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號火箭

熱號火箭

“熱號”火箭是由兩名業餘丹麥發明家自製的載人火箭。該火箭系統可以實現航空愛好者們“自力更生”的太空旅行願望。

研製背景

從底部觀看一枚“熱號”火箭從底部觀看一枚“熱號”火箭

台北時間2010年8月24日,據國外媒體報導,有兩位來自丹麥的發明家研製了一枚世界上首例業餘愛好者自製的火箭

這一自製火箭是哥本哈根“亞軌道”組織的創意,這個小組從2004年開始變孜孜不倦投身於火箭的設計製造,時至今日(2010年8月)沒有得到過政府的任何資助。

哥本哈根亞軌道組織是一家非盈利機構,其資金全部來自募捐、捐贈以及志願者的支持,該機構的負責人是克里斯坦·本斯頓(Kristian von Bengtson)和彼得·麥迪森(Peter Madsen)。

據悉,這一項目完全出於和平目的,將絕不會用於運載爆炸物或核生化產品,而且在符合歐盟出口管制法的框架之內。

命名

他們發射飛船使用的火箭暱稱為“熱”(英文HEAT),是“混合外大氣層運載器”的英文縮寫。

原理

“熱號火箭”系統非常簡單,基本完全依靠空氣動力學原理飛行。研製者還在製造一個大型發射平台,一旦建成,就可以使用被動軌道導航,直到火箭具備足夠速度,可以不必操控便可抵達軌道最高點。

測試

這枚長約9米的“熱號火箭”使用液態氫作為燃料。2010年5月,火箭發動機進行了一次成功測試。熱號火箭將持續工作約60秒,提供40千牛的動力。根據計算,他們認為採用坐姿的人應當能夠承受座艙內的加速度環境。

計畫發射

聳立在吊裝架上的“熱號”火箭聳立在吊裝架上的“熱號”火箭

按照計畫,他們定於2010年8月30日使用潛艇在巴倫支海進行首次發射,如果一切順利,他們將儘快安排載人發射。

如果測試結果良好,麥迪森希望自己能在不久的將來,親自置身於火箭的單人成員艙內升空,這個乘員艙以丹麥著名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的名字命名。這位傑出的天文觀測者的精確數據奠定了後來克卜勒發現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基礎。

此外,如果這一嘗試成功,丹麥將由此成為世界第四個獨立將人送入太空的國家。

發射失敗

2010年9月5日,火箭在丹麥博恩霍爾姆島附近波羅的海海域試發射失敗。就在火箭進行發射倒計時之時,火箭內部忽然冒出一股棕色的濃煙。 火箭的設計及項目創始人丹麥工程師克里斯蒂安-馮-本松和彼得-馬德森經檢查確認,發射失敗的原因是火箭內部液態氧燃料箱的閥門出了故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