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鈴

牛鈴

牛鈴(cowbell)是一種打擊樂器,狀如四稜錐。在流行音樂中偶爾可見,在某些樂曲形式(如薩爾薩舞曲)中卻是常規樂器。牛鈴是廣大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小吃,街頭巷尾、五腳砌下,都是賣牛拎小販常常蹲駐之地。牛鈴作為打擊樂器,節奏型通常是切分音型。揭陽牛拎,塊狀牛奶的俗稱,是富有潮汕特色的食品。牛拎在製作過程中,加進醋、鹽等配料,使部分難以被人體吸收的營養溶解,養分更容易被吸收,民間說它“消食”,從食療同源理論上看來,牛鈴是一種具有醫療保健功能的食品。

來源

顧名思義,“牛鈴”的來源是那種掛在奶牛脖子上的鈴鐺。同時,阿爾卑斯打鈴和拉丁打鈴也與牛鈴有關。

運用

前文提到過,在薩爾薩舞

曲中,牛鈴屬於一種常規樂器。在流行音樂中的用途則較為罕見。不過Roland TR-808鼓機中包含了牛鈴音色。雖然叫做牛鈴音色,聽起來倒更像是鋼琴的和弦,已經完全沒有了牛鈴音色的特徵。但這個完全失真的“牛鈴”音色卻在R&B和Hip Hop音樂中得到廣泛運用。

牛鈴牛鈴

牛鈴在西方廣為人知,但卻不是作為樂器出名的。《周六夜直播》2000年4月8日的節目中曾出現過一句“More Cowbell!”,很快風行美國,成為一句流行語。在《周六夜直播》流行語排名中,“More Cowbell!”名列第五。

在足球賽的觀眾席上,牛鈴經常被作為發噪音的東西,雖然屢禁但是不止。

節奏型與記譜

牛鈴作為打擊樂器,節奏型通常是切分音型。

節奏與記譜示例節奏與記譜示例

由於並不是鼓組中的常規樂器,牛鈴的記譜沒有統一規定,通常記在最上間,為與嗵鼓區別,用三角形符頭。

潮汕食品

揭陽牛拎,塊狀牛奶的俗稱,是富有潮汕特色的食品。它既有醃製品雜鹹的某些特點,又有潮汕小吃的特色。

牛拎,有人稱為牛牻

。據《辭海·語詞》釋義,牻為“黑白雜色的牛”。牻是取潮音諧音而不取其義。潮汕市面商場把牛拎寫成牛鈴是不規範的。牛奶是液體,而牛鈴是塊狀。

牛拎的製法是注牛奶於鍋中,煮熟,拌以適量的醋,使其凝結。半冷卻後用湯匙勺起,手捏成粒塊狀,放入先溶化的鹽水中便成。其色澤雪白,有牛奶的香味,粒體上還有明顯的手指紋痕跡,很有人情味,色、香、味、情皆佳。——民俗學家陳漢初先生編寫《食在潮汕·潮汕老字號美食》記述。

牛拎是一種比牛奶更為優美的小食,既保留了牛奶的豐富營養,含有大量的鈣、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B2、D3、B12等營養成份,又是一種不含牛奶原有腥味的素食,更為廣泛的消費者所喜愛。牛拎在製作過程中,加進醋、鹽等配料,使部分難以被人體吸收的營養溶解,養分更容易被吸收,民間說它“消食”,從食療同源理論上看來,牛鈴是一種具有醫療保健功能的食品。

揭陽白塔鎮為著名的牛奶產區,寶聯產牛奶,桐坑產牛拎。當然,其它各鎮也有制牛鈴的。牛鈴是廣大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小吃,街頭巷尾、五腳砌下,都是賣牛拎小販常常蹲駐之地。榕城關爺宮後(陳姓)、南市巷口(黃姓)等,一人一小攤,專賣牛鈴一貨,這就是揭陽販賣牛鈴的特色。

牛鈴牛鈴

潮汕有關潮汕美食的著述,以及舊志、新志,均未見牛拎的記述。雖說,牛拎在揭陽是名不見經傳的著名小吃;但是,在珠江三角洲一帶牛拎是家喻戶曉的美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