蘆笛,

它把臉上的惶惑之情轉向它自己,

在久久的獨奏中入夢,夢見咱倆一同

假裝害羞來把周圍的美色逗弄,

讓美和我們輕信的歌互相躲閃;

讓曲調悠揚如同歌唱愛情一般,

從慣常的夢中,那純潔的腰和背

我閉著雙眼,眼神卻把它緊緊追隨

讓那條響亮、虛幻、單調的線就此消逝。

阿,狡詐的蘆笛,逃遁的樂器,試試!

你快重新揚花,在你等待我的湖上!

我以嘈雜而自豪,要把女神久久宣揚;

還要用偶像崇拜的畫筆和色彩

再次從她們的影子上除去裙帶。

於是,當我把葡萄里的光明吸乾,

為了把我假裝排除的遺憾驅散,

我嘲笑這夏日炎灸的天,向它舉起

一串空葡萄,往發亮的葡萄皮里吹氣,

一心貪醉,我透視它們直到傍晚。

喔,林澤的仙女、讓我們把變幻的回億

吹圓:

“我的眼穿透葦叢,射向仙女的頸項,

“當她們把自己的灼熱浸入波浪,

“把一聲怒叫向森林的上空擲去,

“於是她們秀髮如波的輝煌之浴

“隱人了碧玉的顫慄和寶石的閃光!

“我趕來了;啊,我看見在我腳旁

“兩位仙女(因分身為二的憂戚而憔悴))

“在冒險的手臂互相交織間熟睡;

“我沒解開她們的擁抱,一把攫取了她們,

“奔進這被輕薄之影憎恨的灌木休,

“這兒,玫瑰在太陽里汲乾全部芳香,

“這兒,我們的嬉戲能與燃燒的白晝相

象。”

我崇拜你,處女們的怒火,啊,歡樂

羞怯的坎樂來自神聖而赤裸的重荷,

她們滑脫,把我著火的嘴唇逃避,

嘴唇如顫抖的閃電!痛飲肉體秘密的戰慄:

從無情的她的腳,到羞怯的她的心,

沾濕了的純潔同時拋棄了她們,

不知那是狂熱的淚,還是無動於衷的露?

“當我快活地征服了背叛的恐怖,

“我的罪孽是解開了兩位女神

。糾纏得難分難解的叢叢的吻;

“當我剛想要把一朵歡笑之火

“藏進一位女神幸福的起伏之波,

(同時用一個手指照看著另一位

“那個沒泛起紅暈的天真的妹妹,

“想讓姐組的激情也染紅她的白羽,)

“誰料到,我的雙臂因昏暈之死而發虛,

“我的獵獲物竟突然掙脫,不告而別,

“薄情的,毫不憐憫我因之而醉的嗚咽。”

隨她去吧!別人還會把我引向福氣,

把她們的辮子和我頭上的羊角系在一起。

你知道,我的激情已熟透而絳紅,

每個石榴都會爆裂並作蜜蜂之嗡嗡,

我們的血鍾情於那把它俘虜的人,

為願望的永恆之蜂群而奔流滾滾。

當這片森林染成了金色和灰色,

枯葉之間升起一片節日的狂熱:

埃特納火山!維納斯恰恰是來把你尋訪,

她真誠的腳跟踏上你的火熱的岩漿,

傷心的夢雷鳴不止,而其火焰漸漸消失。

我捉住了仙后!

逃不掉的懲罰……

不,只是,

沉重的軀體和空無一語的心靈

慢慢地屈服於中午高傲的寂靜。

無能為力,咱該在焦渴的沙灘上躺下.

趕快睡去,而忘卻褻瀆神明的蠢話,

我還愛張著嘴,朝向葡萄酒的萬應之星!

別了,仙女們;我還會看見你們化成的影。

(飛白 譯)

