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追蹤

一個新生命從受精卵開始,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健康與智力價值,而營養又是胎兒整體價值及質量的基礎和保障。因此,營養胎教在時間上應有一個提前,即從受孕前六個月列入生活日程。

如戒菸、戒酒、停用藥物,並安排一些諸如蘑菇、畜禽血、綠葉蔬菜、海帶、綠豆、木瓜、蘋果等具有排毒功效的食物,目的是來個體內大掃除,為未來的胎兒建設一個乾淨無污染的孕育環境。

與此同時,調整食譜,提升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尤其是葉酸)與多種礦物質的食品在餐桌上的比重,為十月懷胎做好胃口的鋪墊與營養的儲備。

眾所周知,受孕後的最初兩三個月內,輕重不一的早孕反應會使孕媽媽的營養攝取陷入困境,而豐富的營養儲備無疑將及時彌補這一虧損,幫助孕媽媽順利渡過難關,使胎兒先天健康的優勢得到充分的保障。

孕期不同,食譜有別:

總的說來,孕期營養分為普通食物攝取和健康保健支持兩大部分。普通食物以家常飲食為主,如雞、魚、蝦、蛋、豆類等,突出高蛋白,增強飲食衛生和起居衛生,保證飲食的規律和新鮮;保健支持則以維生素、微量元素及孕期專用保健品唱主角,如鈣、鋅、鐵、葉酸、牛磺酸等。

不過,孕期長達十個月之久,各階段孕媽媽與胎兒對營養的需求並不一樣,為求有的放矢,食譜要根據孕期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品種與花樣要不斷出新。要遵循每一期的母胎生理特點,把握住所需營養的重點——這便是營養胎教的第一個要點。

①孕早期(孕0~12周):

特點是大多數孕媽媽出現孕吐反應,如噁心、嘔吐、厭惡油膩食物,影響攝食,招致脫水甚至飢餓。而飢餓可引起孕媽媽血液中的有害物質(如酮體)蓄積,進而危害胎兒大腦等組織器官的發育,甚至引起畸胎或誘發流產。尤其是缺乏葉酸,可能導致胎兒神經管畸形,致使無腦兒、脊柱裂、腦膨出等畸胎的發生率增高。

對策:此期胚胎(嚴格地說只能叫胚芽)小且生長較慢,孕媽媽對熱能和營養素的需求量並未增加多少,不必在量上過分計較,保證體重增加1-2千克即可。但要防止早孕反應對胎兒發育的干擾,故應在改善孕媽媽的胃口與提高三餐的質量上下工夫。

如提供足量的優質蛋白,以雞肉、瘦肉、蛋類、魚蝦等動物蛋白為佳,若早孕反應較重而討厭油膩者,則可用豆類及其製品、乾果類、花生醬、芝麻醬等植物蛋白食物來代替。

同時應注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取,尤其是葉酸、鈣、磷、鋅、銅等。穀類食物可提供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植物性蛋白,如大米、麵粉、小米、玉米、燕麥等,不可偏廢。多選食綠葉蔬菜或其他有顏色的蔬菜,要求在蔬菜中占70%為宜。烹調方式多樣化,儘量符合孕媽媽的嗜好和飲食習慣。

②孕中期(孕13-27周):

孕吐反應逐漸減輕甚至消失,孕媽媽食慾增加,情緒好轉,精神振奮,有一種疲勞後小憩的感覺。此乃懷胎十月中最舒適的一段時間,可謂孕媽媽的“蜜月期”。加上此階段胎兒生長加速,對養分的需要量也明顯增加,故為調整、補充營養的黃金時期。

對策:充分利用好這一“蜜月期”,糾正早孕嘔吐造成的電解質紊亂與養分丟失。最好與營養專業人員配合,定期做營養監測和評價,做到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保證體重增加4-5千克,給二人世界最好的呵護。

三餐結構以應季食物為主,如春季的番茄,黃瓜、菠菜等;夏季的桃、萵筍、綠葉萊、玉米、豆類等;秋季的蘋果、香蕉、板栗及五穀雜糧;冬季的橙子、仙子、水產及深海魚類等。記住:季節不同,孕期獲得的營養也隨之不同。

③孕晚期(孕28周以後至分娩):

有兩大新動向值得注意。一是胎兒著手為出世做準備,開始從母體攝取大量儲備物質,如脂肪、維生素(如維生素K)、抗體(需要蛋白質來合成)等,增加了孕媽媽的養分負擔;二是孕媽媽開始為分娩做準備,特別是產力上的準備,需要藉助於鈣、鋅等礦物元素之力。

美國營養學家阿德爾·戴維斯的實驗顯示,餵給富含鈣與鋅的飼料組的孕鼠,大多在兩分鐘內結束分娩,產程最短的僅用了30秒鐘,而含很少這兩種礦物質的飼料組的孕鼠,分娩過程皆在15--75分鐘之間,相當於前者的7~38倍,而且仔鼠夭折率也大大增加。故此期孕媽媽的餐桌上絕對不可缺少富含鈣、鋅的食品。

對策:遺憾的是孕媽媽的“蜜月期”已經到頭,加上胎兒對胃部的擠壓,致使食慾再度滑坡。為此,應以容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軟食為主角。

另外,蔬菜、水果也要有—定量的保證,但不可用水果代替蔬菜,因為兩者的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不一樣,各有千秋,只能互補,不能互相取代。

為了防止新生兒出血,補足維生素K也勢在必行。專家主張在預產期前一個月,應注意多吃些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花菜、白菜、菠菜、萵苣等,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口服維生素K藥片。具體熱量攝入,掌握在體重增加5~6千克為宜。

