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散

牛蒡子散,主治熱毒上攻,頭面煩熱,大便不暢。本方出自《本事》卷三。

牛蒡子散

牛蒡子散

來源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一。

組成

牛蒡子90克(微炒) 羚羊角屑30克 檳榔30克 郁李仁60克(湯浸,去皮、尖,微炒) 青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 川大黃30克(銼碎,微炒)

用法

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次6克,以溫酒調下,不計時候,以利為度。

主治

熱毒上攻,頭面煩熱,大便不暢。

配圖

相關連線

方劑名稱

牛蒡子散

方劑別名

牛蒡子湯、牛蒡散

藥物組成

牛蒡子3兩(隔紙炒),新豆豉(炒)1兩,羌活1兩(去蘆),乾生地黃2兩半,黃耆1兩半(蜜炙)。

處方來源

《本事》卷三。

方劑主治

風熱成歷節,攻手指,作赤腫麻木,甚則攻肩背兩膝,遇暑熱或大便秘即作。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牛蒡子氣味苦辛平微寒,入手太陰、手足陽明引經之藥;新豆豉氣味苦寒,入手足太陰、陽明;羌活氣味辛甘平,入足太陽,善能利水;生地黃氣味甘寒微苦,入手足少陰;黃耆氣味甘平,入手足太陰。此治歷節久而四肢四末皆病,將成厲風,疼痛不休者,氣血藥中兼以散邪利濕,乃古人思患預防之意也;術於此者,不可不察焉。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食前湯調下,日3次。

附註
牛蒡子湯(《赤水玄珠》卷十二)、牛蒡散(《丸丹膏散集成》)。

中藥方劑之牛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