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床

爵床

一年生草本,高10~50cm。莖綠色,被疏毛,節稍膨大,基部伏地。葉對生,卵形或長圓形,長2~5cm,寬1~3cm。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1~3cm;苞片1,小苞片2,均為披針形,有睫毛;花萼裂片4,線狀披針形,邊緣和背面有毛;花冠粉紅色,2唇形;雄蕊2,基部有毛,花葯1室不發育,半呈距狀。蒴果棒形,長約6~9月,果期9~11月。

基本信息


異名

爵卿(《吳普本草》),香蘇(《別錄》),赤眼老母草(《唐本草》),赤眼(《品匯精要》),小青草(《百草鏡》),蜻蜒草、蒼蠅翅(《綱目拾遺》),鼠尾紅(《台灣植物名錄》),瓦子草(《中國藥植志》),五累草(《南京民間藥草》),六角仙草(《福建民間草藥》),觀音草疳積草、肝火草、倒花草(《江西民間草藥》),山蘇麻(《貴州民間藥物》),四季青、蚱蜢腿(《浙江民間草藥》),野萬年青、毛澤蘭(《四川中藥志》),屈膠仔、麥穗紅(《閩東本草》),六角英、大鴨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六方疳積草(《江西草藥》),蛇食草、水竹筍(《上海常用中草藥》),麥穗癀、鼠尾癀(《福建中草藥》),陰牛郎(《江蘇藥材志》)。

來源

本品為爵床科爵床屬植物爵床Rostellulariaprocumbens(L.)Ness的全草。夏秋採集,鮮用或曬乾。

藥理作用

抑菌試驗表明:爵床素煎劑對金黃色葡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

植物形態

爵床
一年生匍匐草本,高15~30厘米。莖方形,或具4~6梭,綠色,表
爵床爵床
面被灰白色細柔毛,尤以棱上較密,節稍膨大。葉對生;卵形、長橢圓形或廣披針形,全緣,先端尖,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有短柔毛;葉柄長5~10毫米。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約2.5厘米;花小,萼片5,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邊緣呈白色薄膜狀,外圍有苞片2枚,形狀與萼同;花冠淡紅色或帶紫紅色,較萼略長,上部唇形,上唇先瑞2淺裂,下唇先端3裂較深;雄蕊2枚著生於花筒部,花絲基部及著生處四周有細絨毛,藥2室,1室不孕,並呈距狀而下垂;雌蕊1,有毛,子房卵形,2室,花柱絲狀,柱頭頭狀,不明顯。蒴果線形,先端短尖,基部慚狹,全體呈壓扁狀,淡棕色,表面上部具有白色短柔毛。種子卵圓形而微扁,徑約1毫米,黑褐色,表面具有網狀紋凸起。花期8~11月。
生於曠野草地和路旁的陰濕處。分布山東、浙江、江蘇、江西、湖北、四川、雲南、廣東、福建及台灣等地。

採集

立秋後採收,曬乾。

化學成分

全草含生物鹼。還含有爵床定C和D等木脂體。
Justicia procumbens L.var. leucantha Honda含爵床定A、B,山荷葉素,新爵床辛A、B,台灣杉素E甲醚,爵床辛,異爵床辛。

性味

鹹辛,寒。
①《本經》:"鹹,寒。"
②《別錄》:"無毒。"
③《綱目》:"微辛。"

歸經

《閩東本草》:"入肝、膽二經。"

功用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消滯,活血止痛。治感冒發熱,咳嗽,喉痛,瘧疾,痢疾,黃疸,腎炎浮腫,筋骨疼痛,小兒疳積,癰疽疔瘡,跌打損傷。
①《本經》:"主腰脊痛不可著床,俯仰艱難,除熱,可作浴湯。"
②《唐本草》:"療血脹下氣。"
③《本草匯言》:"解毒,殺疳,清熱。治疳熱r退小兒疹後骨蒸,止血痢,療男子酒積腸紅。"
④《綱目拾遺》:"理小腸火。治小兒疳積,赤目腫痛,傷寒熱症,時行咽痛。"
⑤《福建民間草藥》:"解疔瘡癰疽毒。"
⑥《四爪中藥志》:"除風清熱,止咳嗽。治風濕頭痛及腰痛。"
⑦《閩東本草》:"退寒熱,利水濕,截瘧疾,療淋疝,解煩熱。"
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消滯散瘀。治感冒發燒,咽喉腫痛,小兒疳積,乳癰,肝炎,跌打損傷。"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1.5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宜忌

