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小鳥犀圓

治風盛痰壅,頭痛目眩,咽膈煩悶,神思恍惚,心怔面赤,口乾多渴,睡臥不安,小便赤澀,大便多秘。

處方

天麻(去苗)二十兩,川烏(炮.去皮.臍)、地榆(去苗.洗.焙)、玄參(洗.焙),各十兩。
上四味,為細末,以水少許化蜜,同於石鍋內,慢火熬攪成稠膏,放冷,次入後藥。
浮萍草(淨洗.焙)、龍腦薄荷葉(去土)、甜瓜子,各十兩。生犀、硃砂(研.飛),各五兩。龍腦(研)、牛黃(研)、麝香(研),各一兩。
上為細末,與前膏子一處搜和,圓如雞頭大。

功能主治

治諸風筋脈拘急,手足麻痹,語言蹇澀,口面,心怔恍惚,痰涎壅滯,頭目昏眩,肢節煩疼。及中風癱緩,暗風病。腎風上攻,面腫耳鳴,下注腰腳,沉重疼痛。婦人血風,頭鏇吐逆,皮膚腫癢,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一圓,細嚼,荊芥茶下,溫酒亦得,不計時候。 溫薄荷湯化下。中風涎潮,牙關緊急,昏迷不省,用膩粉一錢,藥三圓,生薑自然汁七點,薄荷水同化下,得吐或利,逐出痰涎即愈。小兒風熱痰壅,睡臥不安,上竄齦齒,每服半圓。如急驚風,涎潮搐搦,眼目戴上,牙關緊急膩粉半錢,生薑自然汁三、五點,薄荷水同化下一圓。更看歲數大小加減。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圓,每兩作二十圓。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中藥方劑之牛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