音樂

《牧神的午後》是德彪西最早的不朽名作,這首前奏曲作於1892—1894年,1894年12月22日由古斯塔夫·多萊(Gustave Doret, 1866—1943)指揮首演。此曲為馬拉美的同名詩而作,原計畫還要寫間奏曲、終曲,此曲完成後,因已囊括了馬拉美詩的內涵而放棄了原計畫。馬拉美的詩描述西西里島上,半人半羊的牧神午睡方醒,女妖玫瑰色的肌膚仿佛在他眼前飄動。牧神順這感覺追溯幻境,正想折葦笛吹奏時,突然見遠處山泉旁草叢裡,有雪白的肌膚在閃動,葦笛聲徐緩悠揚,驚起泉畔的水鳥,女妖也紛紛潛入水中。牧神追趕過去,發現腳旁有兩個意態慵懶的女妖正旁若無人地躺在那裡。牧神抱起兩人,隱入薔薇叢中,女妖若隱若現,無所謂地心不在焉,牧神覺得手中的獵物四肢無力卻不易抓住,“竟然不知陶醉地歡喜欲淚”。最後獵物逃脫,牧神卻浮現擁抱美神維納斯的幻影,身心疲憊下來,伏倒在熱沙土上,再次要瞌睡。詩作最後是“再見了,絕世美人,我望著你那移動的身影。”德彪西自己解說,他的這首作品是針對馬拉美詩最後一行而作的闡釋。“這首前奏曲,可以說是將馬拉美的美麗詩篇自由地予以詮釋而成,可是並沒有涵蓋全詩的意思。或者可以說是以馬拉美的詩串連成背景,烘托出牧神的種種欲望與幻想在午後鬱熱的暑氣中蠢蠢欲動的情景。這以後,牧神因追逐逃遁的女妖而陷於極度的疲勞狀態,然後昏然沉睡過去。在夢中,他感覺大自然的一切為他所擁有,也就是說,他的幻想在夢境中實現了。”此曲是在半音階階進波狀起伏的藤蔓形音型主題基礎上,加入不同和聲潤色的10段變奏,也可把第一至第三部分(主題呈示+兩個變奏)為呈示部,第四、五、六部分為發展部,第七部分為歌調形式的中間部,第八部分為結尾部。也就是說,此曲和諧地融合了奏鳴曲式、變奏曲式和歌調形式。

舞蹈

1912年5月29日與巴黎首演的獨幕舞劇《牧神的午後》是尼金斯基編導的處女作,標誌了尼金斯基編導生涯的開始。音樂為德彪西作曲的《牧神的午後前奏曲》。全劇僅由八名演員組成,表演時間十分鐘。 舞蹈講述:夏日樹蔭的河岸,半人半獸的牧神撫弄牧笛,採摘葡萄,在陽光下懶洋洋地舞動。七個美麗的寧芙仙女,相繼來到河中沐浴。牧神不由萌動春情,本能地闖入了她們中間。眾仙女驚恐四逃,唯留下一位膽大的寧芙出於好奇立足未動。舞蹈中牧神的非分行為和粗野的求愛,終使她難以抵擋,也慌忙離去。牧神失意地吻著她丟下的頭巾,席地躺下,進入了午後的睡夢。 當《牧神的午後》在巴黎首演時,因部分觀眾認為某些舞蹈動作有色情成分而引起劇場內的騷亂,繼而引起各界的激烈爭論,但該劇最終還是贏得了人們的承認,至今已經成了世界各大芭蕾舞團的保留節目。據說,《牧神的午後》受到法國雕塑家羅丹等人的狂熱支持,羅丹甚至親自向尼金斯基表示祝賀,並為他做了青銅雕像。 《牧神的午後》是一部手法和舞蹈語言完全嶄新的作品,它預示了二十世紀中葉現代芭蕾時代的到來。該劇在以後的演出中,由於表演者的不同理解曾有過各種改動。除了尼金斯基外,最能深刻領會作品的是在美國首演的列奧尼德·馬辛。

動畫

導演: Ryan Larkin製片國家/地區: 加拿大上映日期: 1965imdb連結: tt0211015 本卡通片用類似素描中的黑白線條勾勒講述了一個希臘傳說中的愛情悲劇。掌管著森林和大地的牧神潘恩奇醜無比,他頭上長有山羊的耳朵和犄角、上半身是長毛的人形、下半身是山羊的體態,然而他很喜歡音樂。他的悲劇在於愛上了美麗的河神之女西瑞克斯,但對方不愛他。西瑞克斯為了躲避潘恩的糾纏,求神化作了河邊的一叢蘆葦,遍地尋不著她的潘恩傷心之際割下那從蘆葦削成笛子,從此,他每日吹奏自己所制的蘆笛。

同名廣播劇

《牧神的午後》全四期完結

Staff

牧神的午後牧神的午後

原著:於睫

策劃:迷迭

編劇:西塘

監督:曲

後期:迷迭 火星

繪圖:絳鱗

美工:kara

Cast

於睫:Passion

齊歌:奇蹟(剪刀劇團)

孫琛:狼狗

馬瀟瀟:玻璃冰火

老教授:秋雨梧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