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氏三傑烈士紀念塔

牛氏三傑烈士紀念塔,是1956年任丘縣委、縣政府為紀念為革命光榮獻身的牛文良、牛文倉、牛文常三兄弟而修建的。塔的正門雕刻著“英雄史跡如松柏常青,烈士精神與天地共存”的巨幅對聯。塔內高大的漢白玉石方碑正面鐫刻有原保定直屬軍委書記侯玉田同志《牛氏三傑光榮不朽》的題詞。

牛氏三傑烈士紀念塔

河北任丘市烈士陵園內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園內山巒、湖水、亭台構成了一幅寂靜凝結的美景。園中最令人矚目的是一座飛檐斗拱六角三層亭塔,塔身建築精巧,氣勢宏偉,遠看有鴻雁凌空之勢,在蒼松翠柏掩映中,更顯肅穆莊重。這座亭塔就是牛氏三傑烈士紀念塔。
紀念塔是1956年任丘縣委、縣政府為紀念為革命光榮獻身的牛文良牛文倉牛文常三兄弟而修建的。紀念塔共分三層,高15米,塔身為正六棱形,塔頂為飛檐轎頂式,安有寶頂。塔的正門雕刻著“英雄史跡如松柏常青,烈士精神與天地共存”的巨幅對聯。塔內高大的漢白玉石方碑正面鐫刻有原保定直屬軍委書記侯玉田同志《牛氏三傑光榮不朽》的題詞。

