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板結構

牆板結構

牆板結構是由牆和樓板組成承重體系的房屋結構,牆板結構的承重牆可用磚、砌塊、預製或現澆混凝土做成,內牆板主要用作承重構件,用單一材料做成。外牆板一般為非承重牆板,兼有保溫、隔熱、防水等功能,構造較為複雜,有的用多種材料做成複合牆板。

由牆和樓板組成承重體系的房屋結構。牆既作承重構件,又作房間的隔斷,是居住建築中最常用且較經濟的結構形式。缺點是室內平面布置的靈活性較差,為克服這一缺點,目前正在向大開間方向發展。牆板結構多用於住宅、公寓、也可用於辦公樓、學校等公用建築。
牆板結構的承重牆可用磚、砌塊、預製或現澆混凝土做成。樓板用預製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槽形板、實心板;預製與現澆疊合式樓板;全現澆式樓板。牆板結構按所用材料和建造方法的不同分為三類。
混合結構 用磚或砌塊做牆、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混凝土做樓板的房屋。因其施工簡便、造價低,是套用最廣的一種結構形式;但自重較大,牆體的抗地震性能較差,為改善其抗震性能,在內外牆交接處和外牆轉角處增設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也稱抗震柱。構造柱與樓、屋面的圈樑連線,以提高房屋的整體性、強度與變形能力。牆體如用空心砌塊砌築時,可用鋼筋插入上下貫通的砌塊孔洞中,在孔洞內灌注混凝土,形成鋼筋混凝土柱,增加房屋的抗地震能力。
內力計算:見砌體結構房屋的靜力分析
裝配式大板結構 用預製混凝土牆板和樓板拼裝成的房屋結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起來的一種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建築結構體系。主要優點是可以進行商品化生產,現場施工效率高,勞動強度低,自重較輕,結構強度與變形能力均比混合結構好。但造價較高,需用大型的運輸吊裝機械,平面布置不夠靈活。
牆板按建築功能分為內牆板和外牆板。內牆板主要用作承重構件,用單一材料做成。外牆板一般為非承重牆板,兼有保溫、隔熱、防水等功能,構造較為複雜,有的用多種材料做成複合牆板。牆板按所用材料不同分為混凝土空心牆板、實心牆板、輕集料混凝土牆板、工業廢料混凝土牆板、振動磚牆板等(見裝配式大牆板建築)。
裝配式大板結構的連結構造是房屋能否充分發揮強度、保證必要的剛度和空間整體性能的關鍵。加強連線的方法是:①將上下牆板和相鄰樓板伸出的鋼筋焊接;②牆與樓板的四邊帶有齒槽,以增加接縫傳遞剪力的能力;③用混凝土將接縫澆成整體。也有用在牆內加豎向預應力,將樓板與牆板連成整體的連線方法(見圖)。
牆板結構牆板結構
內力計算:對牆板、樓板及其接縫應作垂直和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強度計算。牆體的內力分析:在垂直荷載、平面外水平荷載作用時,牆體按兩端不動鉸支承於屋蓋、樓蓋和基礎的豎向構件進行計算;在平面內水平荷載作用時,牆體按嵌固在基礎的豎向懸臂結構進行計算,同時考慮縱、橫牆的共同工作的影響和牆面開孔大小的影響。
現澆式牆板結構 牆體用混凝土現澆、樓板採用預製或現澆的房屋結構。主要優點是抗震性能好。與混合結構比較,牆面抹灰量大量減少,勞動強度減輕,用工量少;與裝配式大板結構比較,施工簡便,因此發展迅速,已成為中國地震區多層與高層住宅的主要結構形式之一。
現澆式牆板結構的牆體材料與建造方法可分為內外牆全部現澆混凝土及橫牆與內縱牆現澆,外牆採用預製大板(簡稱內澆外掛)或磚、砌塊(簡稱內澆外砌)兩類,現澆牆體可採用定型模板(大模板、組合模板、隧道模模板)施工或採用滑模、提模方法施工。樓板採用現澆混凝土樓板、預製條形板或整塊板,樓板宜做成連續板,以提高房屋的整體性。內澆外砌的牆板結構應先砌外牆、後澆築混凝土內牆,以保證內外牆結合良好(見現澆大模板建築)。
內力計算:在垂直荷載作用下,按縱橫牆截面的面積比分配內力。當橫向水平力作用時,外縱牆的一部分可以作為橫牆的有效翼緣,計算圖形可簡化為框架,橫牆各牆肢作為框架柱,橫牆的連梁作為框架梁,樓板作為鉸接連桿,按全部橫牆共同工作分配橫向水平力計算。當縱向水平力作用時,橫牆參加工作,結構沿縱向由縱、橫牆組成空間結構體系共同工作,計算圖形可簡化為由內外牆組成的組合框架,外縱牆的連梁作為框架梁,縱牆的牆肢和橫牆組成框架柱。如果內外牆材料不同時,則外牆厚度應按外、內牆牆體材料彈性模量的比值予以折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