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鎮

燎原鎮

燎原鎮,普寧市轄鎮。1957年建燎原鄉,1958年併入大壩公社,1974年析建燎原公社,1983年改燎原區,1986年設燎原鎮。位於市境西北部,面積30.1平方公里,人口5.2萬。省道池(尾)樟(林)公路縱貫鎮境。轄燎原居民管理區和果隴、光南、烏石、泥溝、夏地、大員、漁新7個農村管理區。工業有化工、五金、塑膠、服裝、玩具等。農業主產水稻、番薯。已形成水果、水產、蔬菜基地。該鎮素有“文化鄉”之稱,普寧師範學校、普寧職業技術學校皆在境內。鎮屬果隴村為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僑聯副主席莊世平的故里。

基本信息

燎原鎮燎原鎮在廣東省的位置
燎原鎮,普寧市轄鎮。1957年建燎原鄉,1958年併入大壩公社,1974年析建燎原公社,1983年改燎原區,1986年設燎原鎮。位於市境西北部,面積30.1平方公里,人口5.2萬。省道池(尾)樟(林)公路縱貫鎮境。轄燎原居民管理區和果隴、光南、烏石、泥溝、夏地、大員、漁新7個農村管理區。工業有化工、五金、塑膠、服裝、玩具等。農業主產水稻番薯。已形成水果、水產、蔬菜基地。該鎮素有“文化鄉”之稱,普寧師範學校、普寧職業技術學校皆在境內。鎮屬果隴村為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僑聯副主席莊世平的故里。

鄉鎮簡介

燎原鎮普寧師範學校
燎原鎮,普寧市轄鎮。位於市境西北部,面積30.1平方公里,人口5.2萬。

省道池(尾)樟(林)公路縱貫鎮境。轄燎原居民管理區和果隴、光南烏石、泥溝、夏地、大員、漁新7個農村管理區。

工業有化工、五金、塑膠、服裝、玩具等。

農業主產水稻、番薯。已形成水果、水產、蔬菜基地。該鎮素有“文化鄉”之稱,普寧師範學校普寧職業技術學校皆在境內。

鎮屬果隴村為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僑聯副主席莊世平的故里。

歷史沿革

燎原鎮泥溝華僑國小
1957年建燎原鄉

1958年併入大壩公社

1974年析建燎原公社

1983年改燎原區

1986年設燎原鎮

地理概況

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南部為大南山山地,西南部為峨嵋嶂山地和南陽山丘陵,東北部為鐵山洪山的低矮丘陵,中部為寬廣平原,在平原與丘陵之間有台地分布,諸山為蓮花山脈向東南延伸的支脈。

自然氣候

燎原鎮燎原鎮在全國位置
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日照充足氣溫高,夏長冬暖春來早,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左右,每天平均約6小時,陽光充足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在21℃——22℃之間。

夏季長達半年以上,一般在4月份開始到10月中旬方見秋意,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夏季氣溫高而無酷暑,在氣溫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氣溫28℃左右,日最高氣溫≥35℃的酷熱天數,每年在3天以內。

冬季時間短,一般在每年12月份到次年1月份,這一段時間裡,受冷空氣控制,降水量小氣溫相對較低,但極少有嚴寒。最冷的1月份,日平均氣溫仍>13℃,高於氣象學以日平均氣溫≤10℃為冬季的標準,到2月份雨季開始來臨,氣溫回升草木萌生,雖然仍有寒流的威脅,但已經是一派生機勃勃的難過早春景象。

1959年—2004年,年平均降水量為2101.5毫米,年降水量最多的1973年為3165毫米,最少的2004年為1233.3毫米,累年相對濕度平均為82%。

經濟發展

工業
工業化工五金塑膠服裝玩具等。

農業
農業主產水稻、番薯。已形成水果水產蔬菜基地。

文化之鄉

燎原鎮第七中學
該鎮素有“文化鄉”之稱,普寧師範學校普寧職業技術學校皆在境內。

普寧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省普寧職業技術學校是旅泰僑胞,泰國順和成集團公司總裁張錦程先生獨捐巨資3000多萬元人民幣創建的一所公立學校。

學校創辦於1992年,占地面積有120畝,校舍面積44000多平方米。

著名僑鄉

燎原鎮莊世平
從遠昔紅頭船漂洋過海的年代起,海外僑胞心繫故園,熱心家鄉事業的赤子之情便代代相傳,為家鄉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物質支持。

旅外僑胞中大多業有所成,有大批工商界巨子、政壇人物以及名人學者,他們為僑居之地繁榮做出貢獻,愛國愛鄉之情也源遠流長。

改革開放以來,僑胞累計捐資就達6億多港元,在家鄉興建了大批公益事業,還投資逾3億美元在家鄉興辦實業,為家鄉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民俗風情

燎原鎮普寧
斗墟
趕集叫“斗墟”,(這裡,“斗”是“湊”的意思,如湊熱鬧之“湊”),將市場叫墟市或墟場。

古人說:“村市曰墟,……三日一趁之。”這“三日一趁之”就是三日一個墟期。逢墟期,萬商雲集,舟車往來,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潮汕的墟期,有每日一墟的,兩日一墟的,但多數是三日一墟。三日一墟者或者1、4、7日,或3、6、9日,各有定日。大抵相近墟期,但某些專業市場,如豬苗市場、牛市場等則仍有自然形成的墟期。

出花園
人活到虛歲15歲在當年的農曆七月初七,舉行拜“公婆母”、宴席上由其坐大位主持吃飯夾菜,菜式中要求由較多、較齊全的內臟做成,以示其長大成人後有“肚內”(胸懷),席中由家長宣布其已成大人。

下轄單位

下轄學校


地方特色

燎原鎮燎原鎮豆乾
豆乾
豆乾在燎原鎮光南村做,是元末明初,由陳友諒軍師何野雲(人稱虱母仙)傳授的。有“夜出萬官”之稱,村民多有製作。

選用優質大豆作主要原料,經過磨漿、除渣、煮漿、結晶、包塊、壓塊、煮熟等一系列工序製成。

“獅頭”油甘
油甘學名余甘,揭陽各地均有產,普寧為主產區。頭油甘是其中良種,其果大,形扁圓,狀似獅頭,果皮晶亮而略透明,肉厚核細,質脆味甘。汕甘可鮮食,可鹽漬,也可製成涼果,鮮食時先酸澀而後甘甜,食後齒頰余甘,回味無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