相關人物

牛文良(1909—1936年),任丘天宮村人,少時入私塾讀書,刻苦好學,成績常名列榜首。1928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保定志存中學,在中學一些進步知識分子和學生的幫助下,進步很快,不久被推薦為學生會幹部。1929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由地下黨推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牛文良接到保定市委的指示,聯合進步學生,掀起了愛國圖存的宣傳活動,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號召人們嚴懲賣國賊,團結起來,一致抗日。學校為此將他除名。他離開志存中學後,化名牛九霄,在市委領導下,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932年6月底,國民黨軍隊包圍了保定二師,鎮壓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牛文良與各校進步青年學生組成了保定二師學潮鬥爭校外後援會,同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7月6日,反動軍隊鎮壓手無寸鐵的學生,發通緝令捉拿學生領導。牛文良在組織的掩護下回到家鄉,繼續領導農民開展革命鬥爭。高蠡暴動失敗後,黨組織又派他到天津開展地下工作。他領導了天津南郊五村農民反對霸占土地的鬥爭,取得了勝利。1933年春天,又領導了天津碼頭工人和車行工人愛國救亡工作,建立了碼頭工會、車夫工會,宣傳黨的主張,提高了工人的革命覺悟和愛國熱情,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牛文良的革命活動被天津反動當局察覺,便衣特務將他抓住。在送往警察局的路上,他得到車夫等人的搭救,方虎口脫險。後由天津來到北平,以英語補習班教師的公開身份,擔任廣安區黨的領導。1933年5月至7月,河北省委和北平市委組織遭到破壞,牛文良被捕入獄,扣押在駙馬府,後移至北平模範第三監獄。敵人對牛文良封官許願,軟硬兼施,但他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敵人沒有從他身上撈到任何東西,只好將他放了出來。牛文良出獄後,按照黨的指示化名趙玉山,到國民黨第二十九軍開展兵運工作。由於他能寫善畫,顯示出多方面的才能,不久便被調到一三三師師部秘書處工作。他結交了一些進步人士,很快發展了40多名黨員,秘密建立了黨支部,連師長趙登禹的秘書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趙登禹非常器重牛文良,並在軍長宋哲元面前誇耀牛文良多才多智,對兵法戰術頗有研究。宋哲元把牛文良叫到面前問長問短,牛文良則對答如流,頗得宋哲元賞識,立即調他到軍部,先在參謀處工作,後來掌管二十九軍無線電台。他戰鬥在敵人心臟里,及時向組織提供重要情報,對抗日反蔣、爭取宋哲元及二十九軍在華北抗戰做出了很大貢獻。1935年省委調他到保定直屬區參加了特委領導工作。當年6月保屬特委成立了抗日反蔣武裝大隊,即保屬大隊,牛文良擔任指導員。保屬大隊的成立牽制了宋哲元二十九軍離開華北去圍攻長征的紅軍。1936年2月20日,為了迎接新的抗日高潮,保屬軍委在高陽縣孟仲峰村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由於奸細告密,任丘、高陽、安新三縣的保全團包圍了孟仲峰村。牛文良在指揮突圍的戰鬥中身受重傷被俘,敵人用盡酷刑,他寧死不屈,最後光榮就義,犧牲時年僅27歲。
牛文倉(1911—1936),系牛文良堂弟,幼時讀書,1930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學。他勤奮好學,思想進步,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經牛文良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校期間,他積極參與了聲援保定二師的愛國救亡活動。保定二師殘案發生後,他和牛文良深入農村,積極參加了高蠡暴動。1932年冬,他回到任丘,在家鄉召集當地的愛國積極分子,宣傳共產黨的方針和政治主張,使大家對共產主義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牛文倉的啟發下,他的妻子孫大煥、姐姐牛文英、堂弟牛文常、父親、母親及長工馬成,都積極參加了黨的活動,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燕趙大地上的紅色之家。他與當地的共產黨員王者蘭一起,在本村建立了任丘縣第一個黨支部——天宮村黨支部。之後又在邢村等十幾個村莊發展黨員70多名,建立支部十幾個。為了開展工作,還在本村辦起了青年夜校。他編的《農民之苦》、《工農自述》、《女子之地位》等富有革命理想的課本,很受大家的歡迎。1933年7、8月份建立了中共任丘縣委,牛文倉任縣委書記。縣委成立後,首先開展了打富濟貧和秋收運動。接著在牛文倉的領導下,又開展了分糧吃大戶、打鹽巡等鬥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1935年,省委派李菁玉來任丘,恢復建立了保定直屬特別工作委員會,牛文倉任軍委書記兼武裝部長,當年6月兼任抗日反蔣武裝大隊大隊長。按照保屬特委的指示,發動民眾,開展割電線鬥爭。一夜之間,沿津保公路鋸倒電桿百十根,割電線130餘里,並槍斃了民憤極大,罪惡多端的活閻王大地主曹老妮,為民除了害。1936年2月20日,牛文倉和其兄牛文良、弟弟牛文常在高陽縣孟仲峰村召開軍委擴大會議時,遭遇三縣保全團圍攻,由於敵眾我寡,牛文倉胸部受重傷,壯烈犧牲,時年僅25歲。
牛文常(1916—1936),系牛文良的胞弟。1933年由牛文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積極領導並參加了秋收運動、分糧吃大戶、打鹽巡、籌款借槍等革命活動。1934年秋任保屬特委共青團書記。1935年任保屬大隊中隊長。1936年2月20日,在高陽縣孟仲峰村突圍戰鬥中,衝出重圍後,至任丘縣雙塔村,不料又被雙塔村袁采祈的地主武裝截住去路。牛文常以石碑作掩護,孤身與敵人搏鬥,深受重傷,不幸壯烈犧牲,時年僅20歲。牛氏三兄弟用短暫的生命,輻射出銷金溶石的熱力,閃現出絢麗多彩的光焰,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指引千千萬萬熱血青年前進的旗子,他們偉大的精神和崇高品格,鞭策著冀中人民,為後來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社會主義建設起到了鼓舞作用。
牛氏三兄弟犧牲後,1936年6月,中共北方局機關刊物《火線》發表了《紀念我們英勇偉大的無產階級戰士——牛氏三兄弟》的文章。1956年,在任丘市城內修建了牛氏三傑烈士紀念塔,並將其故里天宮村改名三傑村,以示紀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