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裁剪冰綃

燕山亭·裁剪冰綃

①宴山亭:詞牌名。 ⑧會:理解,懂得。 ⑩和:連。

作品簡介

宋徽宗趙佶宋徽宗趙佶
作品名稱: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作 者:趙佶
寫作背景和意圖:此詞是宋徽宗趙佶於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藉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原文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趙佶
裁剪冰綃②,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③。新樣靚妝④,艷溢香融⑤,羞殺蕊珠宮女⑥。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⑦,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⑧。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⑨。和夢也新來不做⑩。

詞牌

【燕山亭】
雙調九十九字,前後片各五仄韻。以宋徽宗趙佶這首詞為最有名。作《燕山亭》。

作者

趙佶
(1082~1135) 即宋徽宗,神宗之子,哲宗時封端王。公元1100~1125年在位。任用蔡京、童貫等人主持國政,窮奢極欲,興建苑囿宮觀,濫增捐稅,以致國政日墮,河北、兩浙等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金兵南下,年底,傳位與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被金兵所俘,後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在位時廣收古物和書畫,擴充翰林圖畫院,並使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 《宣和博古圖》等書。吹彈、書畫、聲歌、詞賦無不精擅。平生著作極多,都散佚無存。存世畫跡有《芙蓉錦雞》、 《池塘秋晚》、 《四禽》、《雪江歸棹》等圖。有詞集《宋徽宗詞》。

注釋

①宴山亭:詞牌名。“宴”通“燕”。
②冰綃:潔白如凍的絲織品,此處比喻杏花的花瓣。
③著:塗抹。勻註:均勻點染。
④靚(jìng)妝:美麗的妝飾。
⑤艷溢香融:光艷四射,香氣散發。
⑥蕊珠宮:道教傳說中的仙宮。
⑦憑寄:這裡有煩請傳寄之意。憑:靠什麼?
⑧會:理解,懂得。
⑨無據:無所依靠。
⑩和:連。

翻譯(一)

剪裁好白色的絲綢,輕輕疊成數層,又將淡淡的胭脂均勻的塗抹,時髦的漂亮衣服,艷麗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簡直羞殺了天上的蕊珠宮女。紅顏易凋零,更何況,經歷了多少無情的風雨 ,面對愁苦的情景,扣問淒涼的院落,還要經受幾番春暮。
誰幫我寄去重重的離愁,這雙飛的燕子哪裡懂得人間的苦痛。天遙地迵,萬水千山阻隔,哪裡知道故園今在何處?只有在夢中有時曾去。就連夢也難做成,因我痛苦的徹夜難眠。

翻譯(二)

用潔白透明的素絲裁剪。花瓣,如同淡妝的仙女。可是那嬌艷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飄零,又有那么多淒風苦雨,無意也無情。這情景實在令人愁苦,不知經幾番春天的消逝,院落中只剩下一片淒清。
我被拘押著北行,任誰來領會這離恨重重?這雙燕子,又怎能理解人的心情?已走過了萬水千山,又哪裡知道故宮此時的情形?沉心思量,卻只在夢裡才能相逢。可又不知何故,近來竟連連無夢。

賞析

此詞是宋徽宗趙佶於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藉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詞之上片先以細膩的筆觸工筆、描繪杏花,外形而及神態,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近寫、細寫杏花,是對一朵朵杏花的形態、色澤的具體形容。杏花的瓣兒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過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勻稱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朵朵花兒都是那樣精美絕倫地呈現人們眼前。“新樣”三句,先以杏花比擬為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顏光艷照人,散發出陣陣暖香,勝過天上蕊珠宮裡的仙女。“羞殺”兩字,是說連天上仙女看見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進一步襯托出杏花的形態、色澤和芳香都是不同於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現了杏花盛放時的動人景象。
以下筆鋒突轉,描寫杏花遭到風雨摧殘後的黯淡場景。春日絢麗非常,正如柳永《木蘭花慢》中所云:“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但為時不久就逐漸凋謝,又經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雨的摧殘,終於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之時,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淒涼冷寂。這裡不僅是憐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憐。試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想,往事和現實交雜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愁苦“之下接一”問“字,其含意與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相仿佛。
詞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出詞人內心的無限苦痛。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不禁有所觸發,本想託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再一想它們又怎么能夠領會和傳達自己的千言萬語?但除此以外又將憑誰傳遞音問呢?作者這裡借著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後的思念之情。“天遙”兩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餘人被驅趕著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樣的遙遠,艱辛地跋涉了無數山山水水,“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這八個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種種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見不到汴京故宮,真可以說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
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說明懷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宮何處”點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於夢寐之間了。夢中幾度重臨舊地,帶來了片刻的慰安。結尾兩句寫絕望之情。晏幾道《阮郎歸》末兩句“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秦觀《阮郎歸》結尾“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都是同樣意思。夢中的一切,本來是虛無空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反映出內心百折千回,可說是哀痛已極,肝腸斷絕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書畫家,其繪畫重高寫生,以精工通真著稱於世。這種手法於此詞的景物刻畫中也有所體現,尤其上片對杏花的描繪,頗具工筆畫的意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