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恐懼症

牙醫恐懼症

所謂牙科恐懼,被稱為dental phobia, dental anxiety或者dental fear。所指的是一組與牙科診療相關的異常心理、生理及行為狀態。表現為患者在治療前、治療期間的緊張、焦慮、恐懼,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等,臨床表現為心跳加快、血壓異常、出汗、多語、肌肉緊張、面色蒼白乃至暈厥。病人還會因此出現避醫行為,不願接受牙科診療和檢查,不願配合醫生的診療工作等等。

病因

牙醫恐懼症牙醫恐懼症

根據國外的流行病學調查,病因主要分為3類:

大多數的牙科恐懼患者的恐懼主要來源於既往(兒時)不愉快的牙科經歷,比如一次痛苦的拔牙手術,一次充滿疼痛的牙神經治療,一次治療中出現的意外嗆水,或者咽部敏感引發的噁心等等。

道聽途說型的患者也不在少數,比如來自於父母親屬,或者朋友同事的對於牙科不愉快經歷的轉述,特別是這些轉述有著很為誇大的成分。媒體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影視劇、卡通漫畫、笑話等對於牙醫、牙科診療等的負面或諷刺性的宣傳,使人們常常下意識的將牙醫與疼痛、折磨、恐怖相聯繫。

少數患者是對於牙科診療本身的恐懼,比如咽部敏感、口腔不能存水、討厭異味、不適應牙科的診療環境等等,這類恐懼有點類似於恐高症和恐飛症。屬於此類的病人並不多,但是由於其恐懼的特殊性,治療起來也比較困難。

中國病人牙科恐懼的主要原因。

應該說,中國的牙科恐懼從病因角度來說,與國外基本相同,但也有些差異:
中國牙科恐懼患者常常有不愉快的牙科經歷,而且往往與“殺神經”治療和“拔智齒”手術有關,疼痛和敲擊震動是主要原因。

中國由於診療條件有限、病人較多而且醫生觀念問題,常常忽視了對病人心理的保護和關愛,一些醫生只重治療,忽視與病人的交流,忽視無痛原則,把疼痛歸究為病人膽小、忍耐力差,導致治療粗暴進行,病人遺留心理創傷,成為醫源性牙科恐懼症患者。

主要危害

牙科恐懼的危害具有多方面的特點:

1.從病人方面講,病人對於看牙恐懼,配合度差,勢必影響醫生的情緒與狀態,影響臨床治療的效果,牙科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或被中途打斷,則進一步危害病人的口腔健康。病人因為恐懼,嘗嘗出現避醫行為,不願就診或定期檢查,牙病一拖再拖,到被迫治療的時候,往往已經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了。

2.從醫生角度講,病人在治療時的負面行為和較差的配合程度直接干擾醫生治療的順利實施,影響治療效果,常導致醫患喪失彼此信任,關係惡化。

3.從社會角度講,恐懼病人的不良經歷,往往被擴大或轉述,導致更多的牙科恐懼,使口腔保健的實施、口腔醫生的形象受到損害。

治療方法

牙科恐懼的治療是全社會的任務,包括加強口腔衛生宣教、改變傳統觀念、改善診療條件等等。在這方面西方已開發國家經過多年的積累,確實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診療和理論體系。而目前我國在這方面還是初始階段。

單從醫學角度,治療牙科恐懼的主要方法主要有三方面:

1.心理行為治療:主要包括溝通建立信任,講解演示診療過程,治療內容從簡單到複雜的逐步深入脫敏法以及催眠術等等。

2.牙科無痛治療:包括各種套用於牙科治療的儀器、設備、藥物等等。

3.藥物鎮靜治療:包括笑氣、口服鎮靜藥物、靜脈鎮靜藥物等等,鎮靜技術治療牙科恐懼效果十分確定。不同的鎮靜技術各有優缺點及適應證,需要根據病人情況及診療具體內容加以選擇。

研究歷史及現狀

牙科恐懼症的研究,國外起步較早,總的說來,已經有百年歷史,並曾經先後出現3次高潮。首先是在100年前,隨著笑氣進入牙科領域就開始了對患者治療恐懼心理的初步研究。此後60年代,開始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包括調查量表的設計,病因的流行病學調查等等。並促進了局麻技術在口腔科的套用。在此階段,笑氣作為鎮靜劑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套用。90年代以後,隨著人們對舒適治療的需要和科技的進步,不論是病因的研究還是治療的進步,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包括病因的斷面研究、自控鎮靜技術等等,並出現了牙科局部麻醉學牙科鎮靜學、牙科心理學等專業。在歐美國家之中,尤其英國處於領先,95年,英國成立牙科焦慮恐懼協會Dentalanxietyandphobiaassociation(DAPA)同年成立牙科恐懼症診療中心。全球已知的正規治療中心:美國:9家英國:3家小治療中心:美國加利弗尼亞州:17家,同時在網際網路上,目前有87家政府機構網站,近500家醫院診所網站。

病例介紹

蘇菲蘇菲

病例回放

英國《每日郵報》2009年2月10日報導,該國康沃爾郡聖丹尼斯市8歲女童索菲·沃勒由於害怕牙醫拔牙,患上了一種罕見“牙醫恐懼症”,她拒絕張開嘴巴,哪怕是張嘴吃東西,最後索菲由於拒絕張嘴吃東西竟導致營養缺乏,活活餓死。

當索菲的一顆乳牙發生鬆動時,她拒絕張嘴讓父母為她拔牙。父母將她帶到醫院,讓牙醫為她拔牙。英國康沃爾郡皇家醫院的醫生決定一次性拔掉索菲的所有乳齒,以防她屢次遭遇“拔牙”的恐懼。

然而,當所有乳齒扒光後,索菲拒絕張嘴,醫生不得不通過一根管子為索菲輸送營養。索菲回家後,除了西瓜之外,她拒絕吃任何東西。不肯進食導致索菲的體重急劇下降,健康也開始惡化,最後竟導致她“活活餓死”,醫生診斷認為索菲是死於急性腎衰竭。

案例分析

大多數的牙科恐懼患者的恐懼主要來源於既往(兒時)不愉快的牙科經歷,比如一次痛苦的拔牙手術,一次充滿疼痛的牙神經治療,一次治療中出現的意外嗆水,或者咽部敏感引發的噁心等等。少數患者是對於牙科診療本身的恐懼,比如咽部敏感、口腔不能存水、討厭異味、不適應牙科的診療環境等等,這類恐懼有點類似於恐飛症或恐高症。

本案例中的女童索菲·沃勒的“牙醫恐懼症”緣於痛苦的拔牙手術,而且是被萬惡的牙醫一次性拔掉所有乳齒,也就是說,連同健康的乳齒也拔掉了。這種痛苦和恐懼就算成人也是無法想像的,何況是一個年僅8歲的孩子。這種極度恐懼使得他從此拒絕張嘴進食,最終釀成餓死的悲劇。

牙科恐懼的治療是全社會的任務,包括加強口腔衛生宣教、改變傳統觀念、改善診療條件等等。上述悲劇案例也給社會敲響了警鐘,對牙病患者應多一點關愛,不要輕易拔牙。如果非拔不可,也應該建立在將患者痛苦減少到最低限度的基礎之上,儘量避免“牙醫恐懼症”的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