“勾畫”孩子健康食物結構的雛形

營養胎教的第二大要點是,孕媽媽的食譜不僅只著眼於胎兒,還要延伸到胎兒出生以後,如嬰兒期、幼兒期,為孩子“勾畫”後天健康食物結構的雛形。要達到這個目的,以下要素你不可不知:

●建立智力食譜概念。醫學研究證明,營養胎教對胎兒的智力有突出貢獻,孕媽媽應建立起智力食譜的概念。鵪鶉、匍萄、核桃、果仁、蘋果、草莓、桂圓等益智食品榜上有名,孕媽媽千萬不要冷落。

●以未加工的食物為主。提倡喝豆奶、吃豆制口,將綠色蔬菜列為孕期的重要食物結構,養成吃新鮮蔬菜(注意衛生)和水果(一定要削皮)的習慣,多喝蔬菜汁、鮮果汁、白開水,將這些健康食品發展成為孩子後天綠色健康食物結構的主要部分。

相反,高脂肪肉類,特別是畜肉應適當限制,以禽、魚類取代之。馬、驢、動物內臟、動物頭、蹄爪、蛇類、野味等則在禁食之列,這些也是孩子後天食物結構中應淘汰的污染食品。

事實上,不少母親都曾為孩子討厭青菜與主餐,偏愛零食與快餐而苦惱不已,如果孕媽媽“率先示範”,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勢必在胎兒期打下“烙印”,加上出生後的巧妙引導,孩子與你唱對台戲的機會將會大大減少。

●革新烹調方式。以煮、蒸、燜、輕炒等方式為主,少用煎、炸等法,注意色、香、味。避免暴飲暴食、高鹽高糖、嗜煙貪杯,也不要吃剩飯剩菜與刺激性強的食物。

飲食習慣以“以身作則”

孩子吃飯不守時,邊吃邊玩,一餐多一餐少,挑食,偏食……一連串的不良飲食行為,折騰著年輕的媽媽們,“餐桌火戰”就是人們對這種現象的形象概括。

那么,有沒有克服的辦法呢?專家的回答是肯定的,這也是營養胎教的第三個要點:孕媽媽“以身作則”,將良好習慣的信息“種植”於胎兒,在其小生以後開花結果,以減少或避免種種餵養方面的困難。

孕媽媽如何“以身作則”?至少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三餐定時。無淪你怎么忙碌,都要把吃飯的時間留給自己。理想的進餐時間為早餐7~8點,午餐12點,晚餐6~7點,每餐持續時間掌握在30~60分鐘內,速度從容,心情愉悅,細嚼慢咽。

●三餐定量。每餐都不要隨意忽略或合併,且份量要足,每餐各占一天所需熱量的三分之一,或呈倒金字塔型——早餐豐富,午餐適中,晚餐適當減少。

●三餐定點。如果你希望未來的寶寶能坐在餐桌旁專心吃飯,那么,你現在就應該樹立“榜樣”,相對固定一個氣氛融洽、溫馨的地點,儘量不受外界的干擾而影響或打斷用餐。

孕婦在營養方面應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全面和合理地攝取各種營養物,以支持胎兒頭腦的發育;

二是避免外界物理性和化學性等有害物質對胎兒頭腦的損害,因為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對有害物質比其他器官更為敏感。

營養胎教特別提示:

1、孕期不要使用牛奶,它會造成胎兒後天胃腸功能發育不良,可以導致齲齒。特別提倡,改喝牛奶的習慣為喝鮮豆奶的習慣。豆奶及豆製品是孕期食物結構,母親為孩子後天食物結構準備好的綠色健康食物結構之一。

2、孕期以綠色蔬菜為重要食物結構。同時,養成生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的習慣,並且發展為孩子後天的食物結構之二。

3、孕期多飲零度純淨水喝蔬菜汁或鮮果汁。將其發展為孩子後天食物結構之三。

4、一日三餐的烹調方式能夠將過去肉與蔬菜炒的陋習改掉。輕炒蔬菜,若有嗜肉陋習也請放棄。孕期避免暴飲暴食,菸酒過度。儘量減少胃腸疾病的發病率。將其發展為孩子後天飲食習慣。

5、脂肪、肉類,尤其是豬肉等食物會產生大量的體內毒素,影響胎兒健康,儘量合理搭配。讓孩子三歲前不要貪吃豬牛羊等肉食。讓我們的新新人類從媽媽的營養胎教受益。逐漸告別肉類老三樣——豬、牛、羊。一些馬、驢、動物肉髒、動物頭蹄爪、蛇類、野味、海鮮,孕婦禁忌使用。也是孩子後天食物結構中淘汰的污染食品。

6、孕期多喝穀類粥、桂圓蓮子銀耳羹、蔬菜魚雞湯,多選鯽魚、黑魚、草魚和烏雞,少喝排骨湯,有人說喝排骨湯補鈣是錯誤的。只能使你過多地吸收脂肪,對孕婦和胎兒不利。

7、孕婦在營養胎教時,要建立營養胎教,講究行和樣的重要性,如:我國古代就有食不方不食,??飲食要特別注意色、香、味。儘量不要吃剩飯菜。避免吃刺激性強的食物,如:咖啡、臭豆腐、皮蛋、辣椒。

綜上所述,營養胎教不僅僅是指孕期母子健康,更要體現積累家庭飲食的文明和營養。同時,建立孩子後天的食物源及食物結構。它的重要意義,保障胎兒先天健康、旺盛、智慧型及後天食物結構的綠色與文明,是保障孩子終生健康的重要方法。所以,營養胎教占孕期胎教的第一位置。可以說,營養胎教的成功,決定了孩子後天的身心健康,關係到他一生生命的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