①《本草匯言》:"過服亦克脾氣。"
②《閩東本草》:"脾胃虛寒,氣血兩虛者不宜。"

選方

①治感冒發熱,咳嗽,喉痛:爵床五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②治瘧疾:爵床一兩。煎汁,於瘧疾發作前三至四小時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藥》)
③治鉤端螺鏇體病:爵床(鮮)八兩。搗爛,敷腓腸肌。(《雲南中草藥》)
④治酒毒血痢,腸紅:小青草、秦艽各三錢,陳皮、甘草各一錢。水煎服。(《本草匯言》)
⑤治黃疸,勞瘧發熱,翳障初起:小青草五錢,煮豆腐食。(《百草鏡》)
⑥治腎盂腎炎:爵床三錢,地、鳳尾草、海金砂各五錢,艾棉桃(寄生艾葉上的蟲蛀球)十個。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⑦治乳糜尿:爵床二至三兩,地錦草、龍泉草各二兩,車前草一兩半,小號野花生、狗肝菜各一兩(後二味可任選一味,如龍泉草缺,狗肝菜必用)。上藥加水1500~2000毫升,文火煎成400~600毫升,其渣再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取300~400毫升,供患者多次分服,每日一劑,至少以連續三個月為一個療程,或於尿轉正常後改隔日一劑,維持三個月,以鞏固療效。(《全展選編·傳染病》)
⑧治肝硬化腹水:小青草五錢。加豬肝或羊肝同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⑨治筋骨疼痛:爵床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⑩治疳積:小青草煮牛肉、田雞、雞肝食之。(《綱目拾遺》)
⑾治雀目:雞肝或羊肝一具(不落水),小青草五錢。安碗內,加酒漿蒸熟,去草吃肝。加明雄黃五分尤妙。(《百草鏡》)
⑿治口舌生瘡:爵床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⒀治癰疽瘡癤:小青草搗爛敷。(《本草匯言》)
⒁治瘰癧:爵床三錢,夏枯草五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民間草藥》)
⒂治跌打損傷:爵床鮮草適量。洗淨,搗敷患處。(《上海常用中草藥》)

臨床套用

①治療小兒腎炎
取鮮麥穗紅煎湯分次頻服。1~5歲每日1~1.5兩,5~10歲1.5~2.5兩;10歲以上3兩。如用乾品可減?0~70%。觀察10例,痊癒9例,好轉1例。一般2~3天小便即見清利,浮腫逐漸消退。
②治療結核性肛瘺
用六角仙草0.5~1兩,苦刺(五加科三葉五加)1兩(均為乾品),加水約600毫升,煎至300~400毫升,頓服,每日1次。如瘺管分泌物很多,須每日清潔局部,並用0.2%黃連素紗布條填塞管口。經治12例,7例痊癒,5例好轉。據觀察,一般服藥後即覺肛門疼痛減輕,分泌物減少;每日換藥時,可見瘺管口周圍的紅腫現象日見消退,膿液逐漸減少,管壁漸漸變軟,管道由深變淺,新鮮肉芽組織由管底向上慢慢生長,最後外口蓋以上皮,形成瘢痕。

備註

用於外感發熱、咳嗽、咽痛,可與蒲公英、白英、野菊花、枇杷葉等同用。可用於小兒腎炎水腫,可每天用鮮草一至二兩,煎服,連續服用,腫退後,再根據辯證,服藥調治。治療瘧疾,可單用本品一兩(或鮮草三兩),煎服,於瘧發前3~4小時服下。對於疔瘡癰腫,或扭傷腫痛等症,既可煎湯內服,有可搗爛外敷。

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
1.《唐本草》:爵床,似香榮,葉長而大,或如茬且細。生平澤熟田近道旁。
2.《綱目》:爵床,原野甚多,方莖對節,與大葉香蕾一樣,但香蕾搓之氣香,而爵床搓之不香,微臭,以此為別。
3.《綱目拾遺》:小青草,五月生苗,葉短小,多莖,不甚高,開花成簇,紅色兩瓣,與大青同,但細小耳。《綱目》'小青'條集解下引《圖經》,生福州,三月生花,亦不載其形狀,未免失考,且主治亦別。《圃事須知》小青一名淡竹花,J比則另是一種。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